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是还觉得咱们中国车在国外就是靠便宜卖个代步小车,那这个想法可真得更新换代了。
很多人印象里,中国汽车走出国门,就是把国内几万块钱的车,换个标在国外卖,主打一个性价比。
但现在,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表现,可以说是结结实实地给我们上了一课,告诉我们中国汽车工业已经玩出了新花样,而且玩得相当高级。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卖车了,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布局,一套环环相扣的组合拳,打得欧洲那些老牌汽车豪门都得认真看几眼。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这组数据听着就挺提气。
根据计划,到2025年前九个月,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汽车销量预计将突破十二万辆。
这个数字听起来可能没那么震撼,但关键是它的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翻了三倍还多。
尤其是在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汽车文化根深蒂固、本土品牌强势到不行的国家,比亚迪的月销量竟然能连续实现三位数的增长。
这就好比一个刚学打篮球的新人,直接跑到NBA全明星赛上,不仅得分了,还连续投进了好几个三分球,你说场边的那些老牌球星们会怎么想?
这时候,肯定有人会说,增长快还不就是因为便宜?
用低价策略冲销量嘛,这招谁不会。
但事实恰恰相反,这也是比亚迪这盘棋走得最高明的地方。
他们并没有把国内卖得火爆的、价格极具杀伤力的车型直接搬到欧洲去搞“价格战”。
相反,他们率先推向市场的,是像海豹和元PLUS(在欧洲叫Atto 3)这样的车型。
这些车在欧洲的定价,可一点都不算“便宜货”,而是处在主流的价格区间,直接和大众、标致这些欧洲本土的畅销车型竞争。
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就是从一开始就树立一个正经的品牌形象。
如果一上来就卖超低价车,欧洲消费者心里就会给你贴上“廉价”、“低端”的标签,这个标签一旦贴上,以后再想往上走,卖贵的车,那就比登天还难了。
所以,比亚迪先用这些设计、性能、品质都在线的车型,稳扎稳打地告诉欧洲市场:“我们是来认真造车的,我们的产品质量,不比你们差。”这一步,不仅成功地铺开了销售网络,让欧洲人知道了有比亚迪这么个牌子,更重要的是,为后面真正的大招出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地基打牢之后,真正的好戏才开始上演。
到了2025年初,比亚迪旗下的高端品牌腾势,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
它没有选择在传统的汽车展上亮相,而是直接空降到了米兰设计周。
这个选择太有讲究了。
去车展,大家比的是马力、是续航;而去米兰设计周,聊的就是设计感、是生活品味、是品牌格调了。
这一下子就把腾势的定位拉高了,告诉所有人,它不想跟你谈性价比,它要谈的是一种高端的生活方式。
腾势一出手就是两张王牌,Z9 GT和D9。
特别是那台Z9 GT,起售价直接定在了10万欧元左右。
这个价格,在欧洲已经可以买到奥迪A6 e-tron这样的传统豪华电动车了。
但腾势的竞争策略非常聪明,它不跟奥迪去比谁的品牌历史更悠久,也不去纠结续航里程多了还是少了五十公里。
它的核心卖点,是“智能体验”。
比如,它有非常强大的动力和极快的充电速度,但它更愿意宣传的是它那个聪明的智能座舱。
说白了,腾势在赌一个未来:未来的豪华,不仅仅是车里用了多少真皮和实木,更是这台车有多懂你,用起来有多方便。
当欧洲品牌还在强调它们的百年造车工艺时,腾势已经把注意力放在了“怎么让用户在车里更舒服地开个视频会议”、“怎么用一句话让车子完成好几个操作”这些更贴近现代人生活的细节上。
这是一种全新的打法,用科技体验去重新定义什么是豪华。
如果说腾势的出现,是向欧洲豪华车市场打出的一记精准的刺拳,那么比亚迪另一个顶级品牌仰望的登场,那简直就是一套“降维打击”的组合拳。
仰望U9,在德国的赛道上跑出了接近500公里的时速,刷新了量产电动车的世界纪录,这让那些以性能著称的欧洲超跑品牌都感到了压力。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仰望U8,这台车不仅能像螃蟹一样横着走,还能原地掉头,最夸张的是,它能直接开进水里,像一艘船一样浮在水面上行驶半小时。
超过一千马力的动力,再加上这种“水陆两栖”的黑科技,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人们对“汽车”的传统认知。
更有意思的是仰望的市场策略。
这么一台浑身都是亮点的车,比亚迪并没有急着把它推向欧洲市场。
为什么?
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欧洲市场相对保守,那里的消费者对奔驰、宝马这些百年老店有着很深的情感,你上来就拿一个能下水的车跟他们说这才是未来,他们可能一时间难以接受。
所以,比亚迪选择了一个绝佳的“技术试金石”——中东市场。
仰望计划在2026年,先把U8带到中东。
那里的富豪们,钱多,见识广,对于这种新奇、独特、能彰显身份和实力的顶级科技产品,接受度反而更高。
先把车卖给最愿意尝鲜、也最不差钱的那批人,让他们来验证这个技术的市场吸引力,用他们的口碑去影响全世界。
等中东的富豪们都开着仰望U8在沙漠和海湾里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欧洲人再看到这台车,心态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你看,比亚迪整套出海的思路非常清晰。
它没有选择去欧洲市场和奔驰、宝马们硬碰硬,比谁的底盘调校更好,比谁的品牌故事更动人。
而是选择“换个赛道”,用技术创新来打开局面。
腾势不跟奥迪比高档,而是比谁更懂现代人需要的智能体验;仰望不跟保时捷比过弯速度,而是用下水、跳舞这些欧洲品牌想都没想过,也根本不敢去做的功能,来创造全新的吸引力。
更厉害的是,在这些看得见的动作背后,比亚迪还在做一件看不见但至关重要的事情。
他们计划在欧洲和中东,自己投资建设超过六千个充电站。
以前,很多人在国外买中国电动车,最担心的就是充电不方便。
现在,比亚迪直接自己动手,把这个最大的后顾之忧给解决了。
车卖得好,服务也得跟得上,这样用户才愿意心甘情愿地掏钱。
这已经不只是卖车了,这是在建立一个完整的服务生态。
这种让用户从买车到用车全程都感到安心和便捷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新的豪华。
整个时间规划也安排得井井有条,先用腾势敲开高端市场的大门,再用仰望在中东展示顶尖技术实力,最后再把最难啃的欧洲市场作为主攻方向。
这步步为营的稳妥策略,充满了远见和智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