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突破 韧性跃升——从展会看天津汽车产业转型成果

最近去逛了一趟天津的汽车展,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直接“上头”。以前总觉得天津造车就是稳扎稳打、低调务实,结果这次一瞧,嚯!天津车企这回是真支棱起来了。从新能源到智能驾驶,从自主研发的三电技术到高颜值设计,整个展馆里全是“出片利器”,连外国参展商都频频拍照发朋友圈。你说这是不是有点“打脸”?过去大家提起天津车,脑子里冒出来的可能是“老咕噜棒子”,但现在不一样了,智能化和电动化已经成了天津汽车产业的新标签。

走进展厅第一眼就被一辆纯电SUV给吸引住了——造型低趴,风阻系数干到了0.23Cd,比不少豪华品牌还低。坐进车内,中控大屏+副驾娱乐屏双联设计,语音助手反应快得像开了挂,说一句“我有点冷”,空调立马调温+座椅加热自动开启。这哪还是以前那个“买菜车”的感觉?现在天津产的车,走路都快点摇头晃脑了。

先说外观吧,这次展出的几款新车,设计语言明显年轻化了不少。有款A级纯电轿车,贯穿式灯带配上无框车门,晚上点亮那叫一个“灯厂”范儿十足。前脸封闭式格栅简洁有力,车身线条流畅得像是被风吹出来的。说实话,这种颜值放在三年前你敢信是天津品牌?现在这些车别说上桌第一个动筷,饭局还没开始人家已经在社交平台刷屏了。而且很多车型都开始注重空气动力学,风阻系数普遍控制在0.25以下,不仅好看,还能省电,百公里能耗直接压到13kWh左右,燃油经济性这块拿捏得死死的。

内饰方面更让我惊喜。用料不再抠抠搜搜,软包材质、皮质缝线、金属饰条全安排上了。重点是空间优化做得不错,轴距拉得够长,后排跷二郎腿都没压力。有一款MPV甚至直接宣传自己是“床车”,第二排航空座椅带腿托,第三排放倒能拼成一张双人床,长途自驾党看了直呼“真香”。NVH(噪音控制)也进步明显,高速跑起来风噪胎噪都被压得很低,关上窗户安静得让你怀疑是不是电动车没启动。

动力系统这块,天津车企玩得可太明白了。不光有纯电,插电混动和油电混动也都齐活了。特别是他们自研的三电技术,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明显,支持800V高压快充,充电10分钟就能跑200公里,彻底告别里程焦虑。有台性能版SUV百公里加速只要4.9秒,一脚电门下去推背感强烈到差点以为自己开的是超跑。当然也有偏家用取向的版本,输出平顺柔和,适合城市通勤,老人开也毫无压力。

“链”上突破 韧性跃升——从展会看天津汽车产业转型成果-有驾

说到智能化,这才是真正的“顶呱呱”。L2级辅助驾驶已经是标配,很多车型还往上堆功能:APA自动泊车、遥控泊车、高速NOA领航辅助……我在现场试了个自动变道,车子观察后方来车,打灯、转向一气呵成,比我这个老司机还稳。更有意思的是,有些车搭载了驾驶员疲劳监测系统,发现你打哈欠就会提醒休息,甚至还会放劲爆音乐把你叫醒,简直贴心到让人感动。

安全性也没落下。高强度钢车身结构、全系标配6气囊、主动刹车系统统统安排。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在过弯时介入及时,侧倾抑制得很好。有个工程师跟我聊,说现在底盘调校都是中外团队联合开发,兼顾舒适性和操控感,跑烂路不颠,过弯又稳当,真正做到了“韧性强”。

横向对比一下市面上的热门选手,比如比亚迪元PLUS和广汽AION Y。元PLUS确实销量猛,配置高,但内饰塑料感还是有点重,车机流畅度偶尔掉链子;AION Y空间大、价格便宜,可驾驶质感偏“飘”,高速稳定性稍弱。而天津这几款新车呢?既不像某些“车界网红”靠颜值撑场面,也不像“老咕噜棒子”只讲实用不讲体验,而是把产品力实实在在地堆上去了。尤其是智能化和整车质感,已经能跟一线新势力掰手腕了。

再看看价格,这可能是最“真香”的地方。同级别车型普遍定价在15-20万区间,但天津品牌给出了极具杀伤力的定价策略,部分车型直接“跌冒烟了”,终端优惠后比竞品便宜2万起步。老车主知道后估计要气得蹦起来:“刚提车就降价?”但对消费者来说,这波简直是天塌了也能捡漏的好时机。

“链”上突破 韧性跃升——从展会看天津汽车产业转型成果-有驾

最让我佩服的是,天津车企这次没有一味追热点,而是围绕“韧性”做文章。什么叫韧性?就是在供应链动荡的时候还能保证交付,在芯片短缺的年头也能拿出自研方案。他们和本地零部件企业深度绑定,打造了自己的产业生态链。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产能更稳、成本更低、迭代更快。这不是短期冲刺,而是长期作战的节奏。

你看,从前我们总觉得北方车企偏保守,但现在天津用一场展会告诉你:转型不是口号,是实打实的动作。从制造到“智造”,从跟随到引领,每一步都踩在了时代的节拍上。这些车不再是默默无闻的代步工具,而是带着科技光环、能让人一眼心动的出行伙伴。

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你会考虑购买这样一台来自天津的“黑马”车型吗?

“链”上突破 韧性跃升——从展会看天津汽车产业转型成果-有驾

面对这么多高性价比的选择,你会怎么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