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的一个夜晚,上海一辆理想汽车在路上忽然发生爆炸,一眨眼不到十秒,火势就迅速扩散,把整辆车都给点燃了。
幸亏,车里那两个人一听到爆炸声、闻到浓烟,赶紧停车,再打开车门,仅用十秒钟左右就和死神赛跑,在熊熊大火包围下冲出车外,成功逃出了险境。
上传到网上的后车拍摄视频看得人心跳加速,大家都惊得不轻,毕竟火势蔓延得实在太快啦!要是后座上坐着老人或孩子,真是无法想象,不到十秒,从发现异常到逃出去,中间哪怕多犹豫一秒,都有可能葬身火海。
电车出事的事情不算少,但每次碰到事故,盖篷布、抠车标这些车,一些造车新势力比交警还快,不是马上表态查清真相,给公众一个说法,而是派出法务团队,威胁警告加上删帖,动作快得让人惊讶。
搞定难题挺难的,倒是把提出问题的人解决掉容易得很,几乎每次都先捂住嘴,把观众当成小白鼠和傻瓜一样糊弄过去。
理想这个车哎,没撞到水泥墩,也没发生什么碰撞,开着开着就自己起火了,没有一点可以辩解的余地。
这样一来吧,这车谁还敢要?
其他买了同款的车主们都紧张得不得了,忙着练习“逃生招数”,帮自己打打气,缓解一下压力。
一边,长期因为电车起火事件积攒下来的情绪都快憋不住了,大家都在盼着理想怎么能给个说法,一旦回答出错,八九不离十会迎来一阵铺天盖地的舆论风暴。
就在昨天,也就是31号,理想终于给出了官方回应。
回应很长,我捋了几点理想想要表达的核心意思:
先得诚恳道个歉,表明我们的态度,然后说明事情还在调查中,目前还没有最终结论。
第二,虽然事故的原因还在查明中,但自查发现,同一批次的车辆中,冷却液的防腐性能有些不足。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引起冷却铝板的腐蚀和渗漏,从而影响到铝板后的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电池的热失控,安全隐患不可忽视。
第三,为了确保安全,已决定对同一批次的11411辆车辆进行召回,实施安全监测、零部件更换以及维修。这个措施充分表明,一旦发现潜在风险,绝不会观望等待官方结论,而是立即采取行动,确保用户的安全和车辆的可靠。
起火前4个小时,理想云端系统已经提前发出预警,随后也立刻联系了车主和驾驶员,但之前从未发生过未碰撞就起火的情况,我们也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结果错失了最佳的处理时机。对此,我们表示深刻的歉意,也进行了反思,今后一定会加强监测和应对能力,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第五点,回应大家关心的问题,比如电芯和车门方面,根据预警数据和分析,已经排除电芯出问题的可能。至于二排的车门,自动解锁的功能正常运作,同时还配备了应急机械拉手,完全可以手动打开。
说实在的,这次理想的回应真挺快的,以前他们也用过那套“捂嘴”的方式,这次风格一变,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就事说事,这次的回应在近几年大厂面对危机时,算得上少见的成功范例。
关键在于能认识到错误并且真心诚意地道个歉;接着,用委婉的方式提到,事发前系统其实已经发出过警示,人工也通知了车主注意,可自己当时也没太放在心上,没提前处理到位,表达出自己没有推卸责任的意思。
就算调查还没出来,自己也第一时间查找问题、处理情况,马上召回了超过一万台车,进行更换和维修,绝不会玩拖延或者指责水军什么的。
最后,对于消费者关心的“以后怎么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和“车门还能不能打开”这些问题,我们给出详细回复,态度也始终是诚恳、积极的。
没有对比怎么能有所体会呢。之前某米发生了一起着火的车祸,虽然事故是在高速上,但雷布斯在汽车大会上突然振臂高呼:“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以及各种网络乱象。”让人挺意外的。
这话本身没啥毛病,毕竟企业对黑公关和水军都挺反感的,但对方还毫发未伤,你要是不表达点遗憾也就算了,反倒把矛头全指向黑公关和水军,这样合适吗?
之前在车前盖搞了个挖孔设计,说是这个风道可以引导部分气流帮散散热,结果呢,这么几万的东西,实则就是个样子货,引得好多车主都要求退车,集体起诉。一段时间前,这个官司还因为对方提出管辖权异议、想变相拖延,被推上了热搜。
一直觉得把用户智商当个低级货一样糟蹋,结果呢,连个回应都没有,全仗着强大的法务团队跟消费者们死磕,才撑过来。
我并不是某米车主,也不是某米车主,但必须说,理想这次的公关操作确实挺厉害的,把大麻烦变成了转机,还赢得了不少好感,真是让人佩服。短短七、八天就想出了这个巧妙的方案,看来理想里头确实藏了些高手。
这次理想的这波成功公关一出,马上让它在同行里显得挺有派头,偷偷也算打了对手个措手不及。
说到底,车企的大佬们表面看着都是朋友,其实也算是竞争对手了。
李想在朋友圈里强调自己是“主动召回”,大概是想让大家知道,他并不是被动应对问题,而是主动采取措施,展现出企业负责的态度。这么一说,也更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希望他们看到这点,觉得这品牌挺靠谱的。
之前有家竞争对手曾经被动地召回了11万辆车,李想这番话是不是暗示着自己是“主动召回”,故意想比较一下呢?让别人觉得自己更负责任点,咱也不好说。
商场就像战场一样,理想这次遇到挺严重的公关危机,不过这次的回应倒也算是给用户吃了个定心丸,还树立了个敢于担当的旗帜。同时,也暗藏着一招,为友商泄了点小气。
至少能搞定三样事儿,一举多得。
不过说起来,那辆着火的车卖出了上万台,难不成之前没人注意到那批冷却液的防腐性能有啥问题吗?
据反馈,理想公司内部进行了自查,还专项分析了云端预警数据,结果发现那批冷却液的防腐性能反反复复出问题,导致故障灯亮起、动力受限,甚至出现无法启动的情况。
我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
是不是可以说,在上海那辆车自己着火之前,已有同款车出现过故障,还提到冷却液出了问题,暗藏安全隐患?只不过这次的自燃事件太严重,平时大家还想着侥幸,直到出了大事才开始重视?
可能这两个疑问永远都找不到答案,但不得不承认,这些造车新势力真是太在意形象了。
修车师傅和用户提的意见不少,不过为了维护品牌形象,大厂通常会让法务介入,关心的是责任人,而不是把问题好好解决。
要说站在咱们消费者的角度,你可是非常看重自己的信誉,可是在我行车安全这事上,你那点小心思都算不了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