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最近又炸锅了!
2025年,小米汽车SU7 Ultra,售价52.99万元。
这个价格一出来,评论区直接沸腾。
有人说"雷军这是要掀桌子",有人说"保时捷Taycan要哭了",还有人直接喊"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棺材板快压不住了"。
为啥反应这么大?
因为这台车搭载1548马力的超级三电机,零到一百公里加速只要1.98秒,最高时速350公里每小时。
更狠的是,它刚刚在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跑出7分04秒957的成绩,直接打破了保时捷Taycan Turbo GT保持的7分07秒55纪录。
要知道,保时捷那台车卖199.8万元,是小米这台的快四倍价格。
特斯拉Model S Plaid在国内卖92万到100万,性能数据1020马力、2.1秒破百,看起来也不弱。
但小米这台车用一半不到的价格,直接把账面数据拉到了1548马力、1.98秒破百。
这让那些花百万买电动超跑的车主怎么想?
更关键的是,小米SU7 Ultra上市当天就创造了销售奇迹。
上市10分钟订单破6900台,2小时订单过万台,3天内订单飙到1.5万到1.9万台之间。
这个速度,连雷军自己都说"没想到这么快就完成年度销量目标"。
那问题来了,这台52.99万的小米SU7 Ultra,到底是真超跑还是纸面数据好看?
和保时捷、特斯拉这些老牌选手比,谁更值得买?
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这台车。
1548马力+1.98秒破百?小米SU7 Ultra到底有多暴力?
先说动力系统,这是小米SU7 Ultra最核心的卖点。
这台车搭载了三台电机,前轮一台V6s超级电机,后轮两台V8s超级电机。
三台电机加起来,总功率达到1138千瓦,换算成马力就是1548匹。
这个数字什么概念?
保时捷Taycan Turbo GT的双电机系统,总功率760千瓦,马力1034匹。
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三电机系统,总功率750千瓦,马力1020匹。
小米这台车直接把功率拉高到1138千瓦,比保时捷多出378千瓦,比特斯拉多出388千瓦。
这种暴力的动力配置,直接反映在加速成绩上。
小米SU7 Ultra的零到一百公里加速时间是1.98秒,注意这个时间还不包括起步反应时间。
要是算上起步时间,实测大概在2.5秒左右。
保时捷Taycan Turbo GT的零百加速是2.3秒,特斯拉Model S Plaid是2.1秒。
光看这个数字,小米确实快了0.12秒到0.32秒。
别小看这零点几秒,在超跑圈子里,每提升0.1秒都是技术的巨大突破。
再看极速表现,小米SU7 Ultra的最高时速是350公里每小时。
保时捷Taycan Turbo GT的极速是290公里每小时,特斯拉Model S Plaid是322公里每小时。
小米这台车在极速上直接甩开对手一截。
当然,纸面数据好看是一回事,真正跑赛道又是另一回事。
2025年6月,小米SU7 Ultra的量产版在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刷新了纪录。
这条赛道全长20.832公里,被全球车迷称为"绿色地狱",是检验车辆综合性能的终极考场。
小米SU7 Ultra跑出了7分04秒957的成绩,打破了保时捷Taycan Turbo GT此前保持的7分07秒55纪录。
这个成绩排在纽北量产车榜单第19位,成为最快的量产电动车。
更夸张的是,小米SU7 Ultra的原型车版本,在2024年10月跑出了6分46秒874的成绩。
后来这个成绩又被刷新到6分22秒091,排进纽北全球榜单第三位。
虽然原型车不能上路,但这个成绩足以证明小米的技术实力确实不是吹牛。
除了动力,小米SU7 Ultra在其他硬件上也堆料十足。
这台车配备了93.7千瓦时的宁德时代麒麟2代三元锂电池,支持5.2C快充,最大充电功率460千瓦。
充电10分钟能补能200多公里,充电15分钟能从30%充到80%。
续航方面,CLTC工况下能跑630公里,虽然比不上普通家用车,但对于性能车来说已经够用。
底盘方面,小米用了碳陶瓷刹车盘、主动空气悬架、可调减震器。
空气动力学方面,车身多处使用碳纤维材料,总覆盖面积5.5平方米,最大下压力能达到285公斤。
这些配置加起来,让小米SU7 Ultra不只是直线加速快,在弯道和刹车性能上也能跟上超跑的节奏。
有媒体试驾后形容,轻踩油门就像被人从背后推了一把,全油门加速的时候整个人被按在座椅上动弹不得。
过弯时车身姿态非常稳,刹车踏板的脚感也很线性,完全不像普通电动车那种"电门一踩就窜"的感觉。
说白了,小米SU7 Ultra在性能数据上确实做到了"用国产价格买超跑性能"。
这种暴力配置,在50万级别的电动车市场里找不到第二台。
52.99万挑战百万超跑,小米为啥敢这么定价?
现在问题来了,小米SU7 Ultra这么猛的性能,为啥只卖52.99万?
