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车圈新闻,几乎天天都能看到五菱的热搜。
2025年10月的时候,五菱公布最新销量,缤果家族单月卖了两万六千多台,而全新缤果S上市首月销量就突破两万四千辆,直接把同级别燃油小车按在地上摩擦。
与此同时,乘联会数据也显示,2025年11月新能源车渗透率预计首次突破六成大关,不少经销商直言展厅冷清得能听见回声。
朋友圈里有人调侃,现在进店问燃油车的,销售都快忘了怎么介绍。
那问题来了,为啥短短几个月,大家买车就像商量好了似的,齐刷刷奔着电车去。
燃油车真就这么快凉透。
咱今天就顺着这股热潮,看看背后到底发生了啥硬核变化。
2025年11月销量爆表那天,五菱靠啥把用户硬刚到电车阵营
先锁定时间点,五菱缤果S,首月销量突破两万四千辆,创下品牌历史单月纪录。
到10月,整个缤果家族销量达到两万六千多台,累计销量已突破六十万辆。
当时不少人觉得五菱就是靠低价冲量,可仔细一看数据,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这波热卖背后有个关键触发点,2025年1月1日起,全国多个省市同步实施燃油车置换电车补贴加码政策。
比如广东针对七万到十五万元新能源车补贴九千元,十五万到二十五万元补贴一万三千元,二十五万元以上最高补贴一万五千元,还免购置税。
五菱的销售策略也很刚,缤果S售价六点六八万元起,再送免费安装家充桩。
一来政策推波助澜,二来价格直接戳中用户爽点,这才让原本观望的人果断刷卡。
因果关系是这样走的,政策降低了入手门槛,五菱价格配合到位,用户对电车的使用成本和体验已有认知,燃油车同期优惠力度弱且油价还在高位,用户自然用脚投票奔电车。
更关键的是,缤果S的空间、续航、智能这三板斧刚好踩中了小车用户的真实生活场景。
接送孩子,周末周边游,上下班通勤,燃油车在这些场景里已经没啥优势。
尤其在市区频繁启停,电车的平顺和省钱直接把燃油车打脸。
你想想看,原本开燃油车每天堵车时发动机轰轰响,油表蹭蹭往下掉,心里那个肉疼。
现在换成电车,静悄悄的,能量回收还能充电,这种体验差距一对比,谁还愿意回去受罪。
再说配置,缤果S配了七十五千瓦的前置电动机,零到五十公里加速只要三点一秒。
红绿灯起步那一瞬间,燃油车还在犹豫,电车已经窜出去老远。
这种爽快感,开过的人都懂。
续航方面,提供三百二十五公里和四百三十公里两个版本,日常通勤绰绰有余。
有人会担心冬天续航打折扣,可缤果S配了电池恒温系统,零下十度环境下续航损失能控制在两成左右。
这性能放在同级别燃油车里,已经是降维打击。
用户为啥只认电车,是情怀还是被现实逼的
这里要掰开揉碎说说,电车能在2025年快速抢走燃油车饭碗,不只是因为环保口号喊得响,而是实打实的生活账和技术进步让用户算明白了。
先从用车成本看,一台普通燃油小型车,市区百公里油耗约六点五升。
按2025年11月全国平均九十二号汽油约七元一升算,跑一百公里油费要四十五块五。
而缤果S电耗十点四度每百公里,家用电五毛一度,百公里才五块二出头,差了近九倍。
一年跑一万公里,燃油车油费四千五百五十元,电车只要五百二十元。
这差距搁谁心里都得掂量,每个月省下几百块,一年下来能省出一次全家旅游的钱。
再从使用体验看,电车起步扭矩直接拉满,红绿灯前第一个窜出去的感觉,燃油车得踩深油门还伴随发动机轰鸣。
市区堵车时,电车安静得像没启动,燃油车怠速抖得让人心烦。
有个朋友原来开的是日系小车,换成电车后跟我说,以前堵车时恨不得关掉发动机,现在开电车堵车都不焦虑了。
这种心态变化,就是体验提升带来的。
还有智能化,缤果S能手机远程开空调、查定位、预约充电。
夏天出门前十分钟,在办公室就能把车厢空调打开,上车就是凉快的。
冬天也一样,提前暖车,不用再像开燃油车那样哆哆嗦嗦等发动机热起来。
燃油车连个像样的车机都少见,年轻人坐进去第一句话往往是这屏幕咋跟老年机似的。
历史维度也有意思,十年前电车续航短、充电难,大家一提电车就摇头。
那时候开电车的人,都被当成尝鲜派,朋友聚会时总有人问你充电方便吗,续航够用吗。
但2023年开始,主流品牌把五百公里续航打到十万以内,充电桩密度三年翻了三倍。
现在连三四线城镇都能轻松找到快充站,商场、写字楼、高速服务区到处都是充电桩。
技术进步加上基建完善,让电车从尝鲜玩具变成靠谱工具,用户自然不回头。
有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24年新能源车销量突破一千万台,到2025年十月,单月渗透率已经超过五成七。
这意味着每卖出两台车,就有一台多是新能源车。
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已经把趋势摆在明面上。
燃油车凉透是必然吗,背后藏着啥深层推力
乍一看是用户喜新厌旧,其实背后是一连串环环相扣的原因在推动,少了哪一环,燃油车都不至于这么快失宠。
首先是政策导向,2025年国家新能源车渗透率目标设定为四成五,实际上十月已经达到五成七,十一月预计突破六成。
这说明产业发展速度远超预期,各地为了冲指标,一边限制燃油车上牌额度,一边给电车发补贴、免限行。
这种大环境就像考试加分项,站在电车这边。
你想在北京上海这种限牌城市买燃油车,光摇号就得等好几年,可买电车直接就能上牌。
这政策差异一拉开,用户选择自然一边倒。
