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款车来说,最考验的不是它曾经的光环,而是它在当下能否用实力“发声”。在10月11日的这个夜晚,比亚迪在新能源赛道上,交出了一张厚重而又锋锐的答卷——全新的 汉长续航版 正式上市。
价格与权益:诚意满满,不止是数字游戏
作为这次发布会的开门之作,比亚迪将 汉 DM-i 长续航版 的补贴后售价定在 15.98 万 — 18.98 万元,而 汉 EV 长续航版 则定价为 17.38 万 — 20.58 万元。在购车的时点上,比亚迪给足诱因:10月31日前订车还可享 1 万元超级置换补贴。
但比亚迪的诚意不止于此。官方此次还推出了高达 3.8 万元 的七重大礼遇(包括置换补贴、金融贴息、限时优惠等)作为“购车红利池”释放给用户。
更具看点的是:比亚迪承诺,针对搭载第五代 DM 技术的汉 DM-i 车型,将通过 OTA 推送使车辆亏电油耗从现有数值再优化下调。
在这个定价与权益的格局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比亚迪的策略意图:在销量压力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用极具市场吸引力的“入场门槛 + 后续优化空间”组合拳,来拉近用户入口、强化用户信心,也在暗示——“就算你没买到第一批,后期也会越用越香”。
动力与油耗:大续航不是讲概念,而是技术兑现
谈新能源车,动力、续航、能耗是第一要义。比亚迪此次在长续航版车型上几乎把“极限”做到了极致。
DM-i 长续航版的全系搭载比亚迪第五代 DM 技术,并创新性引入 动力域控 7 合 1 系统,实现了 245 公里纯电续航 的水平,轻松覆盖一周通勤。
在亏电状态下,官方公布百公里油耗为 仅 3.44 L / 100km,而整车综合续航则达到了 1560 公里 的“跨省无忧”级别。
这种表现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即便你极少插电、以油为主驾驶,也几近回到传统燃油车的体验——而油费负担却更可控、出行弹性更强。对于多数通勤族而言,这样的参数几乎摒弃了续航焦虑。
而EV 长续航版作为纯电型号,也有不俗表现:其搭载新一代 八合一智能电驱系统,纯电续航提供从 635 公里 到最高 705 公里 不等的版本。
在加速性能方面,官方称最快 6.9 秒破百,而百公里电耗则可降至惊人的 10.6 kW·h,这个成绩甚至比部分 A0 级车型还优秀。
在实际运营中,这意味着长途旅行的“电费支出”可以显著拉低,用户用车成本优势进一步放大。
外观与设计:东方美学在细节里张力释放
汉作为比亚迪在中大型轿车市场的旗舰之一,其设计一直有较强辨识度。车身尺寸基本沿用了现款汉的格局:长约 4,995 mm、宽 1,910 mm、高 1,495 mm,轴距为 2,920 mm。这次,长续航版在这一基础上做了一些重要升级与细化调整。
在车色层面,共有 雾凇金、松影绿、远峰蓝 三款全新颜色推出,延续比亚迪在色彩语言上的“国潮”美学张力。雾凇金尝试在冰雪与光泽中抓住一种淡金感,松影绿则呼应沉静自然的绿意律动,远峰蓝意在以高原天空的蓝调营造纯净气质。
外观造型方面,长续航版在运动化元素上有所加强:如黑化运动套件在前保险杠、车侧、后包围等部位的运用,使整车视觉更具张力。
前脸采用新能源特有的封闭式设计,狭长的“龙晶” LED 大灯延伸感十足,中间用黑色饰板贯穿并承载 “汉” 字标识,横向视觉宽度得以有效拉伸。 尾部设计延续贯穿式尾灯,中间还融入中国结风格元素,夜间点亮后辨识度不俗。黑化后包围与下部扰流饰件的搭配,则强化了运动感与层次感。
总体来看,汉长续航版在外观上的演进并非“换壳”,而是以细节雕琢引导审美张力的升级——在沉稳与个性之间寻得平衡。
空间与舒适:实用主义里的精致表达
在中大型轿车的定位下,空间优势是汉在市场竞争中的一张底牌。长续航版依旧保有这一优势。轴距 2,920 mm,在同级里处于前列,使得后排腿部、头部空间相对宽裕。前后布局合理,乘坐者不会因车长带来的灵活性缺失感到拘束。
不过,这一次舒适性的升级在“质感体验”和“场景适配”上更下功夫。比如座舱内部,副仪表台由原本的钢琴烤漆面板改为科技感更强的 激光拉丝面板,配合副驾台上的耐脏皮质材质,使触感与耐用性兼顾。
全系采用 电子怀挡,中控布局更为简化,这不仅是美学上的利好,也给中央通道带来更多灵活空间。
