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聊广汽埃安刚刚发布的这款全新纯电+增程双动力SUV,11月16日就要正式上市了,预售价格挺有意思,不是12万左右起吗?这次只发布了两款车型,别以为只是一台普通的电动车。
先说说参数吧,纯电版的CLTC续航能到650km。别小看这个数字,特别适合像我这种通勤一周只充两次的人。你想,城市里用车,续航能保证一周无压力,其实稳妥这词最适合描述现在大部分用户的心态。至于增程版,CLTC模式下实现了纯电210km+混合后综合1240km。这个数字,蛮让我吃惊的,感觉吃惊都带点夸张,但如果细想,它其实挺有市场的——
(你会想到些什么?)比如说,很多人用车主要就是通勤,偶尔周末开长途,没必要一直追求极限续航。增程这方案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让你干脆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不用担心开到一半电没了。
我刚才翻了翻笔记,这车的轴距2775mm,算是紧凑型SUV里空间刺客。厂方喊它后排跷二郎腿无压力,没错,后排坐得舒服,空间感直接赢过一堆同价位紧凑SUV。你要说比起别的双动力车型,价格又怎么,12万既能买到650km续航,还是纯电版本,这个最重要的卖点似乎挺诱人的。
不过实际上,有个疑问:12万真能拿到这样的续航,纯电版的650km,才是真的靠谱吗?可能还是我对标的实操存在偏差,毕竟官方数据都是理想状态。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得补充一点。其实我心里还在想——这车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别的车型,比如说比亚迪秦Pro或是MODEL Y,也都在不断降价补贴。埃安新推出的这两个版本,除了续航,还带了点设计感。外观方面,融合了传祺向往和AION家族的脸,六种颜色(如暖绒金、星河蓝),还有三种内饰色,悬浮车顶、半隐藏门把手倒是真的很好看。
你们觉得有必要强调一下,辅助驾驶3R7V硬件的表现吗?我个人觉得,虽然这个硬件支持高速领航和智能泊车,但做到实际使用中真的够用就好。别的品牌的高端辅助系统,看着比这个复杂,但实际用起来未必更实用。
(这里我顺势跑题一下……)你猜我为什么会这么关注辅助驾驶?其实我觉得,一个不小心,辅助系统变成玩具或摆设更糟糕。车企做技术,不像厨师弄个新菜,最多让你多用几次,真正用到人命关天的地方才叫硬货。
说回来。看市场,我也在琢磨——12万左右预算用户,是选择650km纯电,还是1240km增程?这个问题,不是一句看需求就能搞定的,因为不同需求差异大。
比如说:
- 网约车司机,最爱哪个?我觉得当然是增程版,毕竟续航够用+省心。
- 日常通勤,又或者家庭用车?650km纯电当真没压力,有时候我会怀疑:是不是太大了?(其实没细想过),但体感——650km对于大部分用户都够用,尤其稳稳的。
说到这里,真想插一句:
你会不会因为续航焦虑,反而不敢买纯电呢?我认识的一个朋友,还在犹豫要不要换电动车,因为老爱担心中途放电那事。
(故事里的小趣闻)我刚才翻了下我的相册,发现去年跟朋友在郊区露营,车子果然带了个100元的充电线,什么都没用到,但心里就感觉多一层保障。
我还是得强调,别的同价位车里,大概也就剩比亚迪汉、特斯拉 Model 3等能靠续航搏市场。这车的亮点,不是只会唱歌的汽车,而是它看似平衡的方案——续航、配置、设计——都挺实在的。
再说说配置吧,像我身边的销售说,实体按键的缺失,好像影响不大,但用惯了会觉得不太方便。好多车都在推触控多用,但我就觉得有些必要的实体按键,不然开车总得眼睛离开视线,安全感差了点。
强行转回这个车,感觉它最大的卖点还是在实用和市场定位。它不是追星的配置堆积,也不是性能党的天堂,但可以满足绝大部分普通消费者的基本需求。
(你想不想知道,这车的保值率?)大概30%-40%,我觉得略低一些,但毕竟新车型。一百公里成本心算大概4元出头,节能的话,还能再低点——这个数字,我猜未必和实际用车完全吻合,算(环境变化或二手市场)都得打个折。
我觉得这车能抢几个细分的订单?
像我这个普通用户觉得,650km纯电比我日常公交+打的便利多了,增程版对长途出行也有明显帮助。对比特斯拉,价格差不多,有没有它划算?我觉得就看用车惯。
我还没想过一个问题:陪伴我这么多年的传统燃油SUV,会不会被逐出市场?嗯,说不定早晚会。只是,谁会第一批受伤我还真不太清楚。
留个悬念——你觉得,未来除了续航还能在汽车设计上玩出什么新花样吗?还是说,我们都在等待那场最疯狂的技术战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