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经销商盈利,“人民的五菱”依然在“顽强增长”

2025年刚开年,SGMW上汽通用五菱就迎来第300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这意味着,在中国汽车品牌中,上汽通用五菱成为第一个完成累计产销3000万的汽车企业。论卖车,五菱从来没输过。但论声量、转型进度条和品牌向上,五菱其实还得给自己“拔拔个儿”。

在前几天《五菱老友柳州行》的媒体探访活动上,上汽通用五菱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韩德鸿也强调了这一点。他说,五菱想知道在新汽车时代下的生存能力如何?如何走的更稳?又如何在新舆论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90%经销商盈利,“人民的五菱”依然在“顽强增长”-有驾

上汽通用五菱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韩德鸿

一个“新汽车时代”、一个“新舆论场”,两个关键词都表明了五菱对市场趋势变化的高敏度。

换句话说,在以流量为竞争导向的市场环境下,五菱这次太需要对外传达出自己做了什么、以及正在做什么的核心信息。尤其关系到新能源的路径、进度方面,五菱的动作和姿势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向上突破的空间。

如果提到造势的话题,五菱其实没让人失望过。作为“车圈名场面”的缔造者,从五菱宏光靠“秋名山神车”逆袭成朴实的顶流,到围绕“人民之车”打造的五菱宏光MINI红遍大江南北,五菱亲民和性价比的品牌标签早已彻底坐实。

90%经销商盈利,“人民的五菱”依然在“顽强增长”-有驾

但身处在新能源彻底爆发的时代,五菱有没有利用这些优势转化为转型的动能?有没有找到其他新的切入点,依托既有的“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的强大品牌认知,去打造一条可持续、可进阶、可突破的战略路线?

让人民熟悉的五菱,成为更有时代感的五菱,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持续通过品类创新实现品牌向上,正在成为这家传奇车企接下来的主线任务。

转型进度条可观 五菱“双标”稳住市场基盘

如果从成绩入手分析,五菱的转型目前算是走在前面的,销量是个很直观的证明。

在最近的7月份,五菱总销量超过12万,同比增长13.7%。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约7.4万辆,同比增长接近51%,占总销量比例达到60%。从长线看,今年1-7月五菱累计销量超过了88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约49万辆,渗透率接近56%,这已经是五菱连续7个月保持50%以上的同比高增速。

除了主张100%新能源化的比亚迪和新势力等一众品牌之外,在主流传统车企中,目前新能源渗透率能超过50%的品牌不算多,吉利是其中一个,而吉利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投入和力度也是有目共睹。此外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1-6 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44.3%。所以五菱如果以整体市场和头部车企为参照,转型进度还是相对靠前。

90%经销商盈利,“人民的五菱”依然在“顽强增长”-有驾

据韩德鸿说,五菱今年的新能源销量目标,乐观看能不能突破100万。虽然话说的不绝对,但从1-7月的表现看,完成这个目标对五菱来说不算太有挑战,因为下半年五菱的新车早已“上膛”并做好了准时发射的准备。

按照规划,从7月到12月,五菱共有7款新能源车型将与大家见面,包括纯电版五菱之光、纯电五菱扬光、25款星光S、缤果S、以及星光730、星光560、710S等,从乘用车到商用车、从A0级小车到大六座再到MPV,覆盖更多细分市场。

90%经销商盈利,“人民的五菱”依然在“顽强增长”-有驾

目前,五菱旗下的三个品牌各自的使命相对比较清晰。

其中五菱红标聚焦“人民的创富神车”,属于商用微型车序列,主打商用车领域的“王中王”;五菱银标则聚焦“人民的品质出行”,以五菱宏光MINI为代表,打造接地气、高性价比的乘用车序列,目的是向下扎根代步市场,向上突破主流市场。

客观的说,五菱确实找到了银标和红标的定位,也充分发挥了两个品牌各自的长板,所以在终端银标和红标加起来占到五菱整体销量的80%左右,如果不算海外销量能占到95%左右。但正因如此,也衬托出了第三个品牌宝骏的弱势地位,7月宝骏销量仅4905辆,不足红标和银标各自的零头。

在五菱的计划中,宝骏聚焦“智能出行好伙伴”,承载着向上提升的价值,明显是希望通过转型高端,与红标和银标之间打出差异。但宝骏所面临的难题更多,尤其是不能忽视其转型中存在的巨大挑战和未来不确定性。

90%经销商盈利,“人民的五菱”依然在“顽强增长”-有驾

第一,宝骏的定位很容易与五菱本身强调的性价比优势之间产生左右互博的纠结心态,价格定高无人问津,价格定低与则与“向上价值”的定位不符,左右为难。第二,随着智能化竞争加剧,宝骏在这一领域的话语权无法与强势品牌平分秋色,而紧随智能化浪潮成长起来的这批用户又已形成了“强智能=高价格”的传统认知,因此10万级的宝骏更难说服客户买单。

