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本田思域月销3882台!思域重新赢得消费者青睐吗?

要说最近车圈啥事儿最让人摸不着头脑?非本田思域莫属!前几年路上跑的十代思域还跟下饺子似的,月销稳稳破万,结果2025年8月一过,销量报表给了记闷棍——3609台!要知道,这数字连某些新势力单店的月交付量都不如,搁以前思域得"打脸"十回。9月上半月数据出来,虽然环比涨了点,但还是没冲过五千台。这事儿搁谁那都得问一句:"思域咋就不香了?"

今儿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场"销量滑铁卢"到底咋回事儿。

你敢信?本田思域月销3882台!思域重新赢得消费者青睐吗?-有驾

3882台是闹剧还是真惨?

先看数据怎么说!

8月思域卖了3609台,这数字乍一听像是打印机故障打错了。翻开车主指南和乘联会的销量统计表,数据确凿无疑地摆在那儿——这可是货真价实的"跌"。思域这车以前在路上的能见度,跟现在满大街跑的比亚迪有一拼。2020年的时候,思域月销轻松破万五,甚至能冲到两万台。那时候年轻人买车,预算十几万,不是思域就是昂克赛拉,再不济也得考虑个朗逸。

但这销量下滑不是一夜之间的事儿。2024年下半年开始,思域的销量就像股市跳水,从1.2万一路滑到8000台。到了2025年6月,击穿5000台的心理防线。8月的3609台,算是彻底"躺平"了。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啥?

咱得先看看思域的对手都在干嘛。比亚迪秦PLUS DM-i,2025年8月单月卖了25849台,整个秦PLUS系列加起来能冲到3.5万辆。这车凭啥卖得这么好?一是能上绿牌,二是真省钱。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才3.8升,纯电模式下一公里电费不到两毛钱。

思域呢?

1.5T发动机,182匹马力听着挺唬人,实际油耗6.5升起步,市区跑跑7升打底。一年下来,光油费就得多花个三四千块。

要命的是新能源车的优势。买秦PLUS DM-i,购置税免了,这就省下两万块。还有各地的新能源补贴,置换补贴,七七八八加起来又是一笔。反观燃油车,这些优惠一个都沾不上。年轻人买车精打细算,同样十几万预算,一边是能上绿牌、能省油、有补贴的插混车,另一边是纯燃油、没补贴、油费还高的思域,换你会怎么选?

思域自己的问题也不少。十一代思域2021年上市,到现在2025年了,四年时间就做了些小修小补。外观还是那个"扁平化"设计,内饰中控屏幕看着像十年前的安卓平板。而对手们呢?秦PLUS换代升级,15.6英寸可旋转大屏、语音控制、远程车控、OTA升级,该有的智能配置一样不落。长安、吉利、长城这些自主品牌的新车,L2级辅助驾驶都快成标配了。

思域的车机系统?

开过的人都知道,那卡顿程度能把人急出高血压。

有人说,思域卖的是操控、是驾驶乐趣。这话放在十年前没毛病,可现在呢?年轻人买车最看重啥?智能座舱排第一,辅助驾驶排第二,动力性能反而排到第三去了。每天上下班通勤,堵在三环路上动弹不得,再好的操控有啥用?倒是语音控制空调、自动泊车这些功能,实打实地提升用车体验。

思域还抱着"驾控至上"的老观念不放,市场早就用脚投票了。

你敢信?本田思域月销3882台!思域重新赢得消费者青睐吗?-有驾

从"国民神车"到"小透明",思域到底输在哪儿?

思域的衰落,说到底是整个燃油性能车时代的终结。2010年代,年轻人买运动轿车图的是啥?一脚油门下去,发动机的轰鸣声,换挡时的顿挫感,过弯时屁股的灵活摆动——这些都是"驾驶乐趣"的一部分。思域Type R、高尔夫GTI、福克斯ST,这些钢炮车型是多少人的梦想座驾。

但时代变了。2025年的汽车市场,新能源车才是主角。比亚迪海豹,后驱布局,搭载800V高压平台,零百加速3.8秒,价格20万出头。极氪03 EM-P,插混版本综合续航1300公里,纯电续航200公里,日常通勤全用电,长途出行不焦虑。这些车的性能指标,已经完全碾压传统燃油车。

思域引以为傲的182匹马力?

