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明,我刚收到违停通知,怎么只警告不罚款啊?是不是系统出问题了?” 上周二中午,同事老周举着手机冲进办公室,屏幕上 “不按规定停放车辆,首次违法给予警告” 的提示让他一脸懵。他上周在公司楼下违停,本以为要交 200 元罚款,结果只收到条警告短信。
这事儿不止老周困惑。在交警大队当辅警的同学老徐发来消息:“最近每天都有人来问‘首违免罚’,还有人故意违停等着‘首违’,结果直接被罚款,当场就急了。” 他说这轮政策实施后,上海已经有12.7 万起首次轻微违法被警告,但也有3.2 万起因为不符合条件,该罚还是罚。
老徐特意抽时间来公司,给我们拆解了 “首违免罚”“首违必罚”“轻微免罚” 的区别,还带了最近的处罚案例,看完才知道这里面门道真不少,不是所有 “第一次” 都能免罚。
不是所有首违都免罚!这 3 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首违免罚’不是想免就免,得同时符合 3 个条件。” 老徐翻开处罚记录,指着其中一条说:“你看这个案例,李某第一次闯红灯,本以为能免罚,结果还是被罚款 50 元,因为他的违法行为不在‘轻微违法清单’里。”
条件一:得是 “轻微违法”,这 20 种情况才符合
老徐掏出张《轻微交通违法行为清单》,上面列着能享受 “首违免罚” 的情况,比如不按规定停放车辆、未随车携带行驶证(能出示电子凭证)、驾驶机动车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城市快速路除外)等,总共20 种。
“像闯红灯、逆行、酒驾这些严重违法,就算是第一次也必须罚,根本没商量。” 他举了个例子:3 月 5 日,王某第一次骑电动车闯红灯,被交警拦下后说 “我第一次犯,能不能警告”,结果还是被罚款 50 元,“这种行为太危险,要是免罚,大家都敢闯红灯了”。
老周赶紧问:“那我违停为啥能免罚?” 老徐笑着说:“违停在‘轻微违法’里,但要是你在消防通道、公交车站违停,就算第一次也得罚,还得拖车。上周有个车主在医院消防通道违停,说自己第一次,结果车被拖走,还交了 200 元罚款和 300 元拖车费。”
条件二:得是 “首次违法”,近 12 个月没犯过同类错
“‘首次’不是说这辈子第一次,是近 12 个月内没发生过同类违法行为。” 老徐打开系统给我们看:“你看这个车主,去年 10 月违停被警告,今年 3 月又违停,虽然间隔半年,但还是算‘再次违法’,直接罚款 200 元。”
他说很多人以为 “首违” 是每年一次,其实不是。“有个大爷去年 5 月没戴头盔被警告,今年 2 月又没戴,以为能再免罚,结果被罚款 30 元,他还跟交警吵,说‘去年都没罚’,其实是超过了‘12 个月无同类违法’的期限。”
条件三:得及时纠正,没造成危害后果
“就算符合前两个条件,要是没及时纠正,也不能免罚。” 老徐讲了个案例:张某第一次在路边违停,交警发现时他正在车里睡觉,敲窗户让他挪车,他磨蹭了 20 分钟才动,结果还是被罚款 200 元,“因为他没及时纠正,已经造成了交通拥堵”。
要是造成事故就更别说了。“有个车主第一次不按规定变道,结果蹭了旁边的车,就算是首次违法,也得赔对方修车费 800 元,还得被罚款 100 元,‘免罚’根本不适用。”
这 5 种情况 “首违必罚”,别抱着侥幸心理
“最容易踩坑的是以为所有‘第一次’都能免罚,结果栽在这 5 种情况上。” 老徐翻出最近的处罚记录,里面全是抱着侥幸心理的车主。
1. 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比如闯红灯、逆行
“闯红灯不管第几次都得罚,没商量。” 老徐指着一条记录:3 月 6 日,赵某第一次骑电动车闯红灯,被摄像头拍到后,不仅罚款 50 元,还被交警约谈教育,“这种行为容易引发事故,要是免罚,等于纵容危险驾驶”。
逆行也一样。“有个小伙子第一次逆行,说‘我刚拿驾照,不懂路’,结果还是被罚款 200 元,驾驶证记 3 分,‘不懂路’不是违法的理由。”
2. 在特殊区域违法,比如学校、医院周边
“学校和医院周边有‘特殊管控’,就算第一次违停也得罚。” 老徐说,上周在儿童医院门口,有个车主第一次违停,刚停 10 分钟就被贴条,罚款 200 元,“这里人流量大,违停会影响救护车和家长接送孩子,必须严管”。
消防通道更不能碰。“有个车主第一次在小区消防通道违停,说‘就停 5 分钟取个东西’,结果车被拖走,还被罚款 500 元,消防通道是生命通道,就算第一次也不能姑息。”
3. 驾驶不合规车辆,比如无牌电动车、报废车
“无牌无证的车,第一次上路就扣车。”3 月 7 日,李某第一次开无牌电动车上路,被交警拦下后,车直接被扣留,还得交 200 元罚款,“这种车没经过安全检测,上路就是隐患,不管第几次都得查”。
