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0月卖出4.16万辆,新能源占62%,渗透率创新高

夜色下的重庆,秋风扫落叶,4S店里灯光还亮着。

销售员一边刷着手机,一边用手指无意识地敲打桌面。

展厅角落里,几辆带着标签的新能源车安静地躺着,像新来的“优等生”,吸引着偶尔进来的顾客多看两眼。

玻璃门外,一个中年男人踌躇着走进来,视线先落在燃油车身上,又慢慢挪到那台纯电SUV,嘴角不易察觉地犹豫了一下。

重庆10月卖出4.16万辆,新能源占62%,渗透率创新高-有驾

如果你是他,会怎么选?

——是继续坚守习惯的燃油车,还是在补贴窗口期选一辆新能源,为家里“省点钱”?

这是个很难“拍板”的决定,尤其在这个“金九银十”落幕的时节。

先把案情摆出来。

2025年10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224.8万辆,同比微降,新能源渗透率飙到57.2%。

重庆本地市场更是“独领风骚”,广义乘用车销量4.19万辆,同比增长9.5%,新能源销量2.61万辆,同比大涨25.4%,渗透率62.2%。

这不仅高于全国平均,还意味着,每十个重庆人买车,有六个选了新能源。

SUV和新能源车型成了“抢手货”,自主品牌和中国品牌把合资品牌压在了“低谷”,德系、美系的“光环”不再耀眼。

比亚迪、深蓝、AITO这些新晋厂牌当仁不让,甚至有品牌靠新品一口气拉出500%的同比增幅——这场仗,燃油车像是被包饺子里的韭菜,怎么拌都不“鲜”。

传统合资车明星——帕萨特、朗逸、途观L,销量都在下滑。

重庆10月卖出4.16万辆,新能源占62%,渗透率创新高-有驾

只有个别“异类”,比如马自达,能靠终端让利勉强活跃一下。

表面上看,重庆车市一派欣欣向荣,新能源高歌猛进,燃油车节节败退。

但如果你以为这就是全部答案,不免有些太“单纯”了。

数据背后,总有点不见光的东西。

比如,汽车消费指数10月高于上月,政策退坡倒逼需求提前释放,厂家年底冲量促销,甚至许多车企提出“购置税兜底”,把消费者的紧迫感硬生生按住。

但与此同时,部分地区的置换补贴在悄悄收紧、暂停。

结果?

一些顾客宁可“持币待购”,等风来。

库存预警指数也蹭蹭上扬,荣枯线之上的景气度,说白了就是——卖车的心里没底,进货多了怕砸手里,进货少了又怕错过行情。

这份增长,像是下了一场大雨,表面水满,下面却有暗流。

重庆10月卖出4.16万辆,新能源占62%,渗透率创新高-有驾

我的看法?

