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让整个行业没钱可赚

很多人最近出门,估计都有一个共同的体感,就是马路上的比亚迪,多得跟共享单车似的,绿色的牌照一闪一闪,晃得人眼晕。

然后你一刷手机,新闻告诉你,比亚迪半年净赚155亿,平均一天一个小目标,王传福赢麻了。

大部分人看到这,第一反应是王传福牛X,比亚迪牛X,中国制造站起来了。

这个结论没错,但不够性感。

比亚迪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让整个行业没钱可赚-有驾

真相是,比亚迪的牛X,不是因为它自己赚了多少钱,而是因为它成功把整个汽车行业,从一个岁月静好的牌桌,拖进了一个不死不休的修罗场。

它在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告诉所有躺在功劳簿上的同行:时代变了,朋友,你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我们先来看一组反常识的数据。

比亚迪上半年净利润155亿,看着很多。但它的研发投入是多少?308亿。

比亚迪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让整个行业没钱可赚-有驾

这意味着,比亚迪在研发上花的钱,是它辛辛苦苦卖车赚回来的钱的两倍。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像你开个包子铺,每天累死累活赚了500块,转头就花1000块去研究怎么让包子皮自己擀自己,怎么让馅料自己拌自己。你老婆看了都得说你是不是被雷劈了。

但王传福就这么干了,而且干得理直气壮。

为什么?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跟别人在同一个维度上竞争。

传统车企的逻辑是什么?控制成本,搞点小改款,做做品牌溢价,舒舒服服地赚钱。

比亚迪的逻辑是,我先把所有能想到的技术,不管现在用不用得上,都给你堆满。从电池、电机、电控,到车规级芯片,甚至车机系统,我全都要自己搞。

这就形成了一个恐怖的“技术鱼塘”。

当对手还在纠结某个零件是用A供应商的还是B供应商的更便宜时,比亚迪直接从自己的鱼塘里捞一条技术出来,今天叫DM-i,明天叫易四方,后天叫天神之眼。

对手的研发部门,像是在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而比亚迪的研发部门,更像一个军火库,突出一个量大管饱,火力覆盖。

别人还在算一颗子弹多少钱,老王直接开了个兵工厂,子弹按斤卖,顺便还搞起了炮弹批发。

这种玩法,在商业上,叫垂直整合的降维打击。

你看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理解比亚迪接下来的一系列骚操作为什么让友商头皮发麻。

比亚迪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让整个行业没钱可赚-有驾

当大家还在为要不要给十来万的车配个L2级辅助驾驶吵得不可开交时,比亚迪直接把高阶智驾下放到了几万块的车上。

比亚迪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让整个行业没钱可赚-有驾

当大家还在吹嘘自家混动车多省油时,比亚迪的秦L直接把油耗干到了2时代,开起来比坐地铁还省钱。

当大家还在把类似后轮转向、高速爆胎不翻车这种技术当成百万豪车的专属时,比亚迪直接告诉你,我的腾势,标配。

比亚迪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让整个行业没钱可赚-有驾

这套打法,约等于高端法餐馆突然开始卖起了沙县小吃价位的鹅肝,还满100送100。你让隔壁卖黄焖鸡米饭的怎么活?

友商降价。

比亚迪跟着降。

友商上配置。

比亚迪直接给顶配。

友商搞发布会。

比亚迪直接开发布会送车。

请问这牌要怎么打?

答案是没法打,建议直接躺平,至少姿势好看点。

这就是比亚迪真正的恐怖之处。它不是在跟你比谁的车更好看,谁的内饰更豪华,它是在掀桌子,它在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它用巨额的研发投入,换来了绝对的成本控制权和技术定价权。

过去,汽车的核心价值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品牌。现在,比亚迪告诉你,核心价值是电池、是智能、是让普通人花最少的钱,享受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科技体验。

你看很多老牌车企的财报,就像一份精心P过的体检报告,表面光鲜亮丽,但掀开一看,利润那一栏的肝硬化是藏不住的。它们被比亚迪逼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不降价,市场份额光速流失;降价,本来就不富裕的利润雪上加霜。

这背后,就是典型的利益相关方博弈。

比亚迪的策略,是牺牲短期超额利润,去换取最广大的用户基本盘和未来的技术壁垒。

用户得到了实惠,用脚投票,所以销量一飞冲天。

竞争对手被拖入了价格战和技术战的泥潭,苦不堪言,要么跟进,要么出局。

而整个产业链,则被比亚迪这条鲶鱼彻底激活了。

很多人觉得比亚迪的崛起,是一种纯靠运气的瞎积薄发。他们想不通,一个做电池的,怎么就把汽车这个百年行业的桌子给掀了。

其实,这背后是一种极致的现实主义。王传福早就看透了,在如今这个环境下,所谓的品牌护城河,在绝对的技术和性价比面前,脆弱得就像一张纸。

唯一的护城河,就是不断地自我革命,不断地用今天的利润去赌明天的技术。

比亚迪现在这种产品迭代和技术下放的速度,突出一个快种快收。用户的需求还没想好,它的车已经停在门口了,顺便还帮你把充电桩的电费都算好了。

车身强度堪比坦克。

智能驾驶给你配齐。

能耗打到地板以下。

这一切需要多少钱?

过去你得准备个三五十万,现在,十几万的车就能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顺便问你一句,哥们,感动吗?

你根本没法不感动。

所以,王传福赢“麻”了,赢的不是那一串冰冷的财务数字,而是赢得了定义下一个时代汽车工业标准的话语权。

他用一种近乎偏执的投入,把核心科技喂到嘴里,然后甩出一副王炸,逼着全世界的玩家都得跟。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了,这是一种产业逻辑的重塑。它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花里胡哨的营销和品牌故事,都显得有点多余。

毕竟,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掏钱的,永远不是你的故事,而是你实实在在给出的东西。

至于未来,比亚迪会不会一直赢下去?没人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被它搅起来的这片海,未来几年,风浪只会越来越大。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毕竟,神仙打架,凡人得利。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