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度掀桌子:当价格来到7万,一切关于设计的争论都是笑话

车圈最近有个事儿特别魔幻,甚至有点行为艺术。

一边是网上各路神仙痛心疾首,说飞度这个设计简直是三体人看了都想重启地球,销量不行是活该;另一边,是真金白银的消费者,拿着钱冲进4S店,把准备清库的飞度买到断货,买到销售都开始怀疑人生,急得在群里发帖求车。

这叫什么?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不装了,摊牌了。

这事儿的核心,不是飞度突然开窍了,也不是消费者一夜之间审美降级了。而是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彻底进入了一个“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时代。当一个公认皮实耐用、空间大到能当压缩毛巾使、保值率堪比理财产品的车,一脚油门把价格踩到7万出头的时候,一切关于设计的争论,都显得像小学生的吵架,幼稚且无力。

在生存主义的铁拳面前,所有花里胡哨,都是乐色。

讲真,现在的车圈竞争,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这是修仙,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新势力们都在卷800V,卷激光雷达,卷智能座舱,卷冰箱彩电大沙发,恨不得把CEO的签名都给你刻在中控台上。大家都在拼命渡劫,想一步登天,成为雷电法王。

飞度掀桌子:当价格来到7万,一切关于设计的争论都是笑话-有驾

然后飞度在干嘛?它就像一个修炼了金钟罩铁布衫的武林高手,任你法术漫天,我自一拳破之。你还在研究怎么放禁咒,人家已经一拳把你头打爆了。它的逻辑极其简单粗暴:当所有人都开始整活儿,一个只管饭饱的食堂,就成了米其林。妈的,这不比听PPT香?

这种打法,同行看了也得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清库阶段的飞度,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越来越能理解这种返璞归真。因为我真的见过太多被技术名词忽悠瘸了的朋友。什么OTA,什么智能驾驶辅助,听起来都是任意门,用起来都是紧箍咒。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才是真正的L5。

而飞度这种车,它的产品说明书,翻译过来就四个字:别来烦我。

它不会半夜偷偷升级然后锁死你的车门,不会因为信号不好就放不了歌,更不会在你需要急加速的时候告诉你“前方路况复杂,已为您切换至安全模式”。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你忘了它的存在。这种被遗忘的权利,在今天这个万物皆可“智能”的时代,弥足珍贵。

这背后是本田那个被念叨了无数遍的MM理念,什么“乘员空间最大化,机械空间最小化”。说白了就是一种空间道法,把发动机舱这些玩意儿极限压缩,然后把省出来的空间,像变魔术一样还给你。结果就是一台4米出头的小车,后排能跷二郎腿,放倒座椅能拉洗衣机。讲真,我当年还真用它拉过一个单人沙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我俩有一个肯定是疯了。

所以你会看到一个奇观。很多家庭,明明已经买了更贵的SUV或者轿车,但那台老飞度,就是不卖。为啥?因为它太方便了,在城市里钻来钻去,停车不愁,油耗感人,小保养两百块搞定。它就像你工具箱里那把最顺手的螺丝刀,不值钱,但谁也替代不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不讲道理,但车圈现在本身就没道理可讲。

尤其是在一群纯电小车面前,飞度的优势就更像是降维打击了。你还在为冬天续航打几折而焦虑,人家一脚油门就走了。你还在担心几年后换电池的钱够不够买台新车,人家的保值率已经笑出了声。电车车主的核心信仰是“未来”,而飞度车主的核心需求是“现在别出问题”。你看,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而会买飞度的人,可能只是单纯地喜欢省钱和省心。

他们不是选择了飞度,他们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没得选。

所以,现在一车难求的局面,一点都不奇怪。这就是市场的自我纠错。当营销的泡沫被戳破,当技术的滤镜被摘掉,人们最终会回到一个最原始的问题:我手里的钱,能买到最可靠、最没有后顾之忧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那一刻,飞度的身影,就变得清晰起来。它不性感,不新潮,甚至有点跟不上时代。但能过,就是能过。

飞度掀桌子:当价格来到7万,一切关于设计的争论都是笑话-有驾

随着这最后一批车卖完,江湖上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再难有这样纯粹的工业制品了。所以飞度不是赢了,而是其他选手,忙着把自己抬走,主动让出了一个巨大的空位,仅此而已。

飞度掀桌子:当价格来到7万,一切关于设计的争论都是笑话-有驾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