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在关注汽车市场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好像一夜之间,各大汽车公司,尤其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品牌,都在忙着换领导。
这阵风刮得可不小,从高高在上的超级跑车法拉利,到咱们国内家喻户晓的一汽奥迪,再到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和曾经的美系代表长安福特,高管层像是上演了一场“抢椅子”游戏,人事变动的消息一个接一个。
很多人可能就纳闷了,这好端端的,又是临近“金九银十”这个卖车的好时候,这些大公司怎么都开始折腾起自己的人事了?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其实啊,这事儿还真不是巧合,也不是哪家公司老板一拍脑袋的决定,这波密集的“换帅潮”,恰恰说明了整个汽车行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不变,可能就真的要被淘汰了。
咱们得先明白现在的大环境是怎么回事。
以前的汽车市场,咱们可以叫它“增量市场”,啥意思呢?
就是说整个市场的蛋糕在不断变大,只要你造车,总有人买,大家都有的吃,日子过得都还不错。
但现在不一样了,市场变成了“存量市场”,蛋糕就这么大,你多吃一口,就意味着别人要少吃一口,竞争一下子就变得你死我活了。
更关键的是,这块蛋糕的口味也彻底变了。
过去咱们评价一辆车好不好,看的是发动机排量大不大,是V6还是V8,变速箱是几档的,换挡顺不顺。
这些都是传统燃油车企玩了几十上百年的老手艺,也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可现在你再看看,尤其是年轻人买车,他们更关心的是什么?
是车里那块屏幕大不大,聪不聪明,能不能语音控制所有功能;是车子能不能自己升级系统,像手机一样越用越新;是自动驾驶功能靠不靠谱,能不能在堵车的时候解放双脚。
你看,游戏的规则完全变了。
赛道已经从传统的机械性能,切换到了新能源和智能化这条全新的赛道上。
这就让很多传统车企非常难受,他们就像一个练了一辈子刀枪棍棒的武林高手,突然发现江湖上开始流行用激光枪了,自己那一身引以为傲的内力、招式,好像一下子没了用武之地,甚至成了转型的包袱。
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跟上时代,就必须得换个脑子,换个思路。
而“换帅”,就是换脑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请一个懂新玩法、在新赛道上跑得快的人来带路。
咱们就拿最近这几个例子来说。
一汽奥迪换了中方负责人,让郭永锋来接替李凤刚。
这可不是简单的人事调动,奥迪作为豪华品牌的领头羊之一,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
但近年来,面对咱们国家像比亚迪、蔚来、理想这些新能源品牌的强势崛起,奥迪虽然整体销量还行,但在新能源车这块儿,明显感觉有点力不从心。
根据一些销量数据看,奥迪的电动车型跟新势力的爆款比起来,差距还是挺大的。
所以,奥迪和一汽都急了,必须得找一个更能打硬仗、更懂中国市场新变化的人来掌舵,郭永锋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被推上来的。
再看沃尔沃,他们的动作更直接。
他们新设立了一个叫“亚太区运营负责人”的职位,请来了朱凌。
这位朱凌可不是一般人,他之前在咱们中国的吉利集团干过,深度参与过极氪和领克这两个品牌的创建和发展,这两个品牌在新能源和年轻化方面做得多成功,大家有目共睹。
所以,沃尔沃这是干嘛呢?
等于直接从最懂中国市场的“对手”阵营里请来了一位高手当教练。
这清晰地表明,沃尔沃想通了,在中国这个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不能再端着以前的架子了,必须彻底本土化,用中国人最喜欢的方式来造车、卖车。
还有长安福特,也是一个急需在新能源领域突破的合资品牌。
这几年福特虽然靠着探险者这些传统优势车型稳住了阵脚,但电动车这块儿一直没啥起色。
于是,他们就把之前负责长安汽车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阿维塔的王孝飞调了过来,让他当长安福特的中方一把手。
这个意图就更明显了,就是希望王孝飞能把他做成功阿维塔的经验,复制到长安福特身上,带领福特的新能源业务杀出一条血路来。
不过话说回来,换个领导,真就能药到病除吗?
这事儿恐怕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困难得多。
“换帅”这招,对这些正处于困境中的车企来说,更像是一剂猛药,甚至是一根救命稻草,但能不能真正救命,背后还藏着很多大坑。
首先摆在新帅面前的,就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对于这些传统合资车企来说,燃油车业务虽然市场在萎缩,但它目前还是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是养活成千上万员工的“现金奶牛”。
而新能源业务呢,是个不折不扣的“吞金兽”,研发、建厂、铺设销售网络,哪一样不要大把大把地烧钱?
而且短期内根本看不到回报。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家里开的杂货店是主要收入,但孩子非要去学烧钱的艺术。
新来的家长(新帅)就得从杂货店的利润里拼命挤钱给孩子交学费,可这么一来,杂货店进货的钱就少了,生意可能会越来越差,万一哪天资金链断了,全家都得喝西北风。
这个平衡怎么掌握,对任何一个新上任的领导来说,都是个天大的难题。
其次,车企内部的阻力也是个大问题。
一家几十年的老企业,内部早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山头”和利益团体,部门之间壁垒森严,大家各管一亩三分地,合作起来非常困难。
新领导想推行改革,必然会触动这些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比如,新能源车流行直营模式,在商场里开体验店,但传统车企有着庞大的4S店经销商网络,这些经销商都是投资了几千万甚至上亿和品牌绑在一起的。
新领导要是大刀阔斧地改革销售渠道,那不等于砸了这些老伙伴的饭碗吗?
人家能答应吗?
内部的抵制和反弹,足以让任何宏伟的改革蓝图变成一纸空文。
最后,还有企业文化的冲突。
新来的领导,尤其是从新势力或者互联网行业过来的,脑子里装的都是“快速迭代、用户共创、效率至上”的新思想。
可他们面对的,可能是一个习惯了按部就班、层层审批、稳定压倒一切的庞大团队。
你让他拥抱变化,他可能觉得你在折腾;你让他跟用户打成一片,他可能觉得这不应该是他干的活儿。
思想不统一,步调不一致,再好的战略也执行不下去,最后很可能就是上面喊得震天响,下面纹丝不动,企业内部先乱了套。
所以说,每一次换帅,都像是一次心脏搭桥手术,风险极高,成功与否,都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残酷检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