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768.3GWh,同比增长35%,新能源汽车销售突破1423万辆,产业链持续加码推动行业高速发展

1-9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已达768.3GWh,而且还在爆炸式增长,涨了35%。每次看到这个数字,我都觉得,汽车行业的变化速度,比我预料的要快得多。而且还不止是这个。新能源车的销售也突破了1423万辆,渗透率达到了22.1%。也就是说,几乎每五辆车里,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

我认识一个做汽修的老哥,他说:你们厂里都快忙不过来了。的确,现在车辆日益复杂,电池门开得频繁,电控维修比之前多多了。他还补充一句:这些新技术,咱都得学会。我琢磨着,其实说白了,汽车工业的硬核核心早就变了。其实很多人——包含我自己——都知道电池不就是大块块的锂电池盒,装在底盘下,但你真了解它们背后那些供应链博弈吗?像个庞大的迷宫。

说起供应链,我这个自媒体作者,日常也得靠这些数据,尤其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变化。你知道吗,去年我翻了下笔记,有个供应商跟我说:我们去年硬是从十几个国家进口四万多吨锂。听起来挺遥远,但实际上,锂资源的争夺背后已经变成了国家战略。没有了这些原料,电池厂也就只能在原地转圈。这就让我想起一个生活中的比喻,一般买菜的店主,手里有个原料仓,那天买家多时,原料都得提前抢购。你说这和产业链的博弈,有没有点像?不那叫供不应求,那是供需对抗。

1-9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768.3GWh,同比增长35%,新能源汽车销售突破1423万辆,产业链持续加码推动行业高速发展-有驾

我还听说,一家国内动力电池龙头的工程师跟我说:我们现在要抢原料供应,还要给下游整合,保证回款。这句话,道出了产业链的博弈节奏。其实我觉得,研发和供应链就像厨师做菜。厨师要想做出一道口味佳的菜,不光得用心调料,还得有个好原材料供应链;否则,即使菜谱再好,端出来也没味道。

说真的,新能源车火爆也带来了问题。充电难、续航焦虑,尤其是我刚带我女朋友试驾那次,蹭到一段高速免费充电站,结果插头不对,那会儿我心里一咒:他妈的,得改进一下。即便这样,销售数字依然猛增。去年我朋友开了一家二手车行,他说:过去几年,锂电池折旧比汽油车高的多。这让我有点迷糊,心想:未来之后,换车可能更像苹果手机那样频繁。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很多车企都在布局动力电池的研发,甚至跑去搞自给自足。有个大厂还喊出来未来五年自产电池占比80%。我觉得,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占了主动。之前很多模仿学走捷径的厂商,现在发现,想提高续航、降低成本,没有研发投入,那也只能是拼成本。

说到成本,粗算一下,一块电池包的成本,估算300-400美元(不含拆装、装配),每公里电费成本不过0.2元—0.3元,也就是说,百公里维护费用(估算)大概是车价的10%左右。电池成本下降快,预计未来能再降低20-30%。这个快也是相对的,很多技术难关仍在突破。

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在谈供应链、研发,因为国内外的关系太复杂。比如某次我和一位售后工程师聊天,他特别感叹:一些原本小厂家也在抢订单,零配件的走向变得碎片化。其实某些厂商,为了成本控制,会用一些劣质料,但又怕一旦出问题,声誉崩盘。这就像买菜,一块肉卖得便宜,但买家不敢多买,怕吃坏肚子。

1-9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768.3GWh,同比增长35%,新能源汽车销售突破1423万辆,产业链持续加码推动行业高速发展-有驾

我还看到一个消息,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估算到明年可能会超过30%。这数字背后,是无数的制造商、供应商、渠道、用户在不断地调整。我挺喜欢跟人讨论这个:你觉得,未来的汽车会变成什么样子?全电?还是混动?还是变成大数据管家?刚才我跟一个朋友说:未来如果汽车像手机那样每两年换一个新款,保值率能保持在多少?他笑着说:那就得看你厂的科技亮点是不是够硬了。

这自然引申到一件事:我不太相信喊着要抓住机遇的车企能真的做到长远布局。毕竟,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在逐利。那些专注成本最优的厂家,牺牲的可能就是品质的稳定。去年,我见过一个Ferrari的销售经理,他跟我说:我们干啥都讲究品质,毕竟,宝贝只有一辆。但二手市场上,自然只认品牌溢价。

产业链的变化,一方面带来新机遇,另一方面,也让人捏把汗。就拿原材料那段时间的涨价,从去年开始,锂、钴每吨涨了差不多30%左右(估算),价格波动这么大,供应商都得加班加点出货。你想象一款车的电池成本,可能占到车价的20%以上,所有环节再加上物流、组装、配套,最终整车价格还真不是随便说说。

我曾经还以为,新能源必然会降成本,变得更平民化,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现实告诉我,产业的平民化其实意味着市场战火更烈。比方说,一些主流品牌在价格战中死磕,结果质量滑坡,而新入局的小厂打价格战,利润薄的几乎没有。你知道吗,去年我朋友说:买车前,我们还专门跑渠道,试车、谈价格,整个流程都得提前准备。渠道关系也是一门学问。

1-9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768.3GWh,同比增长35%,新能源汽车销售突破1423万辆,产业链持续加码推动行业高速发展-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热潮背后,很多问题还没解决。电池回收,环保,二手电池的安全,要不要像汽油车一样,制定更严格的管理规程?这中间的产业链博弈是否会变得更激烈?我猜,应该会。

你有没有觉得,未来的汽车,可能无形中变成一个超级数据包和平台,连接着所有的生活?我有个小猜测——未来汽车会不会变成移动周边,像个智能终端一样?这个猜测没搞清楚背后技术支持,但也许我们真的能看到,车这个东西,把人们生活的边界逐渐打破。

我也不敢说行业的路就一定好走,但我觉得,未来几年的变数会比过去多得多。你说,哪个环节可能会掉链子?我觉得,技术不只靠开发、还得靠应用。比如以前我听过一句话:车厂最怕的,就是技术落后顶不住压力。可现在更怕的,是人才断链。没错,我开始觉得,汽车行业不只是技术比拼,更像是人才大战。

你意外不意外,很多行业怪象其实就是由这些微小的变化串联起来的。也就是说,这个产业,其实我们都在看不见的战场上比赛。就算我每天发点文章、写的内容可能微不足道,但我觉得,详细理解这些微观细节,反而更能看透未来。

不知道你有没有像我一样,好奇,行业的发展,会不会到了一个拐点?又或者,某个微小的细节私下里指向了爆发点?毕竟,没有哪一场行业变革是真正平静的——或者说,平静只是表象。

1-9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768.3GWh,同比增长35%,新能源汽车销售突破1423万辆,产业链持续加码推动行业高速发展-有驾

这次写这段,也算是自己脑子里的一次梳理。毕竟,电池、供应链、研发、渠道、用户,每一个环节都像拼图。剩下的,就是看谁能把这些片段拼出一个完整的未来。甚至,有时候会想:我们在这场赛跑中,到底会不会跟不上?但不敢想太远,也不想错过每一个细节。

你觉得,未来汽车会哪个环节最变得快?或者,有没有哪个细节,会决定整个行业的走向?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