在电动机的瞬时扭矩面前,根本不够看。

咱算笔经济账。买辆思域,落地价15万左右,按一年跑两万公里算,油耗7升,油价7.5元,一年油费10500元。养车五年,光油费就得花5.25万。再加上保养、保险,总成本起码70万往上。买辆秦PLUS DM-i呢?落地价12万,日常用电一公里两毛钱,一年电费4000块。即便偶尔用油,一年综合费用也就6000块。五年下来,能省出三万多的油费,再加上免掉的两万购置税,这就是五万块的差价。

五万块能干嘛?

够付套小房子的首付了。

思域输在产品力上的第二点,是智能化严重滞后。现在的年轻人买车,车机好不好用比发动机参数重要多了。比亚迪的DiLink系统,支持5G网络,车载应用商店里有抖音、B站、爱奇艺,堵车的时候刷刷短视频,时间一下就过去了。语音助手能控制空调、座椅、车窗,连导航目的地都能用语音输入。

思域的车机系统呢?

连个流畅的导航都做不好,更别提什么智能生态了。

本田对电动化转型的迟疑,加速了思域的衰落。2025年上海车展,大众展台上摆的是ID.7纯电轿车,丰田推出了全新的bZ系列,连现代都把IONIQ 6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本田呢?展台中央还是那台燃油思域,旁边摆了辆e:NS2纯电SUV,但那车本质上就是个油改电产品,底盘、空间设计都透着股"凑合"的味道。真正的纯电平台新车,本田说要等到2026年才推出。

等到那时候,比亚迪、吉利、长城的纯电车型怕是已经迭代三代了。

有人说本田是在"憋大招",等技术成熟了再推新能源车。问题是,市场不会等你。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突破,这意味着每卖出两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燃油车的市场份额被一点点蚕食,等本田的"大招"真正落地,市场还有没有它的位置?

这个问号,连本田自己恐怕都没底。

你敢信?本田思域月销3882台!思域重新赢得消费者青睐吗?-有驾

思域凉了,日系车的"运动标签"也要保不住了?

思域的困境不是孤例,整个日系运动轿车板块都在经历寒冬。丰田86,这台被《头文字D》带火的传奇小跑车,2017年因为排放问题退出中国市场。2019年短暂回归后,也只是限量销售几百台,价格还从26万涨到了33万。

现在想在国内买辆全新的丰田86?

基本不可能,只能去二手市场碰运气。

马自达昂克赛拉的日子也不好过,这台曾经月销能上5600辆的操控标杆,到了2025年3月只卖出了1901台。长安马自达2025年2月的整体销量更惨,全品牌加起来才3800辆,比思域一个车型的销量还低。

日系运动车为啥集体"熄火"?

最根本的原因是电动化转型太慢。本田、丰田、马自达,这三家日本车企在燃油车时代靠技术积累建立了口碑,但到了新能源时代,反而成了包袱。本田的i-MMD混动系统确实省油,可跟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一比,无论是动力响应还是油耗表现都差了一截。丰田的THS混动系统更是老掉牙,20年前的技术一直用到现在,虽然稳定但性能平平。

马自达呢?

还在死磕"压燃发动机",想用燃油技术的极致来对抗电动化浪潮,结果市场压根不买账。

新能源车的性能优势太明显了。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双电机四驱,零百加速3.3秒,价格30万出头。这性能水平,放在燃油车时代得卖到百万级别。国产的哪吒GT、零跑C01,20万价位段就能给你700匹马力,零百加速3秒多。这些数字,是丰田86、马自达MX-5自然吸气小跑车根本做不到的。而且电动车的维护成本还低,没有发动机机油、火花塞、变速箱油这些定期保养项目,一年能省几千块。

年轻人的购车观念也变了。95后、00后这批人,从小接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对科技产品的接受度远超上一代人。他们买车看重的是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车联网这些配置。日系车引以为傲的"机械可靠性"?抱歉,在他们眼里这是上个时代的东西。现在的车都能OTA升级了,系统有问题远程更新就行,哪还需要什么"十年不坏"的机械品质。

消费心态的转变。以前开台思域、86上街,那是"潮人"的象征,回头率高得很。现在呢?满大街都是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开台电动车才是"走在时代前沿"。燃油车?那是老一辈人的选择。这心理上的变化,是任何营销手段都无法扭转的。

网上有个段子说得好:"以前开思域是为了装X,现在开智能电车,装X都更高效了。"

虽然是玩笑话,但也道出了市场风向的彻底转变。

你敢信?本田思域月销3882台!思域重新赢得消费者青睐吗?-有驾

网友吵翻了!思域还有救吗?

