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汽车制造商都快快崩溃了,谁能料到荷兰费尽心血争取来的那家芯片公司竟然只是个空壳,现如今整个国际产业链早已被炸出一大片空洞。
不仅如此,大众在沃尔夫斯堡的主要工厂已经发出了“停产倒计时”的信号,另一方面,宝马高管带着行李箱直奔亚洲,刚一落地就奔向谈判桌。
不过,搞这些事儿的根源,还是荷兰政府一手造成的,居然把一家中国控股的芯片公司给抢了,结果拿到手一看,才发现闹了个大笑话。
就这家芯片公司,怎么就能让全世界的车企都这么紧张呢?要说荷兰政府为啥偏偏要凑这热闹,搅和进来,也算挺令人琢磨的。
这其中到底夹杂着啥样的猫腻和角力?
“车企停产一天亏百万,库存只够撑3周”
一位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高管私下里透露,现在只要能搞到安世的芯片,那就算是保命的关键。
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功率半导体圈里的隐形冠军,其芯片就像汽车电子系统的“心脏瓣膜”一样重要。除了燃油车上的电子稳定系统少不了它,电动车的电池管理和充电控制也都得靠它帮忙。
数据显示,它的车规级MOSFET在全世界的市场份额达到12%,而在欧洲车规的小型号二极管市场,这个比例甚至高达30%。像宝马、奔驰、大众这些汽车巨头,都是它多年的老合作伙伴。
从十月起,汽车厂商们突然齐刷刷地“断供”了。荷兰政府在九月三十日接管安世之后,荷兰总部就直接给客户发了通知,说明不能保证芯片还能按时交货,这一下子就戳中了车企们的软肋。
但大众这边挺不住了,沃尔夫斯堡的核心工厂已经开始缩短工作时间,一些生产线直接暂停,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说,光一天的损失就超过了150万欧元。
更糟糕的是,之前还宣称“库存能撑几个月”的大众,实际上库存顶多只能维持三周左右。
遇到这种局面,宝马和奔驰赶紧召开董事会,商量是不是要把生产线搬到美洲去。就连丰田和福特在亚太的工厂,也只能减慢生产速度,生怕重蹈大众的覆辙。
甚至英国《电讯报》标题都说得直截了当地,欧洲这些车企其实早就靠上了中国芯片,现在反倒拿不到货了。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还提醒,要是这事儿不能搞定的话,第四季度欧洲的汽车产量可能会少掉80万辆,差不多相当于两家大汽车厂一年生产的量。
就在车企们愁眉不展的时候,突然来了个转机,安世中国宣布恢复供货,不过有个硬性条件:得用人民币结账。
因此,大众和宝马几乎没有犹豫,马上就改用了人民币结账,毕竟一天停产带来的损失比换汇的麻烦实在划不来。
“美国和荷兰的暗箱操作”
这次当地政府的行动看起来挺出人意料,实际上早就有了打算,整件事里明显透着美国的影子。
事情得从九月末那天说起,突然间美方宣布了一项出口管控措施,把那些被列入名单的企业的子公司也一并纳入了限制范围。
可是第二天,荷兰政府立马行动起来,用冷战时期的《商品供应法》对闻泰科技旗下的30个实体资产进行了冻结,强制托管了安世99%的股权,还免去了中国籍CEO张学政的职务。
这次动作搞得就像是“奉旨打劫”一样,荷兰政府嘴上说是为了防止技术外泄,解决管理上的麻烦,但实际上从头到尾没拿出一丁点关于技术泄露的证据,说白了就是在帮美国出脚。
更让人觉得好笑的是,安世根本不像荷兰嘴里说的“麻烦企业”,2019年,闻泰科技花了36亿美元把它从恩智浦手里买下来时,那家公司还只是个屁都没的部门罢了。
等到被收购成功后,它才开始一路攀升,2018年的营业额已经突破了10亿美元。到2024年,对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的销售额从2.89亿美元涨到4.57亿美元,这五年里,向荷兰缴纳了1.3亿欧元的企业所得税。
本来荷兰是想“捡个大便宜”,结果反倒发现自己拿的是个“空壳”,安世全球大约80%的产能,加上70%-80%的封装测试业务都不在荷兰,客户中差不多一半来自安世中国的市场份额。
