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怪汽车:乘客背对背乘坐,修车无需下车!

---

要说汽车设计史上的奇葩之作,绝对绕不开上世纪50年代德国的一辆“双面怪车”。这辆车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左右车门,反而在车头和车尾各开了一道门,乘客上下车时像钻进山洞一样,最离谱的是,乘客坐进去后居然是背对背的姿势——你以为是公交车?不,这车只有四个座位,前排两人朝前看,后排两人朝后看,活像两排人互相赌气。

史上最怪汽车:乘客背对背乘坐,修车无需下车!-有驾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这辆车的发动机藏在座椅底下。修车时不用钻车底,掀开座椅就能捣鼓零件,像打开书包掏作业本一样方便。设计师还得意地拍广告:“下雨天修车不用淋雨!”可谁也没想到,这辆看似贴心的车,最后成了汽车界的“行为艺术”。

史上最怪汽车:乘客背对背乘坐,修车无需下车!-有驾

---

史上最怪汽车:乘客背对背乘坐,修车无需下车!-有驾

一、飞机设计师的疯狂实验

史上最怪汽车:乘客背对背乘坐,修车无需下车!-有驾

时间倒回二战后的德国,街道上到处是断壁残垣。汽油贵如黄金,普通家庭连辆自行车都买不起。这时候,造飞机的工程师克劳德·多尼尔突然转行造汽车了。他带着一帮飞机设计师,把造战斗机的脑洞用在了汽车上。

史上最怪汽车:乘客背对背乘坐,修车无需下车!-有驾

“飞机能对称设计,汽车为什么不行?”多尼尔看着图纸上的战斗机,一拍大腿决定造一辆“双头车”。他给原型车取名“Dornier Delta”,直接照搬了飞机的对称结构:车头和车尾长得一模一样,中间塞进一台摩托车发动机。为了省钢材,车身用铝合金打造,薄得跟易拉罐似的。

史上最怪汽车:乘客背对背乘坐,修车无需下车!-有驾

试车那天,四个工程师挤进车里。前排的人握着方向盘,后排的人眼前只有前排同事的后脑勺。有人开玩笑:“这车适合吵架的情侣——谁都不想看见对方的脸!

史上最怪汽车:乘客背对背乘坐,修车无需下车!-有驾

---

二、摩托车厂接手的“烫手山芋”

多尼尔的设计太超前,造出来成本高得吓人。他干脆把图纸卖给摩托车厂Zundapp,这才有了量产版的“Janus”。名字取自罗马双面神,广告词写着:“一面通往过去,一面驶向未来。”

1957年上市的Janus确实够特别:车头车尾两道门对开,形成一条贯穿通道。装卸货物时,工人能直接抱着箱子从车头走到车尾。车里没有后备箱,但设计师理直气壮:“买菜放脚下就行!”最绝的是发动机维修——掀开驾驶座下的盖子,伸手就能换火花塞。有车主调侃:“我边开车边给发动机扇风降温。”

可惜这些巧思敌不过现实。Janus售价3290马克,比同期火遍欧洲的“鸡蛋车”宝马Isetta贵了30%。更要命的是,四个成年人挤在车里,膝盖顶膝盖,背对背的乘客连腿都伸不直。有记者吐槽:“坐这车就像被装进沙丁鱼罐头,还是上下颠倒的那种。”

---

三、从街头消失的“行为艺术”

Janus只卖了不到7000台就停产了。当时意大利菲亚特500横扫市场,人家有正经车门、正常座椅,价格还便宜三分之一。德国老百姓用脚投票:“花这么多钱买辆‘对眼车’,不如买三辆自行车。”

但这款车留下了不少段子。有次下暴雨,车主发现雨刷器坏了,直接掀开座椅修好,全程没淋一滴雨;还有人恶作剧,把车停在两棵树中间,前后门同时打开,远看像被树“吃掉”了半截车身。最戏剧性的是2011年,一辆Janus出现在皮克斯动画《赛车总动员2》里,成了反派科学家的座驾。观众惊呼:“这车居然不是虚构的!

---

四、怪车给现代汽车的启示

Janus的失败给汽车业上了生动一课。它的对称设计解决了修车麻烦,却制造了更大的尴尬:背对背坐车像参加尴尬的相亲,对开门导致车身强度堪忧。后来者吸取教训,宝马Mini三门版、特斯拉Cybertruck虽然造型前卫,但都保留了基本的人性化设计。

不过Janus并非毫无价值。如今某些电动车的电池维修口设计,就参考了它“座椅下藏机关”的思路;露营车流行的对开门设计,也能看到当年那辆双面车的影子。就连修车师傅都说:“要是所有车都像Janus这么方便,我能少爬八百回车底。”

---

这辆怪车就像汽车界的梵高——生前无人问津,死后成了传奇。它提醒着我们:创新不能光顾着炫技,得先让人坐着舒服。毕竟汽车不是艺术品,老百姓买它是为了过日子,不是为了表演杂技。下次你在博物馆看见这辆“双面神车”,不妨想象一下:如果当年设计师把座椅转个方向,汽车史会不会多出一个经典车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