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一纸禁令背后,藏着市场保护的真实密码。
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督与计量局(Rosstandart)一纸通告,东风、福田、一汽和汕德卡四大中国卡车品牌的部分型号被紧急叫停在俄销售。
俄方称这些卡车存在制动系统效率不足、紧急呼叫装置缺失、安全带连接点缺陷等重大安全隐患,对驾驶员和行人构成“重大生命威胁”。
然而就在同一天,俄罗斯政府悄然颁布新报废税政策,将一辆20吨中国卡车的税费猛增14.7万元人民币,彻底堵死进口车利润空间。
禁令突袭,中国卡车遭精准“斩首”
俄罗斯技术监督局的突击检查直指中国卡车软肋:
安全缺陷清单包括制动性能不足、噪音超标、电磁兼容性不合格、座椅及安全带安装缺陷等。
车型精准锁定,东风DFH4180、福田BJ4189、一汽CA4250/CA4180、汕德卡ZZHS等主力车型被禁,连在欧亚联盟其他国家认证的DFH5200B、JH6-B等衍生型号也遭封杀。
俄方勒令车企立即召回问题车辆,经销商库存一夜冻结,违者将面临行政处罚。
四家中国品牌上半年在俄合计销售7700辆卡车,占据27.6%市场份额。汕德卡以近4000辆销量位居榜首,如今主力车型突遭封喉。
安全指控背后,俄本土车企的“保护伞”
俄罗斯的“技术安全”大棒落下时,本土卡车巨头卡玛兹正深陷危机:
市场断崖下跌,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商用车销量暴跌53%,仅售出不足3万辆。
中国车挤压生存空间,中国品牌占据45.3%市场份额,卡玛兹销量被中国重汽反超(1.95万 vs 1.73万辆)。
卡玛兹高层多次抱怨中国卡车“低价倾销”,俄工贸部长2月就宣称发现中国卡车存在严重缺陷,需加强认证检查。
新政策充当了保护伞:一辆20吨中国厢式车税费暴涨167万卢布(14.7万人民币),交易价值归零。
灰色通道封死,中国车企的“窒息时刻”
俄罗斯的围剿已形成组合拳:
报废税核弹,8月1日起实施新规,重卡报废税系数从8.86飙升至28.67,大型吊车税费暴增4倍。
平行进口绞杀,关闭欧亚联盟“灰色通道”——从哈萨克斯坦等国的转口车辆在俄停留超12个月需重缴高额税费。
本土化陷阱,陕汽等中企虽推进本地生产,但俄官员放言:“不需要外国伙伴,我们自己能做”。
政策刀锋直指中国车企命脉:2024年10月以来,中国卡车在俄销量连续下滑,汕德卡、陕汽等品牌同比跌幅超57%。
沉默的中国车企,暗流下的突围博弈
面对俄方重拳,中国卡车企业集体缄默,但暗流已然涌动:
被禁品牌正配合整改,福田、东风经销商已暂停销售并制定合规方案。
陕汽加速推进俄罗斯本地化生产,试图绕开关税壁垒。
中亚、中东成新目标,中国重汽上半年向沙特出口量激增40%。
卡玛兹工厂的工人结束四天工作制重返生产线时,莫斯科街头的东风卡车正一辆辆开进召回中心。
卡玛兹工厂的工人结束四天工作制重返生产线时,莫斯科街头的东风卡车正一辆辆开进召回中心。
而中国车企的沉默,或许是风暴来临前最清晰的信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