其次是车企战略转向,合资和自主大厂这两年都在砍燃油小车产线,把研发和产能押在电车上。
燃油新车越来越少,款式老旧,配置跟不上。
消费者逛一圈发现油车没啥可买的,只能转投电车。
有个做汽车销售的朋友跟我说,现在展厅里燃油车的展台都缩到角落了,主打的全是新能源车型。
厂家都不愿意在燃油车上投入了,觉得那是夕阳产业。
再者是消费心理变化,现在年轻人买车不只看牌子,更在意好不好用、划不划算。
电车在城市通勤场景的优势太明显,尤其油价高位徘徊,大家对烧钱机器的兴趣直线下降。
有个九零后朋友原本想买合资燃油车,觉得品牌靠谱。
可一算账发现,同样十万块预算,买燃油车配置低不说,后期用车成本还高。
买电车不仅配置丰富,用车成本还能省一大半。
这一对比,立马改主意下单电车。
还有个深层次原因是技术代差,燃油车这些年技术进步基本停滞,无非是调调发动机参数,换个外观设计。
可电车每年都在进化,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充电速度变快,智能驾驶辅助越来越完善。
这种技术迭代速度,让燃油车显得越来越落后。
就像当年智能手机淘汰功能机一样,不是功能机不好用,而是智能手机实在太香。
所以燃油车凉透不是偶然,而是政策、产业、技术、消费观四股力量一起使劲的结果。
这趋势一旦形成,想逆转基本不可能。
网友最纠结的几个问题,到底该怎么看
缤果S和电车热卖的新闻下面,讨论热度一直很高,咱挑几个高频疑问聊聊。
第一个问题,电车虽便宜,但电池坏了修起来会不会倾家荡产。
这顾虑很正常,毕竟早些年电车电池故障率高,换电池动辄好几万,确实让人心里没底。
可现在主流电车的三电质保普遍给到首任车主终身或者八年十六万公里,五菱甚至喊出电芯终身质保。
加上电池技术成熟,故障率比早年大幅下降,真坏的概率不高。
就算出问题,厂家渠道更换也有标准流程,不至于乱喊价。
有个开了五年电车的朋友跟我说,他那台车电池到现在一点问题没有,续航衰减也就几公里。
反倒是燃油车开几年,各种小毛病层出不穷,修车费用也不少。
第二个问题,北方冬天续航掉得多,五菱的电车扛得住吗。
这确实是电车的痛点,低温环境下电池活性降低,续航会打折扣。
可缤果S配了电池恒温系统,零下十度环境下续航损失能控制在两成左右,比老款和不少同级竞品表现好。
日常通勤依然够用,跑长途提前用手机软件查桩规划就行。
现在高速服务区充电桩越来越多,快充半小时就能补充大半电量,也不耽误太多时间。
有东北的车主分享经验说,冬天开电车确实要注意续航管理,但只要养成充电习惯,根本不是问题。
第三个问题,燃油车保值率高,现在买油车是不是更稳妥。
过去确实如此,燃油车市场成熟,保值率相对稳定。
可2025年燃油小车保值率下滑很快,尤其小众型号半年跌两三成很常见。
反观热门电车,因新车供应紧俏,二手价格相对坚挺。
稳妥与否,得看几年后的政策和市场走向,现在很难说燃油一定更保值。
而且买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炒的。
与其担心保值率,不如算算每年能省下多少用车成本。
这才是实打实落到口袋里的钱。
有个做二手车生意的朋友透露,现在收燃油小车都得仔细掂量,怕砸手里卖不出去。
反倒是热门电车,有时候收一台能赚不少差价。
市场风向已经变了。
五菱这波卖疯了,其实是给燃油车敲了记响亮的警钟
从2025年11月的销量和舆论来看,五菱不是单靠低价赢的,而是踩准了政策红利、技术进步和用户痛点的三重节奏。
燃油车凉透的速度超出很多人预期,但这其实是市场自我筛选的结果。
谁能解决用户最扎心的问题,谁就能吃下蛋糕。
接下来,如果燃油车不能在成本、体验或特色上拿出硬货,恐怕连怀旧牌都难打。
电车的优势已经从单纯的政策扶持,变成了全方位的体验碾压。
用车成本更低,驾驶感受更好,智能配置更丰富,充电基建更完善。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燃油车真的很难招架。
有人说电车只是阶段性产物,未来还有氢能源、合成燃料等新技术。
可技术路线再怎么变,用户需求不会变。
大家要的就是省钱、好开、方便,谁能满足这些需求,谁就能赢得市场。
五菱缤果S的热卖,本质上是抓住了这个核心逻辑。
六万多的价格,四百多公里的续航,齐全的智能配置,再加上政策补贴和免购置税,算下来落地不到七万。
这性价比放在哪个时代都很能打。
灵魂一问,要是你现在预算七八万买代步车,面对五菱这样的电车和日渐式微的燃油车,会怎么选。
我估计大部分人心里已经有答案了。
市场不会说谎,销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越来越多的用户用脚投票选择电车,燃油车的生存空间就会被不断挤压。
这不是某个品牌或某款车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大势所趋。
五菱这波销量爆表,只是这个大趋势下的一个缩影。
未来还会有更多品牌推出高性价比电车,用户的选择会越来越多。
到那时候,燃油车可能真的只剩下情怀和收藏价值了。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挡不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