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可油可电车,老王油基本没用,表弟后悔多花钱

可油可电车,其实用不上?买车该不该图个“安心”,我们倒不如来讲几句身边人的真故事。

老王上半年换了辆增程式电动车。车商怎么宣传的?“加油充电全搞定、续航无焦虑!”听着神奇对吧?半年过去,我碰到老王,他一副嘴上不说心里苦的样子,说油箱里的油只用掉一半。买的时候想着将来有一天一定会派上用场,买完才发现,油嘴“馋”,电才是饭。其实身边人不少都是同一套剧本,砸多一万块钱图个“两全保险”,结果用了一段时间,才发现根本用不上那个“安心”。

买可油可电车,老王油基本没用,表弟后悔多花钱-有驾
买可油可电车,老王油基本没用,表弟后悔多花钱-有驾
买可油可电车,老王油基本没用,表弟后悔多花钱-有驾
买可油可电车,老王油基本没用,表弟后悔多花钱-有驾

为啥大家喜欢买可油可电车?归根结底还是怕跑路途中万一断电进退两难,广告主打一个“不怕没桩,不愁回不了家”。连我表弟去年看车,销售天天复读机般“既能跑长途又再也不怕没电”,价格比纯电贵点,但安全感加倍。现在表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中了销售的话术,毕竟日常用车根本跑不了几公里,没遇上过“电量告急”的时刻。

买可油可电车,老王油基本没用,表弟后悔多花钱-有驾
买可油可电车,老王油基本没用,表弟后悔多花钱-有驾

现今年轻的家庭用车一天能跑多少?多数情况百公里以内,周末郊游再增加一百。真说长途?一年撑死两三次。老王去年最远一次跑了500公里,中途停车充了一次,喝个咖啡就好。再看市面上的纯电家用车,续航随便600公里往上——且不说现在电池技术,连"玩命开空调"都不慌!

买可油可电车,老王油基本没用,表弟后悔多花钱-有驾

当然啦,充电本身确实有点玄学。听起来容易,真要落地可没那么美好。首先你得有家属车位,小区得允许你安充电桩。可多数热闹的老小区,停车位紧张,电力容量也不够,物业一个“不合规”就能把充电桩梦拍碎。我陪朋友去看车的时候,销售刚介绍完,物业一句“电网不行你充啥电”,只好一拍两散。别说全国能安充电桩的家庭还不到三成,装上桩的心理满足感足够发朋友圈吹一年了。

买可油可电车,老王油基本没用,表弟后悔多花钱-有驾

外面充电?抢桩就像春运抢票。高速服务区、商圈停车场,去晚了就排队。上回充电站碰见个理想L9排了一小时,他说就为能便宜点电费。可细算油钱和电费,真差这四五十块?其实多花的时间和精力才是最大隐性成本。节约的钱还够请自己吃顿麦当劳?大家就是心理上总觉得“用油就是吃亏”,结果活活把充电变成了一种自我安慰。

我最服气的是高速服务区:本以为增程式车加油不用排,结果排充电比纯电还自觉。增程式明明油箱能补电,却要死磕充电桩,比谁都勤快。极氪的工程师曾调侃,“七个桩里四个被增程式占满,纯电车司机望桩兴叹”。不是技术瓶颈,而是那股不用便宜电就浪费的执念作祟。

数据也很扎心。全国家用车位和充电桩双全的不到三成,新旧小区差别大。老破小想装桩?一边是两万多改造费,一边还得挨家挨户签字,妥妥的“众口难调”。于是买了可油可电,实际还是天天外面冲,和纯电车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心理安慰,大概就是看着油箱,觉得心里托底。

我有个朋友本来坚定要买增程式,一通算账下来还是打了退堂鼓。光是装桩各种繁琐手续下来,花的时间精力差不多可以环游两次市区。再加上充电站排队、下班折返一次次的“变相加班”,最后干脆买了台续航更长的纯电,生活质量提高不少。

归根结底,买可油可电车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场“安全感的赌博”:你以为它能解决一切,却发现是把风险用另一种方式隐藏了起来。等真遇到用油的时刻,发动机油箱尘封许久,说不定油都挥发完了,你还不如加两桶矿泉水实用。人们购买“保险”,其实是买给心理而不是实际需求。

所以,买车前别被广告装大头鬼。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有停车位能装桩吗?平时真有那么多远行吗?敢不敢算算充电排队时间的价值?如果充电便利,纯电车足够平常生活;如果全靠油,那直接买油车不更省心省事?买车讲究实用,别让自己的小算盘被商家收割了“智商税”。

买可油可电车,老王油基本没用,表弟后悔多花钱-有驾

其实选择也没那么复杂:你若日常纯家用,偶尔出远门,生活半径在“城市+郊区”这一圈里,纯电车能满足百分之九十的用途;如果你真的常年全国自驾,条件受限,或许“可油可电”能帮你兜最后一层底。可是别忘记,那个所谓的底,有时其实只是自己的心理底线。

最后建议大家,看车不如先看看自己。如果真图安心,就先把实用性搞明白。别等那桶油变成敞开喝的心灵鸡汤时,才拍大腿,“当初买纯电不是更省心省力么?”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