要知道,这个价格在预售阶段可是81.49万起步的纽北限量版。
正式上市的时候,雷军直接把标准版价格砍到52.99万,降幅接近30万。
这个定价策略一出来,整个行业都震惊了。
背后其实藏着小米的三层算盘。
第一层,用价格优势直接击穿竞争对手的心理防线。
市面上跟小米SU7 Ultra对标的车型,主要就是保时捷Taycan Turbo GT和特斯拉Model S Plaid。
保时捷Taycan Turbo GT官方售价199.8万元,落地要220万往上。
特斯拉Model S Plaid在上海的即刻交付价是92.39万元,官方指导价100.99万元。
小米直接把价格定在52.99万,相当于保时捷的四分之一,特斯拉的一半多一点。
这个价格带来的冲击力是致命的。
那些本来打算花百万买电动超跑的人,看到小米这个价格,心理防线瞬间崩溃。
有车主在论坛发帖说,"我本来预算80万准备买Model S Plaid,现在小米53万就能买到更猛的性能,我为啥要多花40万?"
还有车主说,"保时捷200万确实有品牌溢价,但性能数据输给小米,这钱花得不值。"
小米就是要用这种降维打击的方式,把那些犹豫不决的潜在用户直接拉过来。
第二层,利用生态链优势控制成本。
小米做手机这么多年,最擅长的就是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
SU7 Ultra用的三台电机,全是小米自研的V6s和V8s系列。
电池虽然来自宁德时代,但因为小米汽车的订单量大,拿货价格肯定比其他小厂便宜。
芯片方面,小米用的是双NVIDIA DRIVE Orin芯片,智能驾驶算力11.45 EFLOPS。
这些芯片小米从2023年就开始备货,成本比现在市场价低不少。
车身碳纤维材料、碳陶瓷刹车盘这些高端配置,小米也是通过大批量采购压低价格。
再加上小米自己的工厂生产,省去了中间商赚差价的环节。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成本比传统车企低15到20个点。
所以小米敢用52.99万的价格卖,依然能保证利润空间。
第三层,用SU7 Ultra做品牌向上的旗舰。
小米汽车从2024年3月开始交付SU7标准版,价格21.59万到29.99万。
这些车型主打家用市场,性价比高但品牌调性不够高。
SU7 Ultra的出现,就是要给小米汽车打上"性能"和"高端"的标签。
雷军自己也说过,"SU7 Ultra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证明小米也能造超跑"。
这台车更像是小米的形象工程,用来拉高整个品牌的天花板。
当消费者看到小米能造出破纽北纪录的车,自然会对小米其他车型产生信任感。
这种品牌溢价效应,会慢慢传导到小米汽车的其他产品线上。
所以小米在SU7 Ultra上即使少赚点钱甚至不赚钱,也能通过提升品牌价值获得长期收益。
说白了,小米这个52.99万的定价,表面上是性价比策略,实际上是精心设计的市场博弈。
它既要吸引那些预算不够买百万超跑的人,又要通过极致性能打响小米汽车的高端形象。
这招确实狠,也确实有效。
SU7 Ultra VS 保时捷Taycan/特斯拉Model S Plaid,谁更香?
现在把三台车放在一起对比,看看到底谁更值得买。
先看性能数据,这是三台车的核心卖点。
小米SU7 Ultra,1548马力、1.98秒破百、最高时速350公里每小时、纽北7分04秒957。
保时捷Taycan Turbo GT,1034马力、2.3秒破百、最高时速290公里每小时、纽北7分07秒55。
特斯拉Model S Plaid,1020马力、2.1秒破百、最高时速322公里每小时、纽北成绩未公开。
单看账面数据,小米在动力、加速、极速、圈速四个维度全面领先。
但保时捷和特斯拉的优势在于品牌和驾驶质感。
保时捷Taycan开起来的底盘质感、转向手感、刹车脚感,是长期技术积累的结果。
有车主形容,"开保时捷就像在跳华尔兹,每个动作都精准优雅"。
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智能化体验更成熟,自动驾驶系统在高速和城市道路的表现更稳定。
小米虽然硬件堆料足,但软件调校和整体驾驶质感,跟保时捷还有差距。
再看价格,这是最直观的对比。
小米SU7 Ultra标准版52.99万,纽北限量版81.49万。
保时捷Taycan Turbo GT官方199.8万,落地220万以上。
特斯拉Model S Plaid上海即刻交付价92.39万,官方指导价100.99万。
如果你预算充足,不差钱,想要最好的品牌和驾驶质感,保时捷是首选。
如果你预算在100万左右,更看重智能化和成熟度,特斯拉是合理选择。
如果你预算在50到80万之间,追求极致性能和性价比,小米绝对是最香的。
用户画像也能说明问题。
小米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SU7 Ultra的买家里,50到60是BBA车主,也就是宝马、奔驰、奥迪的5系、6系、E级车主。
这批人平均年龄34到35岁,有一定经济基础,但还达不到随便花200万买车的程度。
他们之前开的BBA燃油车,价格也就40到60万。
现在想换电动车,既想要性能,又不想花太多钱,小米SU7 Ultra正好卡在他们的预算甜点上。
还有个有意思的数据,女性买家占比达到20左右,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上涨。
说明小米SU7 Ultra不只是吸引男性玩家,也有不少女性用户被颜值和性能吸引。
但小米也不是没有短板。
首先是交付能力,虽然订单爆了,但产能跟不上。
有媒体实地探访小米交付中心,发现"顺延单"增多,很多客户因为融资失败或者家庭压力取消订单。
小米SU7 Pro的交付排期已经排到11个月,Ultra版本的交付时间估计也不会短。
其次是二手车保值率,这是新品牌的通病。
虽然小米SU7刚上市不久,但已经有车主反映二手车掉价厉害。
SU7 Ultra作为高价车型,将来的保值率能不能跟保时捷、特斯拉持平,还是个未知数。
最后是售后网络,小米汽车的服务网点还在建设中,覆盖密度比不上特斯拉和保时捷。
万一车辆出问题,维修保养的便利性会差一些。
说白了,这三台车各有优劣。
保时捷适合不差钱追求极致的人,特斯拉适合看重智能化和成熟度的人,小米适合想用合理价格买顶级性能的人。
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小米SU7 Ultra上市后,评论区直接变成辩论现场。
咱挑几个最典型的问题聊聊。
问题一,52.99万的小米真的能和200万的保时捷比吗?
