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企降价求存,能赢回中国市场吗?

一口价、反向合资,合资车企从主导到落后,还能抓住中国市场吗?

嘿,各位车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合资车企在中国的现状。曾经那个“合资一哥”的宝座,现在可是坐得越来越不稳了!

还记得6月24号吗?长安马自达的新车EZ-60,盲订订单直接冲到了3万台!虽然咱们心里都嘀咕这盲订到底能转化多少,但不得不承认,这关注度是真高啊!2025年,合资品牌们明显急了,一边疯狂降价,一边拼命推新。广汽丰田的铂智3X、东风日产的N7,这些新能源车眼瞅着就要上市了。

合资车企降价求存,能赢回中国市场吗?-有驾

不过有意思的是,6月25号,东风汽车和日产签了个合资合同,专门搞汽车出口。还有吉利和雷诺,也组了个合资公司,要杀进巴西市场。这合资车企,现在是既想在国内守地盘,又想往国外扩市场,两边都不得闲。

说到上海车展,2025年的那场真是让人唏嘘。往年都是车模和豪车抢眼,今年主通道的LED广告位上,全是招租信息!这哪是车展啊,都快成招商会了。虽然一季度国内新车销量涨了不少,但主要功劳还得算在出口上,国内市场还是那副不温不火的样子。而合资车企的市场份额,就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掉。

合资车企降价求存,能赢回中国市场吗?-有驾

掐指一算,从1984年上海大众成立到现在,合资车企在中国混了整整40年。2018年,合资品牌占了中国市场60%的份额,每卖5辆车就有3辆是合资的。可到了2024年,这比例直接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只剩33%了!除了丰田还硬气点,其他主流合资品牌销量都比巅峰时缩水了30%以上,有些甚至不到巅峰时的两成。

为啥会这样呢?电动化浪潮是个大原因。以前燃油车时代,合资车企靠着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技术壁垒,那可是稳坐钓鱼台。但现在新能源车来了,三电系统和智能驾驶的技术门槛没那么高了,咱们自主品牌靠着供应链整合和快速迭代,一下子就追上来了。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都破40%了,自主品牌在智能化方面已经形成了代际优势,而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还不到自主品牌的零头。

合资车企降价求存,能赢回中国市场吗?-有驾

更让人着急的是合资车企内部。很多合资车企都是“总部依赖症”,产品规划和技术路线全得听外方的,本土团队想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都难。比如上汽大众,本土研发中心三年前就提出来换方形中控屏,结果外方坚持全球统一设计,愣是没改过来。现在本土品牌的车机系统以月为单位更新,合资车那边还得等个两三年。

疫情这几年,外方高管来不了中国,对本土品牌崛起的情况根本没概念。有跨国车企高管2023年第一次试驾中国新势力车后,直接说了句:“我们不能再骗自己,相信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这种认知断层,让合资车企在关键时期错过了转型机会,直到2024年才大规模搞新能源。

合资车企降价求存,能赢回中国市场吗?-有驾

不过现在合资车企也意识到问题了,开始想办法自救了。价格上,从议价模式改成了一口价。2024年成都车展上汽大众先试水,2025年这招在合资圈全面铺开。帕萨特Pro一口价16.99万起,锋兰达8.98万起,这种定价策略既满足了消费者对透明的需求,又能快速抢市场。别克君威更是直接把B级车价格底线踩了,10.69万起,就为了在燃油车市场后窗口期守住基本盘。

技术上,合资车企也开始主动拥抱中国本土技术。大众和小鹏合作搞智能电动平台,宝马和华为联合研发鸿蒙车载系统,标致雪铁龙集团还和零跑汽车搞了个合资公司。这种“反向合资”,打破了以前技术单向输出的局面,跨国巨头和本土企业开始互补共生。

合资车企降价求存,能赢回中国市场吗?-有驾

产品上,合资车企也开始全品类布局。豪华品牌成了反攻主力,上汽奥迪出了首款量产电动车E5Sportback,奔驰宝马也推出了主流市场的电动车型,想用品牌溢价对抗本土品牌的性价比。大众则是油电同进,燃油车持续迭代,新能源车推出了续航超1000公里的增程式概念车ID.ERA,计划到2030年推出20多款新车型。

存量市场上,置换补贴和服务创新成了新战场。一汽丰田推出车龄增值补贴,加上海补高能省3万;东风日产天籁置换补贴直接给到6万,就想用价格杠杆激活存量需求。同时,合资品牌也加速布局技术平权,一汽丰田全系车型都实现了电动化,别克更是上了30英寸6K屏等越级配置。

合资车企降价求存,能赢回中国市场吗?-有驾

现在合资车企的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大众和一汽合作开发中国专属车型,丰田在上海设独资工厂并开放决策权,这些都在标志着合资2.0时代的开启——从单纯引进技术,转向全产业链本土化。核心就是打破全球标准化,建立以中国市场为中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

但挑战还是有的。合资品牌新能源车的市场接受度还得提升,大众ID系列、丰田bZ系列2024年销量都没达标。更关键的是,如何在保持品牌溢价的同时实现技术迭代速度本土化,这可是决定合资车企能不能在智能化时代立足的关键。

合资车企降价求存,能赢回中国市场吗?-有驾

就像有行业观察人士说的:“合资车企的优势不在过去,而在如何把全球资源和中国速度深度融合。”从1984年桑塔纳下线,到2025年ID.ERA概念车亮相,合资车企在中国这40年,既是一部产业升级史,也是一场持续的生存战。当电动化和智能化重塑行业格局,这些曾经的主导者,能不能在阵痛中完成蜕变,不仅决定着它们自己的命运,更会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走向。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合资车企还有机会重回巅峰吗?评论区聊聊呗!

#每日汽车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