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聊得特别火,就是那些咱们平时觉得高高在上的德国豪华车品牌,宝马、奔驰、奥迪,也就是大家常说的BBA,在选择未来智能驾驶技术伙伴的时候,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有点意外的决定。
咱们国内技术实力非常强、名气响当当的华为,他们似乎保持了一点距离,反而集体把橄榄枝抛给了一家名叫“魔门塔”的中国公司。
这就让很多人纳闷了,这魔门塔到底是何方神圣?
为什么能让这些挑剔的德国大厂都对它这么有信心?
华为的技术那么厉害,为什么BBA却显得有些犹豫呢?
这背后的门道,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好好地聊清楚。
首先,咱们得看看事实是怎样的。
宝马是最新一个公开宣布的,说得非常干脆,他们未来最重要、号称是革命性的“新世代”车型,那个智能驾驶的“大脑”,就交给魔门塔来做了。
这可不是小合作,这相当于宝马把未来几十年的身家性命,都压在这次合作上了。
再看看奔驰,人家动作更快,眼光也更早。
早在2017年,魔门塔还在发展初期的时候,奔驰就已经作为投资人进去了。
现在,两家的合作已经开花结果,计划联手打造全新的智能汽车。
打头阵的就是奔驰全新的CLA车型,今年年底大家就能见到,这车上搭载的就是魔门塔的技术。
而且这还只是个开始,奔驰计划到2027年,要和魔门塔一起推出至少四款深度合作的智能电动车。
最耐人寻味的是奥迪。
奥迪的选择可以说是非常“圆滑”,他搞了一个“两边下注”的策略。
一边,奥迪和华为也在谈合作,打算在中国市场销售的部分车型上,用上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满足国内消费者的期待。
但另一边,奥迪也和魔门塔牵着手,进行着紧密的合作。
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不想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家身上,特别是华为这种风格非常强势的合作伙伴,奥迪需要留一手,给自己更多的选择余地,避免将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好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那问题就来了,这三家德国巨头,为什么不约而同地都看中了魔门塔呢?
要搞懂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明白魔门塔和华为在做生意的方式上,有着根本的不同。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你去装修房子。
华为提供的方案,像是一个顶级的全包套餐。
从设计图、水泥沙子、电线水管,到电视、冰箱、沙发,甚至连灯泡都给你配好了,你只需要付钱,就能拎包入住。
这个套餐非常豪华,省心省力,但问题是,你没什么自己发挥的空间,装修出来的风格,是“华为牌”的,而不是你“自己家”的。
而魔门塔呢,他走的是另一条路。
他更像是一个只卖核心技术的“技术专家”。
在装修这个比喻里,他只卖给你最关键、最难搞的那个“房屋智能控制系统”的软件程序。
至于你家用什么牌子的电灯、什么牌子的电视、什么牌子的中央空调,他一概不管。
他告诉你:“我的软件系统最聪明,能把所有这些家电都管得明明白白,但具体用哪些家电,你自己去市场上挑,喜欢哪个就用哪个。”
这么一说,您可能就明白了。
BBA这种百年老店,最看重的是什么?
是自己的品牌特色和技术主导权。
他们最害怕的,就是有一天车子造出来,大家只认里面的技术是华为的,而忘了这是台奔驰或者宝马。
魔门塔的这种“只卖软件、不管硬件”的模式,正好就满足了BBA的需求。
车企可以从魔门塔这里买来最核心的智能驾驶算法,然后自己来决定,这套算法要跑在哪家的芯片上,要搭配哪个品牌的激光雷达,要如何调整才能符合自己品牌一贯的驾驶感受。
这样一来,车子的“灵魂”就还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最终开起来,它依然是一台有着纯正“宝马味”或者“奔驰味”的车,而不是一台没有感情的“科技产品组装车”。
而且,这种合作方式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省钱、省时间”。
智能驾驶技术里,最花钱、最耗费精力的部分,就是算法的研发。
这需要海量的数据去喂养,需要顶尖的工程师团队没日没夜地去优化。
魔门塔已经把这块最硬的骨头啃下来了。
BBA可以直接拿来用,就省去了自己从零开始投入天文数字般的研发费用和好几年的宝贵时间。
要知道,在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上,时间就是生命。
等宝马自己把一套完整的系统研发出来,可能市场早就被别人抢光了。
所以,选择魔门塔,对他们来说,是一条既能保住面子和里子,又能快速跟上时代步伐的捷径。
聊完了为什么选魔门塔,咱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为什么对华为,BBA会显得有些“敬而远之”呢?
这里面的原因,就更加现实了。
第一个原因,就是华为的定位。
华为并不仅仅想当一个供应商。
它推出的“鸿蒙智行”联盟,本质上是在组建一支全新的汽车“联合舰队”,来挑战旧有的市场格局。
您看,华为和赛力斯合作,搞出了问界;和奇瑞合作,搞出了智界;和北汽合作,搞出了享界。
这些“界字辈”的品牌,定位都不低,个个都把枪口直接对准了BBA的豪华车市场。
对于BBA来说,华为虽然自己不造车,但他扶持起来的这些“小兄弟”,个个都是来抢自己饭碗的。
在这种情况下,BBA怎么可能会去和这个“总教头”深度捆绑呢?
那不等于自己花钱,请对手来打造更锋利的武器来对付自己吗?
这在商业上是说不通的。
第二个原因,是华为的方案太“霸道”了。
前面说了,华为提供的是“全家桶”服务。
除了智能驾驶,还有鸿蒙座舱系统、自家的激光雷达、电机、电控等等,几乎把一辆智能电动车最有价值的部分都打包在内了。
如果BBA全面拥抱华为,那意味着自己不仅要把最大的一块利润让给华为,更重要的是,从软件到硬件,都得听华为的。
这样一来,BBA就真的可能沦为一个只负责生产车壳子和贴牌的“代工厂”了。
这种“失去灵魂”的风险,是这些以技术和品牌为立身之本的德国企业,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第三个原因,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国际化问题。
BBA都是全球性的汽车公司,他们的车不仅要在中国卖,还要卖到欧洲、美洲和世界各地。
而目前,华为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国际市场上,尤其是在欧美市场,面临着一些限制。
如果BBA的全球战略车型深度绑定了华为的全套技术,那么它在海外的销售、后续的软件升级、数据安全合规等方面,都会遇到很多麻烦和不确定性。
相比之下,魔门塔作为一个更纯粹的软件技术公司,政治色彩要淡得多,更容易被全球市场所接受。
BBA可以把集成了魔门塔技术的汽车,毫无障碍地卖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所以说,BBA的这个选择,背后是一盘深思熟虑的商业大棋。
这并不是简单地说谁的技术好、谁的技术不好,而是从品牌定位、利润分配、商业风险和全球战略等多个维度综合权衡的结果。
这件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智能科技产业的两种强大生命力:一条路是以华为为代表,通过深度整合本土产业链,打造一个强大而完整的生态系统,目标是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另一条路则是以魔门塔为代表,以更开放和灵活的姿态,将自己的核心技术嵌入到全球产业链中,成为那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在未来智能汽车的赛道上,任何国际巨头想继续领跑,都再也无法绕开“中国技术”这四个字了。
这本身,就足以让我们感到自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