当然,宝骏不是没有努力,从19年展开与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合作,共同建立了覆盖硬件定制、算法开发及数据训练的全生态联合研发体系,又将端到端模型率先落地宝骏悦也Plus这款10万级车型上,都在强调战术上的努力,只不过收效甚微。所以关键还是要回到品牌重新定位和品类创新的话题上来。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宝骏当前的产品分布过于分散,既有轿车又有SUV还有越野车甚至微型车,更与银标之间有重叠,长此以往宝骏的存在价值只会越来越低。对宝骏而言,如果想要打造爆款单品,不妨效仿新势力集中资源,专注一个细分品类搞创新、或个性化的产品,真正形成差异化优势,这或许要比硬攻主流市场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90%经销商盈利,“人民的五菱”依然在“顽强增长”-有驾

如果宝骏“听劝”,重新定位自己的产品和对标人群,那么未来有可能会进化为除红标、银标之外的第三大势能,成为五菱新能源板块的向上支撑。

全价值链技术“打底” 五菱转型提速先扎“马步”

宝骏面临的产品定义、品牌定位等问题,放大到整个五菱转型来看是当下最大的挑战,除了这个难点之外,五菱的新能源转型仍然有非常乐观的观望空间,因为“动能”储备非常充足,不止是品牌资产,五菱这些年来也在思考如何凭借技术实力撑起“为人民造车”这个宏大使命的命题,并推动落地。

正所谓,要练真功夫先要扎马步。值得注意的是,推动五菱转型的技术底蕴是可“溯源”的。就如韩德鸿所说:“新能源时代我们不是以次充好,也不是拿来主义,而是从产品、整车、架构、动力总成、电池、电驱、电控再到座舱、到其他的软硬件,都是从底层开始进行了深度的研发。”

为什么要费力气这么做?其实目的还是要为了契合“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初心,给用户信得过、也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靠谱产品。

90%经销商盈利,“人民的五菱”依然在“顽强增长”-有驾

为顺利度过新能源转型周期,五菱从2023年便进行前瞻布局,其中“一二五”工程是个标志性事件(一个广西新能源实验室的创新引领,加快形成双百万产品布局,带动五个百亿级自主产业集群发展)。几年时间中,在投入5000多名高级研发工程师,346亿资金后五菱目前已经初步构建起了天、灵、神技术体系,朝着新能源、智能化转型更进一步。

熟悉五菱品牌的人应该对天、灵、神并不陌生,其中“天”的部分包括“天屿智造”,和 “天舆架构”。“灵”系则包括灵犀动力、灵眸辅助驾驶和灵语座舱。“神”系是指以神炼电池为核心的“安全科技护城河”,截止目前,这一技术体系已经搭载在共计22款五菱车型上,并且仍在不断的开发新功能,持续优化技术体验。

90%经销商盈利,“人民的五菱”依然在“顽强增长”-有驾

比如负责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五菱技术中心副总李天辉透露,在全行业比较卷的城市领航辅助上,五菱通过引入强化学习的端到端闭环训练,在VRU绕行、环岛通行等场景中又变强了。同时团队还在冲刺“车位到车位”,今年年内会带着新产品与大家见面。包括智能座舱,五菱正加速与华为公司全家桶的全面落地,同样争取今年带来新的产品和技术。

90%经销商盈利,“人民的五菱”依然在“顽强增长”-有驾

虽然近两年来五菱没有再现如同当年MINI EV一样的现象级场面,但从银标和红标的增长势头依然不难看出,五菱没有放弃过自主进化,而是持续在为自己的产品注入符合时代需求的技术体验,坚持做能让人民信赖的五菱。

没有制造无意义的噱头、没有对消费者的背刺、也没有太多无意义的内卷,五菱的“人民”心态仍然在线,也在这个市场上显得很稀有。

90%经销商盈利,“人民的五菱”依然在“顽强增长”-有驾

值得一说的是,五菱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不仅强调自身的成长和价值提升,也保持着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恪守,据了解,目前五菱经销商的盈利比例仍在90%以上,作为对比,曾经的一线合资品牌经销商盈利比例已不足50%。

另外,在五菱驱动转型这几年时间中,还同时带动了能源系统、电子电控等五个百亿级的产业集群发展,实现本地配套率已超过63%,年产值也突破了660亿元,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现在看上去,五菱虽然还是那个人民的五菱,但在转型动能的加持下,即将从人民的五菱升格为时代的五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