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一死机就重启一下就行,车子一死机可就麻烦大啦!
如今许多车企都在拼命把汽车变成“移动的智能手机”,可是却忽略了造车的根本原则——安全第一。
隐藏式门把手根本打不开,实体按键全都没了,单踏板操作真是反人类!
这些花里胡哨的设计,可是在为咱们的生命安全挖坑埋雷呢。
今天,周叔就和大家唠一唠那些被所谓“科技感”绑架的汽车造型,再说说新国标是怎么把行业按住刹车的。
门把手藏隐患,人命关天
说实在的,车门把手原本是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如今却变成了一些车企炫耀技术的玩意儿。
去年11月,威斯康星州发生了一起让人揪心的车祸:一辆特斯拉Model S撞到树上起火,车内的五个人被困,最终不幸遇难。
到了今年10月,遇难者家属正式向特斯拉提起了诉讼,诉状里明确写着,是因为隐藏式门把手断电之后失灵,才让乘客无法逃出去。
警方的调查报告里提到,前排座位上的遗体姿势能看出,他们生前曾拼命反抗过,附近的居民还听到车内的尖叫声。
这事可不是个孤例。
截止到2025年10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共收到了16起关于2021款特斯拉Model Y的投诉,都与低压电池出问题有关,门把手失灵造成孩子被反锁在车内,家长们只得砸窗才能救人。
更让人担心的是,NHTSA已经正式展开调查,要求特斯拉在12月10日前交齐所有相关资料,要不然每个违规事项每天就得罚27874美元,最高累计处罚能逼近1.4亿美元。
咱们再看咱们国家方面吧,工信部在九月时就发出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征求意见稿。
到2027年1月开始,所有新上市的车辆都得装上机械释放装置,出了事儿不用啥工具也能把门打开。
长城汽车的董事长魏建军早就提过,隐藏式门把手又笨又不严密,没电或撞击的时候就打不开,纯粹是个鸡肋。
换个角度来看,老式门把手虽然不起眼,但一伸手就能摸到,救援人员不用费神去想怎么弹出,这才是真正实用又安全的设计。
现在特斯拉也算是松口气啦,设计总监说要把门把手重新搞一搞,把电子和手动两套机制合成一个按钮。这个动作岂不是明摆着承认之前那个设计有瑕疵嘛?
减配按键踏板,反人类设计
除了门把手之外,车里那种“极简风”设计,可真让老司机们抓得不行。
如今许多新车的中控台,就像个“毛坯房配大平板”,物理按键全都撤掉,只为了所谓的“科技感”。
周叔不禁疑惑,车企搞这些到底啥用意?还不是为了能少花点本钱!
只用一块屏幕,就能替代一大堆专门做的带背光的实体按键,成本甩出不少,还能摆出“智能化”的旗号。
可他们忘了,汽车工业百年打造的习惯,哪能说丢就丢?
咱们开车的时辰,眼睛得盯着路面,手也不用离开方向盘,凭感觉就能找到空调和音量这些按键。
现在倒是麻烦了,调个除雾模式得低头在屏幕上找半天那个图标;一喊语音助手,反应慢半秒还经常听不明白。
要是真出事,比如屏幕一死黑,那时速表啥的全看不见,只能靠着凭感觉往前走了,挺危险的。
还算庆幸,新国标及时跟上脚步,GB7258征求意见稿里特别强调,转向灯、喇叭、除雾装置、车窗这些关键功能,得留实体按键不能省。
今年特斯拉推了全新一代的Model Y,也乖乖把转向拨杆给装回来了,不过那屏幕上的换挡方式还是硬着头皮凑合用。
比取消按键还要坑的是那个单踏板模式。
一个踏板得兼顾油门、刹车、减速,完全跟“踩油门走、踩刹车停”的习惯相反。
一遇到紧急情况,司机们常会变得乱了方寸,把油门当成刹车踩。
更让人头疼的是,踩单个踏板减速的时候,刹车灯不一定会亮,结果很容易撞上后面的人。
到2025年,工信部搞了个新规,规定能量回收时一定得亮刹车灯,而且也禁止默认开启单踏板模式。
新国标更严了,规定你松开油门后,车辆减速不能超过0.08g。这也就意味着,用单踏板模式靠松油门刹车的办法,今后不行啦。
新国标立规矩,安全回归
好在监管部门已经出手了,为那些跑偏的车子设计了踩刹车的措施。
除了门把手和按键的标准之外,新国标还明确规定,所有车门(除了尾门)内外都得配备机械释放装置,发生事故时不用工具也能把门打开。
同济大学的朱西产教授表示,这个标准在技术上没什么难题,现在不少新出厂的车,比如问界M8和一汽奥迪A5L,已经都装配了带机械应急功能的半隐藏式门把手,既好看又保障安全。
大众的CEO托马斯·舍费尔也意识到问题了,坦言之前用触控屏和滑动条其实不太合适,决定把那些常用的实体按键重新交到用户手里,还说得挺直白:“车就是车,不是手机。”
换句话说,车子的创新设计本来挺不错的,但不能为了新颖就把安全放在一边。
长城汽车的魏建军也表达过看法,他说隐藏式门把手不仅不安全,重量还挺重,密封性不好,容易进风漏声。
那些为了少一点点风阻,就放弃安全底线的设计,根本不是创新,而是一种偷工减料。
阿维塔、零跑这些品牌还在坚持用隐藏式门把手,不过他们也很明确地说,要等新国标出台后再做调整,目前的设计都配备了机械冗余装置。
这其实说明了车企已经明白了,用户最在意的还是安全,哪怕再酷炫的科技再吸引眼球,也不能靠它来救命。
结语
汽车,归根结底就是个交通工具,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
新国标一出来,不光是给汽车划定了个底线,更是让整个行业回归了点正常轨道。
科技得为安全打底,不能反倒搞得人心惶惶。像门把手、实体按键,或者踏板那些设计,得以实用和安全为先头兵,别让技术成了安全的绊脚石。
希望车企们记得,买的不是有轮子的手机,而是一辆可以安心托付生命的汽车,这才是真正的造车初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