报废车更严重。“有个大爷开着报废车上路,说‘我第一次开出来’,结果车被没收,还被罚款 2000 元,驾驶证记 12 分,报废车根本不能上路,不存在‘首违免罚’。”
4. 涉酒涉毒驾驶,第一次就重罚
“酒驾不管第一次还是第几次,都得重罚。” 老徐说,上周有个车主第一次酒驾,血液酒精含量 85mg/100ml,不仅被罚款 1000 元,驾驶证还被暂扣 6 个月,“要是醉驾,还得被拘留,留下案底,影响孩子考公”。
毒驾更不用说。“有个司机第一次毒驾被查,直接被吊销驾驶证,还得接受戒毒治疗,这种行为对自己和别人都是威胁,没任何‘免罚’的可能。”
5. 营运车辆违法,比如出租车、网约车
“营运车辆责任更大,第一次违法也得罚。”3 月 8 日,王某第一次开网约车闯红灯,被摄像头拍到后,不仅罚款 200 元,驾驶证记 6 分,平台还给他降了级,“营运车辆拉着乘客,要是纵容违法,会威胁乘客安全,所以不能‘首违免罚’”。
出租车也一样。“有个出租车司机第一次拒载,被乘客投诉后,不仅罚款 200 元,还被公司通报批评,营运车辆得更守规矩,没‘首次免罚’的说法。”
“轻微免罚” 和 “首违免罚” 不一样!这些情况就算不是首次也能免
“除了‘首违免罚’,还有‘轻微免罚’,就算不是第一次,只要符合条件也能免罚。” 老徐翻出另一份记录,里面有个车主半年内两次违停,但第二次还是被警告,因为他及时纠正了。
得是 “即时纠正”,这 3 种情况最常见
“‘轻微免罚’的关键是‘即时纠正’,比如违停后交警来了,马上挪车;没戴头盔被查,当场戴上。” 老徐举了个例子:张某半年内两次违停,第一次被警告,第二次交警发现时,他正在开车门准备挪车,当场就免罚了,“只要及时纠正,没造成影响,就算不是首次也能免”。
还有未随车携带驾驶证的情况。“有个车主没带驾驶证,但是能出示电子驾驶证,就算不是第一次,也没被罚款,因为电子凭证和纸质的一样有效。”
不过老徐提醒:“‘轻微免罚’也有限制,要是一年里被‘轻微免罚’超过 3 次,第四次就算及时纠正,也得罚款。有个车主一年被警告了 4 次,第五次违停时马上挪车,还是被罚款 200 元。”
这些误区别踩!很多人栽在上面
“就算搞懂了政策,还是有人因为粗心踩坑。” 老徐分享了几个常见误区,都是他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
误区一:以为 “首违免罚” 能累积,故意多次违法
“有个车主以为‘首违免罚’是每个违法行为都能免一次,故意闯红灯、违停、不戴头盔,结果除了违停被警告,闯红灯和不戴头盔都被罚款,总共花了 130 元,还说‘我这都是第一次’。” 老徐说,“首违免罚” 是针对每种违法行为的第一次,不是所有违法行为共享一次机会。
误区二:没收到通知就以为没事,结果逾期被加罚
“别以为没收到通知就没违法,有的时候系统延迟,或者手机号换了没更新。” 有个车主第一次违停,没收到通知,以为没事,结果逾期没处理,不仅被罚款 200 元,还加罚了 100 元,“最好定期在‘交管 12123’APP 上查一下,避免逾期”。
误区三:异地违法不适用 “首违免罚”,白跑一趟
“异地违法也能享受‘首违免罚’,但得符合当地条件。” 有个车主在苏州第一次违停,以为异地不能免罚,特意开车去苏州交罚款,结果工作人员告诉他能免罚,白跑了 200 多公里,“现在全国联网,只要符合条件,异地也能享受政策”。
真实案例对比:守规矩和乱侥幸,差的不止是罚款
老徐给我们看了两个对比案例,看完才知道 “首违免罚” 是提醒,不是纵容:
张阿姨第一次在小区门口违停,收到警告后马上挪车,之后再也没违停过,一年下来没花过一分钱罚款。而李某以为 “首违免罚” 能随便用,第一次违停被警告,第二次又违停,结果被罚款 200 元,第三次闯红灯,再罚款 50 元,半年内花了 250 元,还被记了 3 分。
“‘首违免罚’是给大家一个改正的机会,不是让大家钻空子。” 老徐说,2024 年上海因为 “首违免罚” 被警告后,再次违法的比例下降了37% ,“大部分人都能改正,但还是有少数人抱着侥幸心理,最后还是得罚款”。
你有没有享受过 “首违免罚”?或者在违法时因为不懂政策被罚款?比如以为第一次闯红灯能免罚,结果被罚款;或者及时纠正了违法行为,还是被罚款?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把老徐给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清单》和《首违免罚查询指南》发给你。记得关注我,咱们下期去实测 “交管 12123” APP 上怎么查自己的违法记录和 “首违” 次数,再问问交警叔叔现场执法时怎么判断是否符合 “免罚” 条件,帮大家少花钱少跑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