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两辆摩托车,一辆汽油的,一辆电的。说实话,这个配置其实挺常见,我身边朋友也有,尤其是在大城市,电动车逐渐成为刚需,而油车不过是备用。但我一直觉得,这组合挺有趣,特别是冬天的那点事——电摩的那个限制。
冬天电摩一到天冷,电池就不争气。去年我还挺惊讶的,满电走不了两公里就没电了。前几天我还跟朋友吐槽:没电了,要不要推?算了,挺轻的,推回家也只费点力。他无奈笑,你这叫生活体验,寒冬日的麻烦事。电池容量也不是完全没变化,只是心里估算——我查过资料,市面上大部分电摩的电池容量大概都在1.2到2千瓦时之间,按实际用电情况来看,冬天的电池容量可能会缩个10%-15%,所以走多远其实更难估。
你问我:那电池不耐寒,能不能改善?有点难。电池技术其实一直在进步,别说冬天了,夏天也有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思考过是否未来电池能适应极端天气这个问题,但也没觉得这个未来多遥远——毕竟锂电池厂商一直在做换代。
但说句真话,冬天不开电摩,也算是给我这个支持电动车的人敲了个警钟:用电极限就是个很实际的问题。尤其你想想:城市里堵得死,骑个电摩图个快。结果冬天一冷,走两步就拖问题。
我其实以前一直觉得:电动车便利,省事,快,挺有未来感。可是真到冬天,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就开始犹豫了——还没到极寒地带,但天一冷,电池问题就胎死腹中。可是你要说:用油的摩托车,那就好到爆炸——不用担心温度,是吧?但油车污染大,一涨,心里就那个压——你知道的,这东西,光靠心情调节不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因为平常在用油车,谈到油料价格,感觉心里觉得还算稳定——估算下来,百公里油耗大概在3-4升之间(不同车型有差异,但这个区间比较常见),每升油大概7-8块,算下来,100公里的成本还算能接受。相比之下,电摩的续航成本要低不少,但实际用起来,就像我在群里看过有人说的:电池一冷就罢工,用起来心里没底。
哦对了,别忘了我刚才说推车。我那辆油车,真是铁打的,钢板做的。冬天开了几年,除了偶尔油路不顺,吃点油,少喷些机油,基本没啥大事。从某种角度看,油车更可靠,就像老友一样,哪怕堵车、涨,也还能跑,还能跑回来。
但这个可靠,对于年轻人来说,有点过时的感觉——未来在电动,开看似新鲜,实则有隐形门槛。你知道,我一个朋友,刚换了辆电车,全是花式折腾。他说:冬天,车子能不能暖和点?充电桩好用不?交完钱还能不能帮我修?我PK他:你这套路就像拼多多的促销,花钱买不确定。不过他也承认:电动车节能环保,真不单是噱头。不然,谁会为了塑料轮毂而买单?
讲真,这心里也有点矛盾。一方面支持新能源,觉得这是个趋势;另一方面,现实和理想总差那么几厘米。有次我跟售后聊,维修工说:你的电动车,像个‘备用品’,你想它多能干就得‘养’得起。我心里想:这话其实说得挺中肯。
对了,你是不是也在琢磨:未来可能会不会出现一种气候适应性更强的电池?我猜,没细想过,这个可能性不大吧。毕竟技术再快,也得摸索,哪天真行了,冬天都能干嘛?充个电就好?假如能解决低温续航减少的问题,电摩大概率就会普及得更快。
話说回来,城市骑手们(我也算其中一员),冬天这个事挺烦——不光是电池,还有温度对我司机油箱的影响。去年冬天,我试着把油箱多灌点,结果就多个负担——油长霜,冬天更容易变质。那会儿冥思苦想,要不要尝试用电动,又怕没电跑不了。
这个多有趣啊,东拼西凑的方案。你看,城市里的士兵们(我在想,可能也许),其实都在和天气斗争。去年冬天,有个修车师傅跟我说:你得多观察天气,好准备两手。被他这句话启发了:对,很多问题不是解决的难度,而是准备不充分。
其实我还在琢磨,要不要买个便携的备用电池。你说像我们这种普通人,会为了多跑几公里去备个备用电池?我心里估算:这个成本大概在2000元左右,配置稍好点的,甚至可以带个电源,出门只要一插,就能应付个三五公里。别告诉我你没想过这个点,这不就是移动的厨房插座嘛?生活在快节奏的城市,这点还能接受吧。
我觉得未来的问题是,电动车会不会逐渐变得像油车一样成熟,能适应这个气候?估计得看电池技术创新,到时候杨女士能不能在冬天开车也更自在一些。这说起来挺远,但要真实现,懂的又不只是科学家,也少不了我们这些街边人的体验。
你觉得:冬天那点事,是不是一场无声的战斗?或者,冬天的冷只是个借口,真正的问题是陈旧的思维没有跟上?我不敢确定。反正我每次骑电摩,心里都鬼打墙:今天能走多远?明天能换个天来试试吗?
(这段先按下不表)生活就像那辆油车,偶尔会在极端天气里卡壳——但没关系,反正谁都经历过。你说呢?未来会不会出现冬天无忧的电池包?我猜,或许早就有人在路上试了,但还没大规模普及。
你觉得,你会不会在冬天敢于骑电动车?还是会选择安心的油车?想到这儿,我打个比方:就像喝那杯冬天暖汤,甜的还是咸的,看心情。或者……你心里会不会也有个偏好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