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不换代的IS第三次改款,为何经典车型宁可弱化辨识度也不换代?

2025年9月,雷克萨斯发布了第三代IS的第三次改款车型。 这款已诞生12年的“老将”并未迎来全新换代,反而选择继续“缝缝补补”:前脸标志性纺锤格栅被重新设计,车标移至引擎盖,内饰换装双12.3英寸大屏并取消触控板,动力系统则砍掉了大排量V8版本。

12年不换代的IS第三次改款,为何经典车型宁可弱化辨识度也不换代?-有驾

这一系列操作引发车迷热,在电动化浪潮下,雷克萨斯为何仍对一款老平台车型投入改款资源? 是对经典驾驶质感的坚持,还是换代计划受阻的妥协?

一、前脸革新:为何要弱化“灵魂设计”?

新款IS最直观的变化在于前脸。 纺锤格栅虽得以保留,但内部加入横向饰条,整体造型更扁平化,车标从格栅中心移至引擎盖前沿,两侧导风槽尺寸也明显缩小。

这一调整让新车少了老款的优雅气质,多了运动感,也削弱了雷克萨斯家族的辨识度。 有网友调侃:“乍一看还以为是一台运动版凯美瑞! ”

12年不换代的IS第三次改款,为何经典车型宁可弱化辨识度也不换代?-有驾

这种设计转向或许与品牌电动化战略相关。 雷克萨斯近年在新车型上逐步缩减格栅的视觉占比(如纯电车型RZ的封闭式前脸),此次IS的改款可能是在试探用户对传统设计元素弱化的接受度。

不过,争议也随之而来:一部分车迷认为新前脸更符合年轻化趋势;另一部分则吐槽“失去了雷克萨斯的灵魂”。

二、内饰升级:老平台如何“挤牙膏”式提升科技感?

尽管车身平台未变(轴距仍为2800mm,车长微增10mm至4720mm),内饰改动堪称“脱胎换骨”。 双12.3英寸屏幕取代了老款的小尺寸中控屏和机械仪表,并终于取消了备受诟病的触控板,改为直接触摸操作。 空调出风口改为更简洁的横向设计,物理按键布局也经过优化,新增座椅加热/通风专用键和Type-C接口。

12年不换代的IS第三次改款,为何经典车型宁可弱化辨识度也不换代?-有驾

材质上,雷克萨斯引入了“锻造竹”饰板,这种用竹纤维压制的材料兼具环保和质感,搭配新增的“PROMINENCE”内饰配色,试图营造东方美学。 显然,雷克萨斯试图通过细节升级弥补平台老旧的短板,能否满足当代消费者对智能座舱的期待,仍需市场检验。

三、动力调整:V8退场,混动能否扛起性能大旗?

本次改款最令车迷遗憾的是IS 500车型的V8发动机被取消,仅保留3.5L V6自然吸气(IS 350)和2.5L混动(IS 300h)两种动力。 V6版本提供后驱(配8AT)和四驱(配6AT)选项,混动版则仅限后驱,匹配CVT变速箱。 此举被解读为应对排放法规的妥协,此前IS 500的5.0L V8油耗达13.5L/100km,远高于同级混动车型。

12年不换代的IS第三次改款,为何经典车型宁可弱化辨识度也不换代?-有驾

不过,雷克萨斯对驾驶质感做了弥补:全系升级线性电磁阀AVS悬挂和齿条平行式电动转向系统,宣称能提升滤震性和转向精准度。 混动版则通过优化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将热效率提升至41%,WLTC油耗降至4.6L/100km。 显然,品牌试图以“高效节能”替代“大排量情怀”,能否说服性能爱好者,仍是未知数。

四、市场策略:不引进中国,雷克萨斯在打什么算盘?

12年不换代的IS第三次改款,为何经典车型宁可弱化辨识度也不换代?-有驾

值得注意的是,新款IS明确不会进入中国市场,仅针对海外市场销售,计划于2026年初上市。 这一决策与中国市场严苛的排放政策、电动化转型速度密切相关。 雷克萨斯已宣布将在中国生产纯电车型,2027年投产,此时引入一款燃油老平台车型显然与战略背道而驰。

另一方面,日本本土起售价约23万元的IS,若以进口方式引入中国,落地价或超35万元,难以与国产宝马3系、奔驰C级竞争。 放弃中国市场,转而聚焦北美、中东等仍青睐燃油动力的区域,成为更务实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