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日产跌出全球销量前十,铃木都比它多,巨头怎么了?

今日重大爆料!

车圈那个曾经的“老炮儿”日产,如今的日子可不好过,甚至可以说,是跌出了大家熟悉的“舒适圈”。

这事儿,比我上次分析的“国产车企内卷生存指南”还要来得更猛烈,直接刷新了所有人对日产的认知。

怎么个情况呢?

咱们直说。

刚刚!日产跌出全球销量前十,铃木都比它多,巨头怎么了?-有驾

最近,一份来自研究公司MarketLines的数据,被《日经亚洲》给曝光了,说的是2025年上半年,日产在全球汽车销量排行榜上,居然“消失”了,掉出了前十!

这可是16年来的头一遭。

细想一下,16年前,那是我还在为《还珠格格》里小燕子和永琪的爱情纠葛挠头的时候,日产还是那个在全球汽车市场呼风唤雨的“巨头”。

如今,销量下滑了6%,一共就卖了161万辆。

你可能会说,161万辆也不少了啊。

可问题是,跟谁比?

跟丰田、大众这些“不倒翁”比,日产这点销量,确实显得有点“小巫见大巫”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咱们自家品牌的比亚迪和吉利,这两年那是“如日中天”,销量一路飙升。

比亚迪更是猛,销量涨了33%,直接挤进了第八名,把日产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刚刚!日产跌出全球销量前十,铃木都比它多,巨头怎么了?-有驾

这还不是最让人“心塞”的,让日产更难受的是,连老对手铃木都超过了它!

铃木,你懂的,那个以造小车精巧闻名的铃木,居然以163万辆的销量,比日产多卖了2万辆!

这真是“时也,命也”,2004年之后,铃木销量头一次超过日产!

这情节,比“三国演义”里的合纵连横还要跌宕起伏。

销量不给力,财务状况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

数据显示,日产在2025年4月到6月这一个季度,直接亏损了157亿日元,换算成美元,差不多是1.05亿!

而且,这已经是它连续第四个季度亏损了。

想想去年同期,日产还盈利285亿日元,将近1.91亿美元呢!

这巨大的落差,如同“过山车”般刺激,真让人感慨万千。

刚刚!日产跌出全球销量前十,铃木都比它多,巨头怎么了?-有驾

到底是什么让日产如今落到这个地步?咱们得好好捋一捋,如同剥茧抽丝,层层深入。

首先,最关键的市场——中国,出了大问题。

中国,这个曾经让日产“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市场,现在却让它“愁肠百结”。

2018年,日产在中国一年能卖出72万辆,那叫一个“意气风发”!

可现在呢?

今年上半年,日产在中国的销量直接跌了18%,只卖出了27万辆!

这下滑幅度,如同“雪崩”般迅速。

曾经的“家用轿车之王”轩逸,虽然依旧有着宽敞的空间和舒适的驾乘体验,但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突飞猛进,仅仅依靠“稳”和“大空间”,已经难以满足当下消费者“求新求变”的心。

日产在新能源转型上的步伐,相较于国内的竞争对手,确实显得有些“慢了半拍”,如同“龟兔赛跑”中的那只乌龟,虽然稳健,但速度不够。

刚刚!日产跌出全球销量前十,铃木都比它多,巨头怎么了?-有驾

再来看看美国市场,日产在这里的表现也一直不温不火。

虽然它也推出了一些新车型,比如Leaf电动车,起售价31485美元,价格算是比较有竞争力,流线型的车身,低趴的造型,在电动车里也算有辨识度,如同“翩翩君子”般优雅。

改款的Kicks也卖得不错,上半年卖了5万多辆,这小车灵活,油耗低,确实是城市代步的实用之选,如同“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

还有消息说日产打算将硬派的Xterra SUV重新带回市场,如果能有不错的动力和越野表现,可能会吸引一些越野爱好者,如同“驰骋草原”的勇士。

但总体来看,日产在美国市场的表现,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尤其是在SUV和电动车领域,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如同“蜀道难,难于上天”。

就连在日本本土市场,日产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销量下滑了10%,只有22万辆,这是1993年以来的最低点。

在自家地盘上销量下滑如此严重,如同“卧薪尝胆”般的艰难,这确实是个不小的警示。

所以说,日产现在遇到的问题,绝非偶然。

财务困境、工厂裁员、发动机的集体诉讼,这些都是“症状”,销量下滑、跌出前十,才是更深层次的“病根”。

刚刚!日产跌出全球销量前十,铃木都比它多,巨头怎么了?-有驾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在产品更新、市场策略以及电动化转型上的步伐,没有跟上时代的节奏,没有抓住消费者“喜新厌旧”的心。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太快了。

