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AMG CLE 53 4MATIC+轿跑车,你可能会想,花七十几万买一辆奔驰,到底值不值?或者说,奔驰这一波涨价,是不是在给我们普通消费者添堵?72.08万元,比之前贵了0.2万元,听起来不像什么大事,但其实这背后藏着不少门道,也能反映出如今车市的一些现实。
我总喜欢问,为什么涨价?是因为配置提升?还是成本增加?还是品牌强行“元气”?这次奔驰的操作,把自己家这个“轿跑新秀”提上了更高的平台,刷新了官方指导价,但实际我们看到车子的变化并不多,尤其是那些扎眼的数据,外观、尺寸、动力、配置甚至轮胎都没有什么大幅度的调整。你会不会觉得,厂商这么整,是不是有点耍心眼?
买车这件事,说到底还是个性价比。奔驰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新车增加了些智能配置,比如“智能手机数字钥匙”,可以选装20英寸锻造轮毂,要是你愿意多掏个两万八。说实话,这些功能听起来挺酷炫,可如果是买得起百万元级轿跑的人,会不会在乎这点小升级?真的有人会为了“轮毂大一圈”就换车吗?还是说,这只是让本来有钱又挑剔的消费群体多一些自我满足?
再细品品吧,这个车的底子其实挺厉害,什么3.0T六缸发动机,最大功率330千瓦,百公里加速4.2秒,后轮主动转向这些硬核数据都还在那里。奔驰自信的地方,大概就是这些。你要速度,你要操控,你要豪华,几乎这台车都能满足。可问题来了,现在买轿跑的,都在求个什么?是想耍帅?是要速度?是图品牌?其实这三样都能在同级别其他品牌找到,比如奥迪、宝马,甚至一些二线豪华品牌也能搞出“性能猛兽”。但你看奥迪S5 Coupe,63.18万,宝马M4都标到89.39万,奔驰算是居中,价格其实有点尴尬。你说它便宜吧,比宝马低,比奥迪贵,原则上是夹在中间,既不像两边讨好,又像两头为难。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买车会选择“比价”?过去讲究“认牌”,现在看“参数”,再问“价格”,你会发现,有钱人也不傻,大家都知道哪些花的是品牌溢价,哪些是真正的配置提升。奔驰这次涨价,貌似是在给自己的品牌调调添点分,但消费者也在问,“你这价格值得么?”就拿轮毂举例,20英寸看着拉风,但其实大多数城市道路没那么需要,大一点无非是亮骚。如果你真在意速度和操控,那些硬件早就够你翻山越岭,轮毂再大的油耗也快跟着上去了。
再看内饰,还是老样子,液晶仪表、中控大屏、Nappa皮的方向盘,加点座椅加热通风。但看得出来,奔驰不打算在这场“体验感战争”里彻底参赛,前排座椅通风还得加钱。说实话,七十万级别的车,难道舒适性不是应有的标配吗?你让人家选装,这是不是变相涨价?这就好比你点了份套餐,还得自己再单点饮料一样,道理很简单,就是想多赚你的钱。
再回过头想,这样的“微调升级”真的能打动消费者吗?如果你今天预算充足,奥迪S5 Coupe和奔驰AMG CLE 53摆在你眼前,你会怎么选?奥迪便宜,也有性能;奔驰贵,是品牌情怀;如果你真的买宝马M4,那性能直接起飞,但价格也更扎心。其实大家都在给自己选一个“身份标签”,不就是在朋友圈里秀吗?
可这背后有没有隐忧?中国市场现在进口车越来越不吃香,电车铺天盖地,国产品牌一番操作猛如虎,真金白银地挤压了这些传统豪车的生存空间。奔驰再怎么改款、再怎么微涨价,其实很难左右这一大发展趋势。你看现在路上,Model 3狂飙,极氪001横冲直撞,国产电车把性能、颜值、智能化统统卷到天花板,有些甚至连进口车都打不住。
奔驰可能是想用这些“小升级”证明自己还在进步,可终端销售那一端,是不是还得靠“优惠”打折吸引客户?说到底,这种“顶配轿跑”养起来的成本可不小,首付高,落地费高,后期保险和保养更是让人头疼。如今年轻人买车,越来越讲性价比和体验,而不是单纯看品牌。奔驰这次大胆涨价,其实也算是一次小试水,但还真不见得能收获多少新粉,更多的只能是老玩家愿意为情怀买单。
说几个现实问题。奔驰轿跑一直号称“不仅仅是车”,而是代表一种生活方式。但现在大家生活方式变化太快,体验感第一,智能化抢镜,空间实用。这款CLE 53依旧是四座布局,其实后排谈不上多宽敞,娱乐和舒适性也不是特别出色。说你买了顶配,但后排还是被“凑合”了,就有点像花了大价钱,却没有享受到满分待遇。再一对比新能源的智能座舱、语音控制,奔驰的传统的中控设计就有点老气横秋。
再讲讲品牌溢价,奔驰最近几年在中国市场日子其实没有想象中好过,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消费者现在买车更理性,哪怕是奔驰也得拼价格、拼服务。厂家敢涨价,终端很可能就得大幅让利,最后落地价跟指导价一算,发现其实优惠才是硬道理。所以说,几十年前“进口就是贵”,现在“贵未必好”,市场已经变了。
回过头来想,今天国产轿跑、运动SUV不停迭代,标配一堆智能驾驶、自动泊车、语音操控,价格还压得死死的,一台车搞出二十处USB口、全景天窗、抬头显示啥都有,如果你不追求品牌,很多国产新能源都能达到上一代奔驰的配置标准。人家花三十来万,就能体验到高端座舱,你再看七十万的奔驰,到底是买配置还是买LOGO?
但这种“价格逻辑”也不是只看数字那么简单。买奔驰这类车,其实不少人看中的是品牌带来的社会标签。你会发现,同样是豪华轿跑,宝马更运动,奥迪更低调,奔驰则显得分外“亮气”。开出去也许就是一种“身份秀”,一种“情怀表演”,你愿为“历史、工艺、文化、品牌”买单,可你要是精打细算,那就不一定了。
最后我想问,奔驰的“微幅涨价”,能不能真的带来市场热度?说句实话,现在国内豪华车的消费群体有在分化,一批为品牌买单不犹豫,另一批其实已经在细致计算,围着性价比和配置打转。终端价格如果不让利,这款轿跑很可能还在屏幕里“显摆”多一点,真正落地不过是极少数人心中的“梦想清单”。我觉得奔驰要吸引更多用户,除了靠品牌之外,还是得走到消费者的需求里,把那些“加配选装”变成基础标配,把价格回归到理性常态,否则一线品牌再牛,也很难打动已经变聪明的买家。
所以说,这次奔驰新款AMG CLE 53 4MATIC+轿跑车的上市和涨价,不只是车企的营销动作,更是车市转型的一个缩影。你买它,是为性能还是为面子?你选它,是认同品牌还是看中升级?你会不会觉得这0.2万元只是一个信号,背后其实是传统车企的“自我修正”?答案也许早就在市场和消费者心里。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