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新能源销量出炉:吉利同比翻倍逼近15万,新势力冰火两重天,市场竞争格局不断激烈,盈利能力成为新焦点

8月新能源销量出来了。数据挺直观:销量达到了大概130万辆,同比增长大约24%。其实我刚翻了下笔记,感觉这数字有点估算/体感,但整体趋势还是挺明显的——市场在发力,连续几个月都在稳步扩大。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为什么新能源车的增长会这么快?除了政策加码,还有个关键点:像比亚迪、吉利、特斯拉这种头部品牌的战场拼得特别激烈,背后其实和供应链的布局息息相关。像比亚迪那么稳得住的王朝系列,供应链就像吃饭一样——原料、芯片、模组,只要供得上,出货就顺。当年没细想过:比亚迪彼时的战略是不是像自己养猪养牛?只要原料到手,就是最大底气。

8月新能源销量出炉:吉利同比翻倍逼近15万,新势力冰火两重天,市场竞争格局不断激烈,盈利能力成为新焦点-有驾

而吉利这次的表现让我感到有点哇哦,毕竟同比暴涨了95%多,达到147,000多辆。你会不会觉得这增速不太现实?实际上,吉利去年就布局得比较早,极氪品牌的高端纯电,银河系列的混动都在快速铺开,海外市场的发力也算一把抄底。但你要说真心赚钱,还得看盈利护城河,这就让我想起他们供应链内里那点破绽——是不是短期拼销量,但长期真要盈利,还是得看成本控制。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到极氪车型的一张图片,蓝天背景、运动线条特别有未来感。其实我还不清楚这些华丽外表背后,工厂有没有优化分发流程的心机。你是不是也有个疑问:如果一款车型的成本能下降10%,利润是不是就能大幅提升?不管怎么算,这种高速扩张背后都藏着一堆调配难题。

8月新能源销量出炉:吉利同比翻倍逼近15万,新势力冰火两重天,市场竞争格局不断激烈,盈利能力成为新焦点-有驾

说到这样,我还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理想近几个月会掉队?我记得第一季度他们创纪录,但二季度就明显下滑,原因大概也不是技术问题吧。它的主打车型L7/8/9更新还在路上,很多用户其实都在等新平台,就像等下一台大块头出炉似的。转型到健康盈利才是硬道理,搞得再炫都没用。

举个例子:我认识个修理工,前几天跟我说,这次的电池包怎么设计的啊?装上去还挺复杂,拆拆装装闹心死。我心说,供应链的每个小关节都关系到成本,是不是有点像拼装乐高?技术进步虽然能掏空成本,但那细节处理真醉人。你说,车辆的智能化最根本的基础是不是那芯片?

8月新能源销量出炉:吉利同比翻倍逼近15万,新势力冰火两重天,市场竞争格局不断激烈,盈利能力成为新焦点-有驾

其实在市场竞争中,那个拼颜值的年代早就过去了,现在拼厚道比颜值还重要。比如比亚迪的海洋系列、仰望品牌,名气差不多放在那儿,能坚持下来,说明他们在滤掉垃圾上的能力挺厉害。反而那些表面光鲜但成本捉襟见肘的品牌,更容易翻车。

你会不会觉得,很多时候,车企表现的有点像拍电影——前面打了很多高桥,实际上是不是也在画大饼,不给你看背后真正的生产线密码?我一直觉得,什么样的帖子能说靠谱,其实看的是车外的生产背景——原料、芯片、装配效率。就像给朋友说:你那车怎么搞的?那连接线磨得跟麻绳似的。其实供应链真的是个用心打磨的细节活。

8月新能源销量出炉:吉利同比翻倍逼近15万,新势力冰火两重天,市场竞争格局不断激烈,盈利能力成为新焦点-有驾

这个市场变得如此激烈,你会不会好奇:新势力品牌那么多,要不要担心内耗反而拖累?我看像零跑、小鹏的表现都不错,但它们能不能真正变成主流?是转线为扁还是坚持技术壁垒?这事挺难的。

有自己琢磨的小想法:像电池成本的迅速下降,是不是意味着,未来某天,用料越多,利润越低的日子会过去?还是这只是简易化的伪命题?我还不敢喝太大包的定论,毕竟谁也猜不透产业里的下一步。

8月新能源销量出炉:吉利同比翻倍逼近15万,新势力冰火两重天,市场竞争格局不断激烈,盈利能力成为新焦点-有驾

想到这里,忽然觉得——这个市场的英雄还在不断轮换中,谁能在价格战、技术战、盈利战中占得优势?有时候那种核芯解决了算不算赢?还是最后只剩买得起的心跳?让我们多关心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配件或流程中的小细节,也许真的是胜负的关键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