很简单:市场是复杂的动物,数据只是它表面的鳞片。

单看数字,会觉得新能源是“救世主”,燃油车是“末路英雄”。

但实际情况远没有那么干脆利落。

新能源渗透率突破62%,确实让合资品牌“心头一紧”,也让自主品牌在排行榜上呼风唤雨。

可你要问消费者的“真实想法”,恐怕没多少人是被某个品牌的“革命精神”感召,更多还是算计自己钱包和补贴期限。

毕竟,车不是药,买错了不会致命,但也够“心疼”几年。

细节问题藏在不起眼的转角。

比如,纯电车型在新能源销量中占比61.9%,比9月略有回落。

“新能源热”背后,是政策在推着走——补贴窗口、购置税优惠、年底冲量,都是“临时工”。

重庆10月卖出4.16万辆,新能源占62%,渗透率创新高-有驾

只要风调雨顺,人人抢着入局;一旦风向变了,“持币待购”秒变主旋律。

厂家促销如同买彩票,谁能赢,得看运气,也得看谁能“赌到最后”。

有意思的是,不少自主品牌能靠新品拉动销量,逸动、博越L、哈弗大狗都成了“顶梁柱”,但压力也在悄悄传递。

老车型销量下跌,新品周期越来越短,市场像是在逼厂商“打鸡血”。

可别忘了,长安、吉利、奇瑞的头部车型实际也在下滑——增长只是表面,背后是在“掏老本”。

合资品牌这边,日子更不好过。

德系、美系销量下滑,韩系、法系更是“边缘人”。

法系车卖了55辆,韩系只有134辆,听起来比某些网红直播还惨。

别看新能源品牌风头正劲,比亚迪都能一夜跌掉40%,AITO靠问界M7新品拉起一波热潮,但持续性谁也说不准。

就像“黑马”方程豹和乐道,靠钛7和L90新品翻了五倍,风头一时无两,但谁记得去年它们在哪儿?

品牌轮流登场,像舞台上撒豆子,谁捡到就谁红。

重庆10月卖出4.16万辆,新能源占62%,渗透率创新高-有驾

市场调研也亮出“底牌”:到店客流和订单量11月明显下滑。

表面是“政策窗口期”,实质还是“消费犹疑”。

经销商和厂家都在冲刺销量,消费者却开始琢磨——是该“上车”,还是再等等?

这种犹豫,像高考前的最后一夜,大家都在复习,没人敢说稳过。

库存预警指数环比下降,却同比上升,说明流通行业景气度有提升,但也多了不确定性。

区域之间也分化明显,北区、东区指数在荣枯线之上,西区稍有回落,南区反而热得发烫。

重庆作为西区代表,表现突出,但“银十”过了,谁敢打包票“金十一”还能如愿?

说到底,重庆车市的“高光时刻”背后,是一场关于选择和赌注的博弈。

厂家靠政策、补贴、促销“三板斧”催生需求,消费者则用“观望”和“挑剔”回应。

卖车的和买车的都像在下棋,谁走错一步,都可能满盘皆输。

重庆10月卖出4.16万辆,新能源占62%,渗透率创新高-有驾

新能源车如今是“风口上的猪”,但风一停,猪也得爬下来。

燃油车还没死,但喘气有点费劲,靠新品和降价续命,像老拳击手硬撑到最后一回合。

如果让我多嘴两句,这场“新能源风暴”更像是一次集体心理测试。

大家都在比谁能撑到最后一刻——厂家冲量,消费者等补贴,政策调整如同“闹钟”,谁醒得早,谁能捡漏。

理性消费的理想很美,但现实往往让人“左顾右盼”,怕错过“最后窗口”。

经销商说年底还有“冲量红利”,但数据已经提醒我们,客流和订单在下滑,库存压力正在逼近。

市场就像一只猫,表面懒洋洋,实际随时准备跳起来抓人。

有时候,我甚至怀疑,汽车市场的所谓“高增长”,是不是也像“朋友圈里晒娃”,只挑好看的给你看。

黑色幽默在于,厂家和经销商表面热闹,背后却在为明年库存发愁。

消费者看起来精明,实际上也被政策和补贴牵着鼻子走。

重庆10月卖出4.16万辆,新能源占62%,渗透率创新高-有驾

我们都在追赶“新技术”,但谁都不敢保证明年会不会风向突变,新能源车的“光环”还能撑多久?

燃油车是不是下一批“收藏品”?

写到这里,其实没什么绝对答案。

市场不是非黑即白,燃油与新能源的“你死我活”,只是周期性的起伏。

重庆车市会不会继续高歌猛进?

新能源会不会真成“救世主”?

还是年底一过,大家又回到“观望模式”?

这些问题,留给时间和用户慢慢回答。

毕竟,比数据更可靠的,是人心。

最后,也许该问问你——如果你是那个站在展厅里踌躇的中年男人,在燃油车和新能源之间徘徊,你会怎么选?

你相信补贴窗口的最后机会,还是更信自己的直觉?

车市的故事还在继续,主角也许下个月就换了名字。

你要不要上车?

还是等等看,下一场风,会吹向哪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