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销量连涨,电车维修难,二手保值低

深夜的汽修厂比便利店还要“长情”,哪怕凌晨三点,师傅叼着烟蹲在车底下,手一抹,满脸的机油和岁月。灯光下的老轩逸换空滤不到20分钟,费用一百出头,老板还贴心递上一杯加冰绿茶。这场景,与最近的燃油车销量走势一样——低调、坚韧、不声不响地逆流而上。

谁能料到过去三个月,燃油车销量竟然连涨不止?而一度被视作“未来之光”的电车,则在不利因素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果你是车主,这会是如何的选择题——是选择省事的传统燃油车,还是冒着维修、保值与政策变动风险继续拥抱电车?但人生连选午餐都纠结,这题难怪很多人三年也答不出来。

“燃油车不是要被淘汰了吗?怎么又杀了个回马枪?”——这成了最近汽车圈热议的话题,甚至有“电动化要开倒车”的声音出现。简单回顾下证据链:6、7、8三个月,燃油车销量连续增长,各大品牌降价促销,大型合资车企将B级车拉到A级价格,原本只能远观的凯美瑞、雅阁,如今随手可买,白菜价的趋势简直让经销商都快发愁“毛利还能剩啥”。

国产燃油车不遑多让,5万元以内的车型如地摊货般涌现,甚至小型SUV都能做到4万元出头,“越野梦”从无数中年人的后备箱里重新发芽。消费者不傻,口袋里的票子才是最硬的KPI。“电车再好,也比不过钱包里省下的几千块”,这是座谈会上频率最高的自白。此外,燃油车加油快,维修方便,配件通用率高,随便问问街头修理老王,谁家车修得最多?还是那几款熟悉的国产燃油轿车,能够修到人都闭着眼了。

反观电车,优点当然有——动力强、静音、操控舒适。但吃过亏的“老电人”越来越多。“电车坏了,4S店不修也不退,最后还得返厂,排队等零配件比看病还难”。有些品牌的售后维修,堪比金融学教授办保健品讲座,不仅“只许原厂修”,连喷漆、换轮胎都限死在4S体系,价格直接翻倍。近些年澳大利亚甚至因为某些国产电车品牌施行维修垄断,对企业罚款。修个胎差价五成,问问钞票,谁不疼?

除此行车之外,充电费用已然起飞,尤其在高速、都市,“两块钱一度电不是梦想,是现实”。节能混动的燃油车型已然把油耗拉到4升以下,电车“省钱神话”一天比一天虚弱。新能源车主开始怀念加油不排队的日子,而充电桩旁的队伍成了“新型饭圈社交”,一圈圈聊天消磨的不是时间——是耐心。

更讽刺的是,等电车第一个换手潮来临,车主惊觉“车是新买的,二手价堪比废铁”。燃油车在二手市场依旧坚挺,车贩子的嘴角藏不住笑意。“买电车是创新,卖电车是创伤”。这一幕,大抵与保险公司上报的数据如出一辙:电车保险费高,是因为事故率和维修费用双高,电车承保一直亏损,保险公司如临大敌。而政府的电车免购置税政策,明年将全面取消,叠加油价补贴和二手车行情,电车“省钱”标签已被贴成反面教材。调查显示,大约两成电车老车主考虑回归燃油阵营,毕竟买车不靠玄学,少点繁琐,多点安心。

如果你问,燃油车这波销量上涨到底能持续多久?有点像婚姻中的“复合”,是短暂温存还是长期逆转?单看数据,这三个月是燃油车的“短线反弹”,但背后的结构变化值得关注——价格战、利润下沉,加上现实的维修及成本优势,正在为燃油车铺设一条坚韧的下坡路。而电车的种种不利,无论是政策、充电、维修、保值,都在考验消费者到底值不值得继续“押宝”。

燃油车销量连涨,电车维修难,二手保值低-有驾

不过我并不认为这就是历史终结——汽车市场从来没有绝对赢家。每一轮技术换代、每一次产业政策失衡,都像是在牌桌翻转,“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笑到最后的未必是新贵”。电车如果不解决充电、维修、保值三座大山,只靠政策与补贴,难免陷入“新瓶装旧酒”,而燃油车企业若只做价格战,利润见底时也很难支撑长期创新。利维坦与鲶鱼,谁能成为最终赢家,恐怕没人能下定论。

燃油车销量连涨,电车维修难,二手保值低-有驾
燃油车销量连涨,电车维修难,二手保值低-有驾

说到底,技术进步不以消费者满意为转移,市场选择才是大佬。我们这些看惯了案发现场和人性博弈的人,已经见惯了“宣传和现实的落差”——电车、燃油车,谁加油快谁能修得起,最终和家庭幸福一样,都是修出来的,省心才最贵。剩下的问题,还得问问你自己,要是明天买车,是选一辆能随时修的熟面孔,还是冲着“黑科技”继续试试手气?

燃油车销量连涨,电车维修难,二手保值低-有驾

买车犹如办案,线索越多,结论却常常越模糊。你会怎么选?在燃油车逆转与电车困境的节点上,是继续期待“新能源革命”,还是回归一句老话:便宜耐用才是真香?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