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名溯源:狼蛛符号的多重隐喻
“TARANTULA”(狼蛛)以蛛网的精密、行动的敏捷与生存的强悍著称,这一特性成为三类汽车共享命名的核心逻辑。上汽大通借其诠释智能科技与全地形能力的融合;马来西亚 Mildef 则看中其战场生存的坚韧属性;大众商务车则暗合其内饰布局的精巧设计。三种解读,勾勒出 TARANTULA 汽车的多元基因。
二、民用先锋:上汽大通的智能出行探索
(一)概念车的未来图景
2018 年北京车展亮相的上汽大通 TARANTULA 纯电 SUV 概念车,以仿生设计重构出行想象。4755mm/1900mm/1715mm 的车身尺寸与 2760mm 轴距,搭配对开门设计,既保证空间实用性,又强化仪式感。前脸的 LED 显示屏取代传统格栅,可自定义图文实现车外互动,“复眼” 式大灯内的网状灯带直接呼应狼蛛意象,隐藏式门把手与电子外后视镜则简化空气动线。
其智能配置堪称当时的技术标杆: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可完成变道跟车,拥堵辅助系统缓解驾驶焦虑,自主泊车系统更能实现 “下车召唤” 全流程 —— 车辆自动寻找车位停放,用户通过手机即可召唤其自动驶出。600km 以上的续航里程,在纯电车型发展初期已能与燃油车一较高下。
(二)从概念到量产的落地
这款概念车的量产版本为上汽大通 D60,保留了核心设计语言:“智聚八方” 八边形格栅升级为满天星样式,电子外后视镜改为常规造型,但 “北斗之眼” LED 大灯与贯穿式尾灯的 “离骚” 光影模式得以延续。更关键的是,概念车的 C2B 定制理念落地为 “蜘蛛智选” 系统,提供 32 类大项、超 100 个定制选项,实现上万亿种配置组合。
三、战场猛兽:Mildef 的装甲防护传奇
马来西亚 Mildef 研发的 Tarantula HMAV,是东南亚本土装甲车辆的代表作。这款 4×4 防雷装甲车空重 11 吨,总重 14 吨,5.6 米的车长可容纳 10 名乘员,430mm 的离地间隙使其轻松应对复杂地形。车身采用复合装甲,达到 STANAG 4569 2A 级车体防护与 2B 级底部防护标准,能抵御地雷与简易爆炸装置的威胁。
动力上搭载 330 马力卡特彼勒柴油发动机,配合艾里逊自动变速箱,功率重量比达 23.57hp / 吨,最高时速 110km/h,在战场环境中兼具爆发力与稳定性。历经两次原型迭代后,2025 年马来西亚军方最终确认采购 136 辆,标志其成为东南亚装甲力量的核心装备。
四、商务标杆:大众的豪华空间艺术
大众 TARANTULA 商务车以内饰豪华感与操控质感立足市场。其内饰延续大众严谨工艺,采用高级材质包覆,座椅布局灵活适配商务场景,12 座设计兼顾载客量与舒适性。动力输出平稳强劲,继承大众车型的精准操控基因,在商务接待与长途出行中实现舒适与驾驶感的平衡。虽未披露详细参数,但能与奔驰 Sprinter、雷克萨斯 LM 等并列推荐,足见其市场认可度。
五、命名之下的共性密码
三类 TARANTULA 汽车虽定位迥异,却共享三大特质:设计的符号化—— 均以狼蛛特性为设计锚点;技术的场景化—— 民用聚焦智能出行,军用侧重战场生存,商务主打舒适实用;创新的本土化—— 上汽大通引领中国品牌智能转型,Mildef 打破国外装甲技术垄断,大众则延续德系商务车基因。
从车展舞台的未来概念,到东南亚战场的防护重器,再到商务市场的舒适之选,TARANTULA 之名承载的不仅是汽车功能的进化,更是不同场景下对 “精密与强悍” 的永恒追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