就算接了总部,可产能根本拿不出一片成品芯片,荷兰政府倒是没帮上忙,反而把本土那些中小企业给坑得惨兮兮。
毕竟不少靠安世维生的供应商因为断货差点撑不住,大家都纷纷向政府施压,要求重新开始谈判。
“安世的霸气反击”
对于荷兰的做法,安世也不含糊,直接凭借“产能话语权”赢得了胜利。
东莞的生产基地可说是最核心的牌,这里不仅仅是组装的工厂,还掌握着芯片制造的最后一道关键步骤。
这一步就是把晶圆变成成品芯片的关键环节,不仅技术水平得高,还得花两三年时间搭建产能,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别的替代方案。
原本荷兰接手总部后,想用晶圆卡压安世中国的脖子,没想到反倒被曝出“欠东莞工厂10亿元货款”,这一下彻底没了底气。
接着,安世宣布实现“业务独立化”,不再直接通过荷兰总部对接全球客户,还提出了必须用人民币结算的硬性要求。
这招真是直击关键点儿,之前用美元结算,资金得走国际银行体系,荷兰那边随时都能盯着监控。而一换成人民币,交易都在本土银行体系里转,荷兰根本没法插手、摸得着。
更猛的是,安世早就做好了准备,就在2024年底闻泰科技被列入实体清单时,美元资金差点儿被冻住了。那之后,他们就着手建立起了自己的独立财务体系。
就连如今员工工资、供应商账款、客户回款也都通过国内账户操作,和荷兰总部的财务关系完全切断,那些被冻结的股权一下子就变成了“纸面资产”。
即使遇到总部说产品“有质量问题”的抹黑,安世也直接拿出检测报告和客户反馈资料一摆,那一句“合规供货”在官方公告里就把市场稳住了。
不仅老客户没流失,反而还引来了之前通过海外渠道采购的新客户,把被动应对变成了主动出击。
“规则巨变导致ASML不得不松口”
荷兰这招糟糕的决定,不光害了自己,也打击了全球半导体行业的老牌规则。
最先低头认输的就是ASML,这家“科技大佬”本来跟着美国一起搞出口限制,结果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一下子掉得挺厉害。
不过,今年荷兰政府偷偷把DUV光刻机从名单里给挪出了,不需要再跑审批手续就能卖到中国,差不多算是变相放开了限制。
其实大家都能看得明白,这是怕自己再受牵连,毕竟ASML在稀土原料上的依赖挺大的,要真闹僵了,吃亏的还是自己。
更让人注意的是,人民币结算引发的连锁反应,之前全球半导体交易有超过99%都是用美元结算的,美国靠这个可以随意控制其他公司。
不过,安世中国带头,许多半导体企业也开始采用人民币支付,虽然这个比例还在快速上升中,但已经悄悄撬开了美元垄断的一道缝。
对车企来说,早已不是“想不想换”的事儿了,而是在“不换就没货”这个问题上犹如被逼得不得已,大众、宝马那么“顺势应变”也完全印证了这个现实。
甚至现在国际竞争的天平也在发生变化,闻泰科技已经提出诉讼,要求赔偿58亿欧元,刷新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维权的纪录。
不少法律专家都觉得,荷兰借用冷战时期的法律来干预企业,明显违背了国际商业惯例,所以闻泰科技赢官司的希望挺大的。
虽然这么说有人觉得挺委婉,但其实就摆明了想找个台阶下,毕竟欧洲车企的压力越来越大,再继续拖下去,对荷兰的国际声誉可是吃亏的。
归根结底,这场闹剧为全球产业链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如今的产业格局里,股权看似重要,实则产能和市场才是真正的底气所在。
荷兰觉得夺了总部就等于掌控了一切,结果却没想到,安世的命脉早已经和生产基地紧紧相连,牵扯在一起了。
因此,欧洲芯片巨头的一位高层在内部会议上狠狠拍了一下桌子,直言不讳地说,再不想个办法,五年后他们可能就只剩给中国人代工贴牌一条路了。
如果单方面干预不遵循市场的自然规则,即使拿出八十年前的老规章制度,也阻挡不了产业向前发展的脚步。
目前安世中国的库存量已经能够撑到年底,新的晶圆产能也在进行验证阶段。
不过,荷兰手里那个“空壳总部”仍在尴尬地寻觅客户,当地中小企业的反应也越来越激烈。这场角逐的结果还不一定能立马揭晓,但有一点挺明确的,那就是掌握产能的那方,话语权就会牢牢握在手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