这个问题要分两面看。
如果只看性能数据,小米确实不输甚至更强。
1548马力对1034马力,1.98秒对2.3秒,纽北7分04秒对7分07秒,小米全面领先。
但如果看品牌、质感、做工,保时捷的百年积累不是小米三五年能追上的。
保时捷的底盘调校、车身刚性、内饰用料,每一个细节都透着精致感。
小米虽然硬件堆料足,但开起来的高级感还是有差距。
就像有人说的,"小米是学霸,考试成绩顶呱呱,但保时捷是贵族,举手投足都是教养"。
所以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取决于你更看重什么。
问题二,小米SU7 Ultra的性能数据是不是刷出来的?
这个质疑很正常,毕竟1548马力、1.98秒破百听起来确实夸张。
但小米给出的数据都是官方认证的。
纽北圈速是在FIA国际汽联监督下完成的,有视频记录和官方证书。
零百加速1.98秒是在排除起步时间的情况下测出来的,实测含起步时间大概2.5秒左右。
虽然有一定的测试条件限制,但数据本身没有造假。
而且小米邀请了很多媒体和车主去赛道体验,大家的反馈基本一致,这台车确实快得离谱。
所以这个质疑更多是来自对新品牌的不信任,而不是数据本身有问题。
问题三,买SU7 Ultra实用吗,还是纯粹为了玩?
这个问题很实在。
SU7 Ultra定位就是性能车,不是家用买菜车。
续航630公里,在性能车里算不错,但跟动辄1000公里的家用车没法比。
后排空间、后备箱空间都比普通版SU7小,因为要给电池和电机让路。
而且这台车底盘很硬、胎噪很大、悬架调得很运动,日常开起来舒适性肯定不如家用车。
但如果你就是想要一台周末能去赛道飙车、平时也能上下班代步的车,SU7 Ultra绝对够用。
关键是你要明白自己买这台车是为了什么。
要是想要舒舒服服带家人出行,那还是买普通版SU7或者其他家用车更合适。
要是想体验极致性能、享受驾驶乐趣,那SU7 Ultra就是最香的选择。
问题四,小米汽车的品控和售后靠谱吗?
这是所有新品牌都要面对的质疑。
小米汽车从2024年3月开始交付,到现在也就一年多时间。
虽然雷军一直强调品控严格、售后完善,但实际体验还在验证中。
有车主反映交车时发现小瑕疵,也有车主说售后响应速度慢。
但也有不少车主表示体验很好,小米的服务团队态度积极、处理问题效率高。
现在下结论还太早,至少要等两三年,看看小米汽车的长期质量表现和售后口碑。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小米的品牌影响力和资金实力,至少能保证不会像某些造车新势力那样突然倒闭。
所以品控和售后虽然有风险,但不至于踩大雷。
结语:小米SU7 Ultra这次发布,是"性价比杀手"还是"真超跑"?
从2025年2月27日上市到现在,小米SU7 Ultra的市场反应已经给出了答案。
上市2小时破万台订单,3天内订单飙到1.5万到1.9万台,这个销量足以说明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
小米用52.99万的价格,把1548马力、1.98秒破百、纽北7分04秒的性能带给普通人。
这种降维打击的策略,彻底打破了"性能车只能是富人玩具"的壁垒。
对保时捷和特斯拉来说,小米SU7 Ultra不是威胁,而是提醒。
它提醒这些老牌选手,消费者不只看品牌,更看性价比和实际性能。
下次再有人问"50万预算买什么车",你可以自信地说,"要舒适选Model 3,要性能选SU7 Ultra"。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预算60万买电动车,你是选百万级超跑的"平替"SU7 Ultra,还是继续等保时捷、特斯拉降价?
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