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一国庆长假的临近,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准时启动了繁忙的运营模式,车流如织,一眼就能看到无尽的拥堵长龙,这已经成为了沿途的标准配置。
比起交通堵塞,服务区内新能源车的充电队伍显得更为紧张。这些充电队伍在充电桩前排成了长长的队伍,偶尔还会出现争抢和纠纷。这种场面甚至比高速公路上的车流还要壮观,也成为了每一个电车车主在长假出行时必须面对的一项硬核挑战。
今日一启动手机,我便预感到会有电车车主在路上抱怨“充电困难、长时间排队”的视频推送。
作为一个已经平安回家的人,观看这些视频已经变成了我的“饭后小节目”。虽然这是一种基于他人焦虑而产生的小幽默,但我也无法控制自己对仍在路上的朋友们的担忧。
一些车主在视频中表示,他们在高速服务区排队叫号充电,有的已经排到了49号,还有的车主排了整整3个小时但仍未完成,这真的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的确,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高速行驶往往意味着更高的电量消耗,如果再次遭遇交通堵塞,那种紧张和焦虑几乎是无法控制的,所以每隔几分钟都会检查一下电量指示器。
电车与油车有所不同,电车需要几分钟的满油才能行驶。为了让电车充满电力,即使是速度快的也需要大约一个小时,因此排队等待3个小时才能开始行驶,这主要是因为“车流量大而车流量小”。
某些视频内容中,电车的车主因为争夺充电桩发生了争执和肢体冲突,这导致了需要民警介入进行调解的情况。
为了缩短车主在等待过程中的排队时间,服务区专门为每辆车的充电能力设定了70%到85%的上限。
每次看到电车车主因充电问题发生争论的视频,评论区都会出现这种不同的评论:
“能给我一个购买电车的具体原因吗?”
“购买电车后,你可以在两百公里的范围内奔跑,而不是在节假日。既然你已经购买了电车,就应该考虑它的优点和缺点,没有什么好纠结的。”
“我建议车主可以选择附近的高速公路进行充电,稍后再上车,但实际上都是在免费的时间里,真的没有必要在服务区争论吗?”
这场电车和油车的竞争从未停歇,我们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评价哪一个更优秀、哪一个更差,因为每个都有其各自的长处和短处。
我个人的观点:
我一直特别喜欢驾驶油车,尽管它的加速速度没有电车那么快,缺少了一些推背感的刺激,但每次油门踩踏的反馈都能给我带来一种稳重的感觉。
只需短短三到五分钟就能将一整箱的油加满,不必像电车那样长时间排队等待充电,也无需焦虑地盯着油量表,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空调的运行时间。
令人惊讶的是,我乘坐油车时从不会感到晕车。有一次,我乘坐朋友的电车时,我竟然有一种头晕的感觉,我猜想很多朋友也有类似的体验?
请在文末提及:
不管是油车还是电车,它们的核心价值都是为人们服务,有些人追求长途旅行的稳定性,而有些人则偏爱城市通勤的低成本;有些人依靠已经成熟的能量补充网络,而有些人则对尖端的科技配置充满热情。
选择应该因人而异,与其持续争论“油电之争”,不如回到自己的需求——最适合自己出行的场景,那就是最好的选择。
我也期望那些还在回家途中的车主能够冷静下来,虽然争吵不能解决问题,但这可能会导致问题的扩大和行程的延误。
关于这件事,你有何感想或建议呢?请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和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