我们帮你问明白了

关于思域的销量暴跌,网上的讨论炸了锅。评论区里主要有三个问题被反复提及,咱一个个掰扯掰扯。

第一个问题:"思域的质量是不是变差了?"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误解。查了下汽车之家、懂车帝这些第三方投诉平台,思域的故障率跟三年前比基本持平,没有大规模质量危机。主要投诉还是老问题:隔音不好、胎噪大、车机卡顿、后排空间局促。这些毛病十一代思域上市时就有,一直没改善。但这不意味着车子质量变差了,只能说本田在这些方面确实不够重视。真正的问题是,竞品进步太快了。

比亚迪秦PLUS的隔音、吉利星瑞的空间、长安UNI-V的车机,这些自主品牌车型的用户体验已经远超同价位的合资车。对比之下,思域的"小毛病"就被无限放大了。

第二个问题:"降价能不能救思域?"

东风本田已经开始大降价了,2025年9月官宣思域限时售价8.99万起,原价12.99万的入门版砍了4万块。再叠加以旧换新补贴,实际到手价能到8万多。这降价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效果如何?恐怕不乐观。思域这车本来就走的中端路线,品牌定位在年轻人心中是"有面子、不掉价"。

现在价格降到跟国产车一个区间,反而让人觉得"品牌掉价了"。

况且,8万块能买到的车太多了:比亚迪驱逐舰05、吉利银河L6、长安启源A05,这些插混车型配置更高、用车成本更低。降价促销只能短期刺激销量,解决不了产品力不足的根本问题。

第三个问题最关键:"本田会不会推出纯电版思域?"

按照本田的规划,2026年会推出全新的纯电平台,届时可能会有纯电版思域。但这里有两个巨大的不确定性。第一,2026年的新能源市场会是什么样?现在比亚迪一年能卖300多万台新能源车,2026年这个数字可能突破500万。到那时候,市场还有没有本田的位置?第二,本田做纯电车的决心到底有多大?

从目前的e:NS系列来看,本田更像是"试水"而非"全力以赴"。

车型少、定价高、产品力平平,样的纯电车很难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

深层的问题是,本田能不能适应中国市场的节奏?

中国新能源车企的迭代速度,是按"季度"计算的。比亚迪一年能推出十几款新车,吉利、长城、长安的新车发布会一场接一场。本田呢?一款车型要打磨三五年,上市后还舍不得大改款。"慢工出细活"的节奏,在中国市场已经行不通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太快,今年流行大屏幕,明年可能就是AR-HUD,后年又是智能座舱3.0。

本田如果还按老节奏走,等新车上市时技术都过时了。

你敢信?本田思域月销3882台!思域重新赢得消费者青睐吗?-有驾

结语:思域的"笑话",其实是所有传统性能车的警示

思域8月卖3609台,表面上看是一个车型的销量危机,实际上反映的是整个燃油性能车时代的终结。以前那个靠"运动标签"就能躺赢的时代,真的过去了。

现在的汽车市场,拼的是智能化、电动化、用户体验,谁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谁就能活下去。

本田现在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加速电动化转型,推出有竞争力的纯电车型;要么重新定义"运动",在混动性能车领域找到新的突破口。但无论选哪条路,都必须加快节奏,适应中国市场的速度。再拖下去,别说思域了,整个本田品牌在中国的地位都会岌岌可危。

对消费者来说,这反而是件好事。市场竞争越激烈,咱们的选择就越多,性价比就越高。十年前买台思域要15万,现在同样的钱能买到配置更高、性能更强、用车成本更低的新能源车。

这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

最后送本田一句:别再抱着燃油车的老本吃啦,市场不会等你慢慢转身。再硬刚下去,下一个"笑话"可能就轮到雅阁、CR-V这些车型了。

到那时候,想翻身可就真难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