在“出行即生活”的场景下,汉长续航版还加入了不少贴心配置。比如 4.5L 冷暖冰箱(可调温度 -6℃ 至 50℃),在长途驾乘中兼顾饮品保鲜与暖暖咖啡;ANC 主动降噪技术 + 双层隔音玻璃 + 全车近 90 处隔音材料,则共同营造出“图书馆级”静谧空间;此外,智能防晕车系统通过对底盘、动力、空调、视觉等模块的联动控制,据官方宣称对大量晕车人群有显著缓解效果。
这种从全流程体验出发的舒适提升,正是从“装饰豪华”走向“因需求而豪华”的升级路径。
智能化:车不是代步,还是智慧中枢
如今的汽车,早已是“行走的终端”。比亚迪在汉长续航版上对智能化的推进,也展现出其未来野心。
首先,在座舱层面,汉长续航版搭载 DiLink 100 高阶版,并融合 Deepseek 大模型能力,实现更深层次的语义识别与场景联动。车机支持手车互联、无麦 K 歌等娱乐应用,让车内场景不再单调。
在生态层面,比亚迪整合了好孩子智能儿童安全座椅、宠物安全座、倍轻松智能眼罩、影石 Insta360 相机等多种设备,形成车外—车内—人的立体交互生态。
更深层次的智能在底盘和驾驶辅助系统上延伸。比亚迪为长续航版配备了 云辇-C 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借助其主动预瞄功能,它可提前识别前方约 15 米的路况波动,动态调整悬架阻尼,使得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均获提升。
在驾驶辅助层面,汉长续航版搭载 “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支持行车辅助、泊车辅助、安全辅助等多种功能。其中,智能泊车辅助正在支持 300 多种泊车场景。
此外,标配 TBC 高速爆胎稳行系统,在最高可达 190 km/h 的高速行驶状态下,即便爆胎也能实现横纵垂三向的快速响应和控制,显著提升安全保障。
可见,汉长续航版在智能化的投入上,不仅是“功能覆盖”,更试图在“智慧决策、系统协同、安全兜底”这几大维度落地。
安全:设计逃不过极端情境的考验
在新车发布中,安全往往是容易被“配置表化”却难以真正落地的部分。然而,汉长续航版在安全层面下的努力,足以成为其亮点之一。
首先要提的是前文提到的 TBC 高速爆胎稳行系统,这是一个极端情况下能力的体现——在高速行驶状态突遇爆胎时,通过硬件+底盘控制系统联动实现毫米级恢复和稳定,对用户生命安全形成真正支撑。
其次,“天神之眼”除了提供日常驾驶辅助,还在泊车辅助阶段为用户兜底,这在行业里尚属少见承诺。它意味着在不可预知的小概率情境下,车企愿意承担责任。
此外,比亚迪在底盘、悬架设计以及车身结构上与智能控制协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比如云辇-C 系统与路况预瞄功能的融合,让车辆在遇到坑洼、减速带、连续颠簸路段时,能够提前自适应调整,从源头减少冲击与共振。
最后,车身、材料、被动安全配置虽然在本次发布中未被重点拿出来 “卖点式堆砌”,但在比亚迪长期的安全理念体系中,这部分不应被忽略。高强度车体、合理人机碰撞设计、主被动安全器件,是汉系列在市场上一贯的基础保障。
写在最后
写到这里,不妨回到一个核心问题:汉长续航版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比亚迪而言,汉早已不是一款车型的名字,而是一个价值符号、一个向上标杆。百万人次销量之下,它肩负着中国品牌向上突破的使命。此次推出的长续航版,并非简单迭代,而是一次“再定义”:在续航、能耗、智能、安全体验、服务权益等多维度同步进阶。它不是给市场一个选择,而是给用户一个标尺。
对市场而言,汉长续航版的出现,使得 15–20 万元中大型新能源轿车这一细分领域更具厚度。竞争者若不能在科技体验、长期价值、服务轨道上持续进化,难以形成对标力量。
对用户而言,这是一张更具安全边际、更具成长性的购车“保单”:即便当下体验不是极致,也有后期 OTA 升级、兜底服务、续航与能耗优势兑现的可能性。
所以,我的判断是:汉长续航版不只是比亚迪在产品线上一次“加厚”,更是一场关于未来落地能力的战略押注。它的成功与否,不仅关乎销量,更关乎中国品牌在高端化赛道的可持续信心与市场话语权。
汉长续航版的定义,不止于“汉”的延续,而是它带来了一种或许能撼动未来格局的新起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