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门把手火了,操作不便,安全隐患,大家为何还买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明知道不好用的设计,为什么还能火得一塌糊涂?”说的就是现在汽车上的隐藏式车门把手。每次看到哪个新能源车又搞了一套新式的门把手,我就脑袋发懵。你们想过没有,外面狂风暴雨,车主在车外捣鼓半天,就是没法顺利开门。这画面多像“现代版铁窗泪”。有时候技术到关键节点掉链子,就是打脸,还挺疼。

说实话,这种设计到底图啥?现在大家都要智能交互、极致体验,偏偏这个“反人类”设计反而越来越流行,是不是很奇怪?

有人说,这就是“科技的诱惑”;有人说,是“给豪华添点儿幻觉”;也有人更直接,觉得这是厂家借着高科技赚面子的钱。

隐藏式门把手火了,操作不便,安全隐患,大家为何还买-有驾

我觉得啊,里面还藏着更复杂的东西。你仔细琢磨,有美学跟实用之间的矛盾,有市场里的盲目跟迷信,还有用户心理上的自我麻醉。这一堆乱七八糟加起来,就催生了现在车企集体奔着隐藏式门把手去。

其实这一设计也不算多新鲜。早在几十年前,谁家高端车上就搞过类似玩意儿,就是没火起来。直到特斯拉Model S把极简主义的旗子往车上一插,把门把手藏得跟影子一样,才像病毒一样传开了。那会儿大家追求未来感,觉得几毫米的风阻就能多跑几公里,纷纷跟着模仿。

但问题也跟着来了。你想啊,门把手看不见,要学着用;还得感应,每次都得等它反应,有时候车没电了,就跟自己玩捉迷藏;雨雪、沙尘、霜冻,坏事都喜欢找它。最要命的是,真遇上急救或者车祸,门把手不弹出来,那就是要命的事。

美国那边不是有个案子吗?特斯拉撞车起火,门把手怎么都弹不出来,救援的都进不去,最后出事了。你说,这种技术是不是把人性换成了“技术优雅”?这还算进步吗?

隐藏式门把手火了,操作不便,安全隐患,大家为何还买-有驾

现在买车的人越来越讲究门把手藏没藏,没用的都觉得low,新能源车更是把门把手“隐藏”当成标配,就像最后一步交车仪式。不管是比亚迪、蔚来、理想还是小鹏,哪个不是在门把手上卷得飞起?

为什么厂商愿意为“问题设计”买单?还不是“面子经济”“网红营销”“身份闹钟”这一套。

这个门把手最牛的卖点其实不是好用,是好看。厂家跟设计师在一起搞个自恋,消费者在这头图个虚荣。一个干净整洁的门面,看起来一体化又高级,哪谁不爱装点样子?你要是懂车,自然清楚门把手没啥用,但你要是只图个面子,那门把手就是溢价标签,是个高端符号。

为什么很多人一看隐藏门把手就说“高级”?因为这个东西已经成了身份的暗号。哪怕他不懂车,不懂风阻,不懂“智能”,也明白“我的车跟特斯拉一个挂”。这是不是很讽刺?格调变成了正义,品牌就要和潮流一起起飞。

厂家这样做还能带动销售。比如有的车,宣传说隐藏门把手是高端车下放到平民车型的配置;有的车强调风阻小、节能静音;还有一些车,特意秀一把自动弹出的功能,刷一波“高科技氛围感”。

隐藏式门把手火了,操作不便,安全隐患,大家为何还买-有驾

其实都是一个套路:“高端套皮效应”。原本高档车才有的玩意儿,硬塞进家用车,让大家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跟豪车差不多。这种心理,其实大家都懂:“门把手用着麻烦点儿没啥,看着像百万豪车,值!”

