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狂跌!高端豪车再次”反噬”中产,从62万暴降至22万
好家伙,奔驰这是玩的哪一出?刚买完车还没来得及显摆呢,价格就像过山车一样往下掉,让那些老车主们的心情跟过山车似的忽上忽下。本来开着奔驰出去是为了撑门面,这下倒好,成了被门面”背刺”的冤大头。
从天价到白菜价,奔驰这波操作太狠了
说起奔驰降价这事儿,那可真是一波接着一波。去年那会儿,EQC从62万一口气降到了22万,降幅达到40万,这个降价幅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要知道,这差的可不是一两万,而是整整一辆普通家用车的钱。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现在连A级这样的入门车型都开始”大放血”。奔驰A级的指导价最低要25.13万,但经销商价格最低只要12.56万,这价格几乎腰斩。十多万就能开奔驰,这在几年前简直是天方夜谭。
不光是燃油车,电动车也没能幸免。EQA指导价32.2万,经销商价格只要16.1万;EQB指导价35.2万,经销商价格17.6万。这种断崖式的价格跳水,让不少老车主感觉自己被狠狠地”背刺”了一把。
门店关闭潮袭来,车主维权路在何方
价格跳水还不算完,更让车主们头疼的是门店关闭的问题。2025年上半年成为关闭潮的高峰期,奔驰计划在2025年内关闭超过100家经销商门店,截至6月底已有超过80家4S店正式终止了授权合作。
这些关闭的门店可不是什么偏远地区的小店,而是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福州、济南、重庆、惠州等23个核心城市。想想那些在这些门店买了保养套餐、延保服务的车主,现在找谁说理去?
许多消费者维权时才发现,他们购买的所谓”原厂服务”其实是经销商自行包装的金融产品,并非奔驰官方承诺,在其他授权店无法通用。这种情况下,车主们面临的不仅仅是维修保养的不便,更是经济损失的风险。
财报数据惨淡,豪车光环黯然失色
奔驰的困境从财报数据上也能看得一清二楚。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663.77亿欧元,同比下滑8.6%;税后净利润仅26.88亿欧元,同比下滑55.8%;二季度税后净利润9.57亿欧元,同比下滑68.7%。
销量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奔驰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107.63万辆,同比下滑8%;亚洲市场累计销量38.90万辆,同比下滑16%。作为奔驰最重要的市场,中国市场的表现尤其惨淡。上半年累计销量仅29.32万辆,同比下滑14%,降幅全球最高。
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是什么?是传统豪车在中国市场遭受的前所未有的冲击。曾经让中产阶级望而却步的豪车,如今也得放下身段和新势力车企抢夺市场。
新能源时代的冲击波
说到底,奔驰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电动化转型的滞后。问界、尊界、理想、腾势、极氪等新势力车企,相继发布高端车型,抢占了不少BBA的传统用户群体。
这些新势力品牌不仅在价格上更有竞争力,在智能化配置方面也更贴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传统豪车引以为傲的”品牌溢价”,在面对实实在在的产品力时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奔驰在2024年的中国市场,EQB纯电SUV销量3645辆,EQE纯电轿车销量3141辆,EQA纯电SUV销量2721辆。这样的销量表现,与燃油车时代的辉煌形成了鲜明对比。
保值率神话的破灭
更让车主们心痛的是,曾经引以为傲的保值率也在下滑。奔驰等传统豪车的保值率正在被新能源车型追赶,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被超越。这对于那些把买豪车当作投资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不过话说回来,买车本来就是为了开的,不是为了保值的。但是当初买车时销售员拍胸脯保证的”保值率高”,现在看来更像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行业巨变下的思考
奔驰的遭遇其实是整个传统汽车行业变革的一个缩影。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豪车品牌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消费者不再单纯为品牌买单,而是更关注产品本身的价值和体验。
对于那些已经购买奔驰车的车主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门店关闭和价格下跌的双重冲击,理性维权、寻找合适的售后服务渠道才是当务之急。
而对于还在观望的潜在消费者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入手豪车的好时机,但同时也要考虑到未来的保值空间和售后服务问题。
这场豪车市场的巨变,究竟会走向何方?传统豪车能否在新能源时代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只能交给时间来验证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