从最初看重品牌、空间、舒适性,到现在更关注智能化、驾驶体验和新能源技术。

日产的一些车型,虽然在空间和舒适性上依然有优势,但内饰的科技感、动力系统的平顺性(与国内强势对手相比),以及智能化配置,都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如同“锦衣夜行”,有实力却无人知晓。

在电动化领域,像Ariya这样的车型,虽然有一定实力,但在续航、充电速度以及智能化方面,与国内的头部新势力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如同“杯水车薪”,难以解渴。

想想当年,日产的“V-Motion”前脸设计,那叫一个犀利,如同“龙飞凤舞”般洒脱,配合着流线型的车身,在街上跑,那是相当有范儿。

内饰方面,比如天籁,曾经以其“大沙发”般的舒适座椅赢得了不少好评,真皮材质触感细腻,如同“丝绸拂过”,座椅包裹性也好,开长途车是一种享受,如同“置身云端”。

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其他品牌在内饰用料、做工和科技配置上都在不断升级,如同“百花齐放”。

日产在这一点上,似乎没有给消费者带来足够的惊喜,如同“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刚刚!日产跌出全球销量前十,铃木都比它多,巨头怎么了?-有驾

不过,日产毕竟是老牌车企,基础还在。

它也在积极调整产品线,尝试扭转局面。

在中国市场,推出了N7电动轿车,起价11万9900元,这个价格确实很有吸引力,如同“雪中送炭”,而且这款车初期销量表现不错,如同“初露锋芒”。

这说明日产并没有完全放弃中国市场,还在努力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他们也计划在中国推出更多电动车型,这倒是值得关注,如同“静待花开”。

但是,日产能否成功“翻身”?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今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有多激烈?

比亚迪的王朝系列、海洋系列,吉利的星越L、几何系列,还有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它们的产品迭代速度、技术创新能力、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力都非常惊人,如同“长江后浪推前浪”。

刚刚!日产跌出全球销量前十,铃木都比它多,巨头怎么了?-有驾

日产如果只是“小打小炒”,推出一些“挤牙膏”式的改进,很难在这个“内卷”的市场中抢回份额,如同“以卵击石”。

它需要的是一场彻底的革新,如同“凤凰涅槃”,从产品技术到品牌战略,都需要重新审视。

比如,在动力总成方面,除了优化燃油车,更要加大对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投入,引进更先进的电池、电机技术,以及更具吸引力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内饰设计上也需要更前卫,提升科技感和豪华感,让消费者在坐进车内时,就能感受到“格调”,如同“锦上添花”。

而且,日产需要更好地理解中国消费者的“心”。

中国人买车,不只是买个代步工具,更是买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身份的象征。

日产需要在品牌文化、用户体验上,做出更多与中国消费者产生共鸣的努力,如同“投其所好”。

我记得我有个朋友,当年特别喜欢日产的逍客,觉得那车外观硬朗,视野好,底盘扎实,开起来干脆利落,如同“行云流水”。

平时上下班,或者周末带家人出去玩,这车空间够用,油耗也经济,让他觉得省心,如同“忠实伙伴”。

刚刚!日产跌出全球销量前十,铃木都比它多,巨头怎么了?-有驾

但最近他看中了国产某品牌的SUV,配置高,动力强,尤其那个大联屏和语音交互系统,让他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他说,虽然逍客好开,但总感觉少了点“科技感”和“新鲜感”,如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或许就是普通消费者最真实的想法。

他们追求的是更前沿的技术,更智能的体验,更个性的表达。

日产如果不能跟上这股潮流,很容易被“后浪”拍在沙滩上,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所以说,日产这次跌出全球前十,尤其被铃木超越,这绝对是一个“警钟”,而且声音不小。

这不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市场趋势和消费者偏好转变的体现,如同“春秋无义战,忧患实相随”。

日产能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找到自己的“破局之道”,重新回到主流视野,值得观察,如同“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孤舟”。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汽车江湖里,任何品牌,一旦停滞不前,就容易被甩下,如同“温水煮青蛙”,最终难以逃脱。

想想看,如果日产能抓住这次危机,痛定思痛,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发力,推出几款真正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产品,那也未必是坏事。

毕竟,一个健康的汽车市场,需要有竞争,也需要有不同风格和定位的品牌,如同“百花齐放,各自精彩”。

那么,在你看来,日产还有机会“绝地反击”吗?

或者说,它现在最大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不妨将你的见解娓娓道来,让我们一同“会诊”这位曾经的“巨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