还有社交媒体的助燃剂。微博呀小红书呀抖音,谁不拿它做花式炫技?一开门跟宇航员登陆一样,女生说自己科技感爆棚,博主们比着门把手各种打开姿势。你看,门把手已经变成身份表演的道具了,仿佛买车的不是为了代步,是为了拍短视频、秀生活仪式感。但背地里,实用跟安全都被摁在地上摩擦。

得认清楚:功能本该服务于人,但现在却成了服务品牌形象。问题已经不只是技术选型,更多的是市场思路。

其实科技炫技失败案例不少。比如手机的“曲面屏”“刘海屏”,牺牲手感跟屏幕空间就是为了看着炫;高铁上的站立餐车,说是空间利用率高,根本没人用;还有电梯把按钮藏得跟灯饰似的,你进了电梯找半天,设计师赢了美学,用户输了体验。

隐藏门把手,本质上就是一种“形式主义”,是技术里的声势工程。它提醒我们:

“技术炫技不等于用户友好,”这话没毛病。

一开始想着降低风阻,强行让车身流畅起来,但对用户最关键的“紧急方便”根本没顾上。这门把手帅是帅,但你得配合它的表演。最后发现,人没有被技术打败,而是被美学裹挟。

隐藏式门把手火了,操作不便,安全隐患,大家为何还买-有驾
隐藏式门把手火了,操作不便,安全隐患,大家为何还买-有驾

更有意思的是,它出问题反而更火,成了“危机即商机”的新套路。抖音上一段“打不开门”的视频,大家拿来吐槽,变成话题,厂家就能再来一波“优化升级”,继续卖。

也就是说,现在的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以话题代替体验”的倾向。我先让你买了,事后再慢慢优化;体验感可以靠以后软件更新,营销必须眼下就炸。问题不是没法挡住,而是企业的决策权已经被美学和宣传占据了。

隐藏式门把手火了,操作不便,安全隐患,大家为何还买-有驾

你说这些事情,除了技术,还有文化上的事儿。时代躁起来了,大家都得抓个符号“证明自己”。隐藏门把手,正赶上了“新中产焦虑”,需要找标签时刻。你说它不好用吗?反正它“贵”;你说它危险吧,厂家再改;你说传统门把好吧,大家都说你“土”。

隐藏式门把手火了,操作不便,安全隐患,大家为何还买-有驾

这其实就是两种认知体系撞了个满怀:一个是实干派的生活逻辑,一个是小红书审美的流量逻辑。结果就变成了“你不一定得好用,但你必须好看”。

说到底,社会就是“重形制而轻实用”,用户大多只是跟风。

最后,我给大家画三句实在的话,供你想一想:

一、隐藏门把手不会灭绝,但会慢慢被降级成非主流。

这玩意不会一下子消失,但也不会一直霸占头条。像比亚迪已经学会“伪隐藏”,关键时刻自动弹出;蔚来也加了机械拉钩,就是防止门把手变成“定时炸弹”。它还会留在市场,但厂商不会再一味执着。

隐藏式门把手火了,操作不便,安全隐患,大家为何还买-有驾

二、越来越反体验的设计,终究会被市场反噬。

大家买过两轮,发现“好看但麻烦”,会开始反思。谁家后来不是又多了机械方案,又回归省心路线?用户被套路两次,自然要觉醒,未来一定还是以“实用”为核心。

三、最高明的设计,不是花招,而是顺手。

真正的好设计,是那种你用起来不费力、细节很贴心,不用刻意学习,关键时刻还能帮上忙。像储物空间怎么放,门一拉就开,雨雪天无障碍,这才是高级。门把手本来就是工具,不该变成“身份标签”。

人和车的关系,其实就跟门把手一样,表面看着豪华,关键时刻打不开,那还叫什么生活?大家买车别只看“隐藏”,记得:实用才是王道,不要被面子和流量忽悠,以貌取车,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车要开得稳,人要活得明白,表象能装一天,生活能装一辈子吗? 所以,隐藏式门把手火是火,但到头来,都是时代的自恋镜子,迟早还是要还给用户一把真正顺手的门。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