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那句话我听着挺有道理的——一年不到一万公里买燃油车,跑得多就新能源。事情真有这么简单?我就先抛个砖,比如小王,他家里是三口人,工作地点离家10公里,偶尔周末跑趟郊区,差不多一年七八千公里。去年换车,他最后选了燃油SUV,说新能源没那么方便,跑远了等充电麻烦。新能源车充电时长和充电桩分布仍是个坑。
说到充电桩,最近我跑了一趟他们本地的加油站,发现那边新能源充电桩少得可怜,一个加油泵旁边才两根充电枪,排队的还不少。相反,加油速度真的是5分钟搞定。老实说,这种实际体验很重要。我的一个修车师傅跟我说:等充电慢的,打发不了急。他话里的意思是,如果你需要高频出行或临时加速,新能源车的续航和充电问题就是个大麻烦。
这里我要纠正下我以前的观点,我之前一直觉得新能源车整体成本低,用电便宜,养护省劲,肯定是赢家。但最近翻了下笔记和数据(虽说样本不多),发现燃油车的保养成本和油费加起来,跟新能源车算下来,其实差距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夸张。尤其是低里程用户,燃油车偶尔跑跑高速,高速油耗比城市里降低不少,成本也随之降低。
你们想啊,一辆15万级别的燃油车,假设百公里油耗7升,6元,按8000公里一年算,油费大约3360元。新能源车充电按电价1.2元/度,续航400公里,百公里耗电18度,8000公里电费大约1728元。差距看起来一半,但加上保险、保养等,整体折合下来,可能也就省1000多块钱。不是不省,但说省得多我觉得有点夸张。
你觉得呢?有人说新能源车的保值率低,更麻烦,确实。我一个同行朋友,车子开了两年,卖价直接腰斩,买车时看中补贴,现在补贴退了,二手新能源市场虚得很。跟旁边那台类似价燃油车比,后者保值率至少高出20%。这造成了买新能源车短期内资金回笼压力大,虽然长远可能好点,但对普通家庭来说就是个现实问题。
再说供应链,这玩意儿,就像咱们独自做饭和去外卖店比。研发新能源电池,就像找最新鲜、最精细的食材,价格高、供应链脆弱。燃油车供应链相对成熟,不容易涨价太猛。多年前喷个燃油车芯片涨了,厂家一顿熬,熬出来库存和供应,价格稳定了才敢大批量卖。新能源有点像新开张的高级餐厅,食材贵而且一紧张就供应不上,订单延迟很常见。想想这点,买燃油车不全是因为传统,更多是产业链背后稳定性的体现。
间歇跑题,刚才跟一个朋友聊车,他吐槽:新能源车冬天真坑啊,续航直线掉!没错,电池受温度影响,尤其北方冬天,续航 贬值一半都好几次了。这玩意实际用下来,不少人都觉得挺心累。燃油车冬天就冲油,不用管这冻不冻电池咋滴。是不是买新能源车得多考虑你所在地区和用车场景?
我猜测(纯是我个人没细算的脑补),未来电池技术如果能把充电散热效率提升两倍以上,那新能源的弱点很可能迎刃而解,整个行业洗牌。但现在看,短期内这事儿不大可能。技术不够成熟,电池又贵,补贴再退,买新能源还得靠政策点背书。像我那边,街坊老王前几天说,新买的电动车一周跑不了300公里,冬天续航更扯,平时上下班充电就没时间刷朋友圈了。
我还想说,渠道这块往往被忽略。燃油车买回来,4S店相对密集,维修方便。新能源车就没那么普及,特别是二线城市、乡镇。之前我问过几个修理工,他们都觉得新能源车维修难度大,更换电池啥的麻烦,还得安排几天留车。而且价格也更贵。我记得一位老修理工说:电池这玩意儿,说换就换,成本那可真是高得吓人。
特别针对你开年限不长、已入手新能源车的人,觉得它省钱没问题,但对准新手和换车族来说,你得先考虑实际用车惯还有能不能随时方便充电。说白了,没有续航焦虑才是真的省心。就像我那朋友说的,他家里车库里能装直充桩,跑远不多,新能源挺香;但要是住小区地库,能不能装桩都成问题。
(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实话,买车这事,不是完全看哪个省钱,纯属得看你自己用车的脾气和实际城镇环境。有人为了省下每个月几百块电费愿意忍受充电慢,有人觉得加油迅速更舒服。换句话说,环境和生活节奏决定了买什么车才对。
你们觉得,到底买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真能拿公里数说事么?如果我说,开得少但喜欢偶尔来个远途自驾,买新能源车还划算吗?你心里是不是也有很多问号。这其实挺复杂,没标准答案。
我想问,咱们这边各位,你们充电便利吗?有过排队等桩的经历没?还是说直接奔加油站,5分钟就装满油,舒服得很?这感觉,才是影响你心里天平的一锤定音的细节。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