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我的孩子被锁在特斯拉里了!”这恐怕是所有家长最不愿听到的噩梦。 隐藏式门把手,这个曾经被视为新能源汽车“高颜值”的象征,如今却在美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近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对特斯拉Model Y车型发起了调查,矛头直指其电子门把手可能存在的失灵问题,涉及车辆多达17.4万辆。 据称,有车主反映,他们的孩子被困在车内,原因是电子门把手罢工,最终只能靠砸窗脱困。
这不禁让人质疑,为了追求那一点点风阻系数的降低,真的值得牺牲安全性吗?要知道,传统门把手可是经历了上百年的考验! 特斯拉并非个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曾刮起一阵“隐藏风”。各大厂商仿佛约定好一般,纷纷为自家的新车配备这种“高科技”配置。
美其名曰降低风阻、提升颜值,实则有多少是为了追赶潮流,甚至直接“致敬”特斯拉,恐怕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NHTSA的调查报告显示,Model Y电子门把手失灵的罪魁祸首,可能是电池电压过低。
当电压不足时,无法驱动门把手电机,导致车门无法正常开启。 虽然车内配备了手动开门装置,但其位置隐蔽,对于被困的孩子来说,无异于“大海捞针”。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国内对于电子门把手安全性的广泛讨论。
曾经被追捧的“科技感”,如今却成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有网友犀利地指出:“所谓的科技创新,如果不能保障安全,那就是本末倒置!” 事实上,国内对于隐藏式门把手的质疑声早已出现。
近年来,多起因电子门把手故障导致事故后车门无法打开的案例,让消费者对这种设计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更有传言称,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或将出台相关政策,限制全隐藏式门把手的使用,要求保留物理冗余。
这无疑给那些盲目追逐潮流的车企敲响了警钟。 说起门把手,笔者也算是有一些使用经验。
体验过特斯拉那种按压杠杆式的,也长期使用理想L系列的电动弹出式。 平心而论,在正常情况下,它们的响应速度和便捷性确实不错。
无论是通过电子卡片、手机蓝牙还是实体钥匙,都能快速解锁。 但是,谁又能保证永远不出意外呢?一旦发生事故,或者遇到紧急情况,这些看似高科技的门把手,很可能就会变成“夺命锁”。 “科技是把双刃剑”,这句话用在电子门把手上再合适不过。
在追求科技感和设计美感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忽视安全性的底线。 如果为了降低那微不足道的风阻系数,而让乘客置身于潜在的危险之中,那这样的设计还有什么意义? 与其盲目追逐潮流,不如回归理性,认真思考一下,什么样的设计才是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真正能够保障用户安全的。
毕竟,对于汽车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以人为本”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
在汽车设计上,我们应该多一些对生命的敬畏,少一些对噱头的追逐。 电子门把手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是继续在争议中前行,还是回归传统,让我们拭目以待。
你认为,汽车门把手应该如何设计,才能在保证美观的同时,兼顾安全性与实用性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