比亚迪电池成本降至0.4元瓦时,远低于同行!

比亚迪电池成本杀到0.4元/瓦时,行业震动了?

王传福一句话,把整个动力电池圈炸出了声响。他说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像那个名声在外的刀片电池,现在每瓦时成本已经压到0.4元。你可能对这个数字没概念,打个比方,你家那辆能跑100公里的电动两轮车,电池容量大概1500瓦时,按这个价算,光电池成本才600块。这数字放几年前,谁敢信?

比亚迪电池成本降至0.4元瓦时,远低于同行!-有驾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背后是实打实的规模效应在撑腰。比亚迪这些年猛踩油门,从王朝系列到海豚、海豹,销量一路往上窜,电池需求量也跟着滚雪球。订单多了,生产线开足马力,摊到每一块电池上的固定成本自然就下来了。就像你去批发市场进货,买一箱和买一车,单价能一样吗?人家现在是按“吨”来谈生意的。

再看同行呢?多数还在0.6元/瓦时左右晃悠。差这0.2元,听着不多,可放大到一辆车几十度电、一个企业年销百万辆的体量上,那就是几十亿上百亿的成本差距。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便宜,而是构筑了一道别人短期内很难翻越的护城河。别人还在为降本发愁,比亚迪已经靠规模把价格打穿了。

有人可能会说,便宜没好货?但刀片电池出来的时候,可是用针刺实验把三元锂电池的脸都打肿了。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兼顾,再加上这个成本,简直是“既要又要还要”的典范。现在比亚迪能把这套技术玩得这么熟,成本还能不断往下压,说明不是靠补贴或者烧钱,而是真真正正把制造做到了极致。

这波操作最直接的结果是什么?车能卖得更便宜,或者同样的价格,配置可以堆得更高。消费者拿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实惠,车企手里攥着的是更强的定价话语权。别的品牌想跟进,要么得有同等规模,要么就得在技术上另辟蹊径,不然光靠拼成本,根本扛不住。

更狠的是,这种成本优势还在持续放大。比亚迪不止造车,还布局了从锂矿到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原材料波动别人得担惊受怕,它自己就能内部消化一部分风险。这就像自己种粮自己磨面自己蒸馒头,中间环节全捏手里,成本控制能力自然甩开对手几条街。

现在市面上很多车型,尤其是中低端电动车,都在打性价比牌。但比亚迪的成本底牌一亮,其他玩家的压力可想而知。你降5000,它能降8000,还能保证利润,这仗怎么打?要么认输,要么就得拿出点真本事来。

所以说,别光看比亚迪现在卖了多少辆车,更得看它背后这套“成本控制+技术迭代+规模扩张”的组合拳。这才是它敢把电池做到0.4元/瓦时的底气。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一场基于制造实力的降维打击。

当别人还在算账怎么省几分钱的时候,比亚迪已经在用吨位和产业链重新定义游戏规则了。

便宜,有时候真能成为最锋利的武器。

资料来源:第一财经、财联社、比亚迪官方发布会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