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咱们身边开电动车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这车开起来确实安静又省钱。
但要说买车的时候,那心里头可真是七上八下的。
特别是走到最关键的一步——选电池的时候,销售顾问嘴里那些“三元锂”、“磷酸铁锂”之类的词,听着就跟天书似的。
很多人可能都听过这么一句话:“要续航长,就得多花几万块钱上三元锂,那才是高端货。”听着好像很有道理,但今天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一聊,因为现在的情况,可能跟很多人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了,再盲目追求所谓的高端三元锂,可能真的没那么大意义了。
咱们先看看市场上那些最会造车、最会卖车的大厂们都在干什么。
这比咱们自己瞎研究要靠谱得多。
你看电池行业的龙头老大宁德时代,以前它是三元锂电池最坚定的支持者,毕竟能量密度高,能把续航里程做得很好看。
但是就在最近,宁德时代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把大量的生产线和研发精力都投入到了磷酸铁锂电池上。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战略级别的调整。
再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冠军比亚迪,那就更直接了,人家现在全系列车型,从几万块的海鸥到几十万的汉和唐,通通用的都是自家的“刀片电池”,而这个刀片电池的本质,就是一种结构创新的磷酸铁锂电池。
甚至连一直以技术派形象示人的小鹏汽车,在它最畅销的车型G6上,也悄悄地推出了磷酸铁锂版本供消费者选择。
这些行业巨头的动作,就像是风向标,它们集体“倒戈”,背后一定有非常深刻的原因。
车企是最精明的,他们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经过市场和技术的双重验证的,绝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磷酸铁锂呢?
最核心、也是最要命的一个词,就是“安全”。
买车是为了方便生活,不是为了买个“定时炸弹”回家。
这些年,电动车自燃的新闻咱们或多或少都听过一些,每次看到那些视频,心里都咯噔一下。
去年在深圳一个地下车库,一辆非常有名的高端电动轿车,在好端端停着的情况下突然自燃,火势大到两分钟就把整台车烧成一个空架子,那个三元锂电芯瞬间热失控的画面,可以说给所有电动车主都上了一课。
这并非偶然事件,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公布的数据,在2022年所有新能源汽车的火灾事故里,由三元锂电池引发的竟然占到了百分之六十七还多。
更关键的是它失控的速度,有实验数据表明,三元锂电池发生热失控后,温度急剧攀升、蔓延到整个电池包的速度,比磷酸铁锂要快上三倍不止。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意味着,万一发生意外,留给车内人员逃生的黄金时间被大大缩短了。
而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它的化学材料是磷酸亚铁锂,结构非常稳定,天生就不容易“发火”。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之所以能一炮而红,就是因为它敢于公开做最严苛的“针刺实验”,用钢针直接刺穿电池单体,结果电池没有起火,没有爆炸,只是冒了点烟,这种肉眼可见的安全性,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信心。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种安全上的保障,是任何花里胡哨的功能都换不来的。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安全是安全了,但磷酸铁锂以前的“老毛病”——续航短、冬天怕冷,这不也挺要命的吗?
这话放在几年前,确实没错。
但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科技的进步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尤其是在中国。
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电池企业,早就把攻克磷酸铁锂的短板作为了头等大事。
比如,宁德时代的工程师们通过研发一种全新的“蜂窝状电极结构”,大大提升了电池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让同样体积的电池能塞进更多的电量。
结果就是,最新一代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已经可以做到205Wh/kg,这个水平已经完全不输给市面上很多主流的三元锂电池了。
至于冬天续航打折的问题,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有一位北京的网约车司机,他开的是一辆搭载了宁德时代最新“神行PLUS”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在零下十度的严寒天气里进行实际测试,跑下来的真实续航里程,竟然比同价位、电池大小差不多的三元锂车型还要多出83公里。
冬季续航的实际达成率,从过去让人诟病的百分之五十八,一举提升到了百分之七十五。
这个进步是实实在在的,它意味着磷酸铁锂电池已经基本补齐了最后一块短板,变得既安全又好用了。
最后,咱们再来算一笔最实际的经济账,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钱包。
为什么车企也乐于推广磷酸铁锂?
因为成本更低。
三元锂电池需要用到钴和镍这两种稀有贵金属,价格昂贵而且波动大。
而磷酸铁锂的主要材料是铁和磷,在地球上储量丰富,价格便宜又稳定。
特斯拉的财务报告就清清楚楚地显示,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其利润率要比搭载三元锂的车型高出4.7个百分点。
比亚迪更是凭借其全产业链的优势,把电池成本做到了行业最低的每瓦时0.5元左右。
车企省下来的这部分成本,最终会体现在车价上,让利给消费者。
用更安全的电池,车价还能便宜两三万,这笔钱省下来,足够我们充好几年的电,或者给家里添置些别的大件,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购买成本,还有使用寿命。
这一点,天天在路上跑几十万公里的网约车师傅们最有发言权。
他们的普遍共识是,磷酸铁锂电池特别“耐造”,循环寿命更长。
一辆车跑到50万公里,电池的健康度往往还能保持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再开几年完全没问题。
而三元锂电池相对要“娇气”一些,很多车跑到30万公里左右,电池衰减就会比较明显,续航缩水,车主就得开始考虑是不是要花一大笔钱去换电池了。
这一来一回,长期的使用成本差距就非常大了。
所以,当一项技术在安全性、经济性、耐用性上都取得了绝对优势,同时性能短板也被基本补齐的时候,我们作为普通的消费者,真的需要冷静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必要去为那个所谓的“高端”名号,支付额外的溢价和承担潜在的风险。
汽车毕竟是一个服务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工具,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那些在广告里吹得天花乱坠的极限续航里程,可能一辈子也用不上几次。
一个安全可靠、经济省心、能长久陪伴的伙伴,或许才是更理性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