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制动系统新规发布:告别“单踏板刹停”,安全驾驶新标准来了!
各位车友,近汽车圈有个重磅消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了:我国《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啦!这个新规可是从2026年1月1日起就要开始实施,对咱们日常开车影响不小。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新规里让人关注的“单踏板制动”要求,看看它到底会给咱们的驾驶习惯带来哪些变化。
先说说这新规的背景。大家知道,现在的汽车技术更新换代那叫一个快,尤其是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咱们开的车,特别是新能源车,制动系统的结构形式和功能都跟十几年前大不一样了。原来的标准是2008年发布的,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所以这次新标准的出台,就是为了适应制动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推动、引导和规范咱们国家汽车制动产品的发展。
新标准里变化可不少,增加了电力传输制动系统、电力再生制动要求、紧急制动信号要求等内容,同时对驻车解除、制动衬片磨损检查、电子驻车制动电气失效等也做了修改。不过今天咱们重点聊聊引人关注的一点——新标准加入了“单踏板制动”相关要求。
啥叫“单踏板模式”呢?很多开电动车的朋友应该不陌生。简单说,就是松开油门踏板车子就能自动减速甚至停车,相当于用油门踏板也能实现刹车功能。这个功能早可不是特斯拉发明的,早在2013年第一代宝马i3就已经用上了,后来日产聆风、雪佛兰Bolt等车型也都有类似设计。设计初衷是为了提升电动车续航能力,通过强化动能回收系统,把减速过程中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回充到电池里。这在当时电动技术不成熟、电池能量密度低、续航短的背景下确实挺实用。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随着电动技术不断进步,现在主流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动不动就突破800公里,单踏板模式的实际要性其实已经大大降低了。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存在一个安全隐患:容易让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把油门踏板当成刹车踏板误踩,引发交通事故。为了规避这种误操作风险,新标准明确规定:默认状态下不可通过松开油门踏板减速至停车,驾驶员须通过制动踏板完成车辆刹停。
简单说,以后新生产的乘用车,在出厂设置里不能再默认启用“单踏板模式”了。车子在正常行驶中,松开油门踏板只能起到减速作用,但要想让车完全停下来,还得老老实实踩刹车踏板。这一规定可以说是给咱们的行车安全又加了一道保险。专家也表示,随着车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制动系统的迭代升级确实需要相应标准来规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行业发展。
新标准里还有个挺有意思的细节:当动能回收系统产生的减速度超过1.3米/秒²时,车辆的刹车灯须同步点亮,以提醒后方车辆和其他交通参与者,避免追尾等交通事故。这个规定很贴心,因为现在有些车型的动能回收力度比较大,松开油门时减速度不亚于轻踩刹车,但后车可能看不到前车在减速,容易追尾。现在好了,只要减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刹车灯就会自动亮起,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除了“单踏板制动”要求,新标准还强制要求所有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须安装ABS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可是个老牌安全配置了,能在紧急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帮助驾驶员维持车辆稳定性与操控性,降低制动侧滑、甩尾等风险。现在把它写入国家标准,可以说是让这个成熟的安全技术更加普及,进一步保障咱们的行车安全。
对于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新标准给了两年过渡期,将在2027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样既保证了新规的严格执行,又给了车企合理的过渡时间,避免“一刀切”带来的影响。
那这个新规对我们普通车主来说,到底有啥影响呢?对于现在还在开“单踏板模式”车辆的朋友,不用太担心,你的车还是可以继续开。但如果你准备在2026年1月1日之后买新车,那就要习惯没有默认“单踏板刹停”功能的车了。不过说实话,习惯了用刹车踏板停车,其实更符合咱们传统的驾驶习惯,也更安全。毕竟在紧急情况下,肌肉记忆会让我们下意识去踩刹车,而不是松油门。
对于车企来说,这个新规意味着产品设计的调整。一些过于依赖“单踏板模式”的车型可能需要重新设计动能回收系统,或者把“单踏板模式”设置为可选功能而非默认功能。这对车企来说是个挑战,但长远看也是好事,能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安全、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这次乘用车制动系统新规的发布,是咱们国家汽车行业规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既考虑了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又充分考虑了行车安全,特别是针对“单踏板模式”可能带来的误操作风险做出了明确规范。从2026年开始,咱们开上新车时,会发现制动系统更加安全、更加规范,这也是科技进步带给我们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后提醒各位车友,虽然新规要到2026年才实施,但安全驾驶的意识咱们现在就应该有。无论开车的是不是“单踏板模式”的车,都要养成用刹车踏板停车的习惯,这样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反应。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是吗?希望咱们都能平平安安上路,高高兴兴回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