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宁波的葛先生碰上了一件挺闹心的事,这事儿跟眼下非常火的理想汽车有关。
我们很多人一提到理想汽车,脑子里马上就会浮现出“冰箱、彩电、大沙发”这句深入人心的口号。
确实,理想汽车凭借着对家庭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移动的温馨客厅,赢得了市场的热烈追捧。
但是,当这个“温馨客厅”的“地基”,也就是汽车最根本的行驶部件出现了问题,消费者的心里又会是什么滋味呢?
葛先生的经历,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当我们为新潮的配置和舒适的体验买单时,汽车最基础的机械品质,是否也同样“理想”呢?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葛先生在宁波经营着汽车租赁生意,平时跟各种各样的车打交道,算得上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业内人士。
今年7月5号,他自己也购买了一辆理想L6焕新版,花费了大约25万元。
作为一款新上市的车型,理想L6凭借其出色的空间和配置,吸引了众多家庭用户的目光,葛先生也成了其中一员。
新车到手,那种喜悦和对国产品牌的期待是不言而喻的。
他对车内的舒适性配置,比如那个著名的“大沙发”,也是相当满意的。
然而,这份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
就在提车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葛先生发现车子出了状况。
每当他驾驶车辆,尤其是在踩刹车或是通过减速带这些路况时,总能从驾驶位的下方听到一阵阵“咯咯咯”的异响。
这种声音对于一个懂车的人来说,立刻就敲响了警钟。
它不是那种无关紧要的内饰塑料件的摩擦声,而是一种沉闷且具有金属质感的声响,听起来很可能与底盘悬挂系统这些关键部件有关。
一辆落地才二十多天的新车,就出现这样的问题,任谁心里都会觉得不舒服和担忧。
于是,在8月5号,葛先生将车开到了离家不近的理想汽车宁波江北大道服务中心进行检查。
经过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的诊断,问题的原因被找到了,出在车辆的“下摆臂衬套”上。
这里我们需要简单解释一下,下摆臂是汽车悬挂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连接件,它就像连接车轮和车身的一条“臂膀”,负责支撑车身重量和吸收路面传来的颠簸,对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而衬套,则是安装在“臂膀”关节处的一个橡胶部件,主要起到缓冲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如果这个小小的衬套出了问题,就会导致整个悬挂系统在运动时产生异响和不稳定。
服务中心的周店长对此进行了解释,他表示,这款焕新款的L6车型所采用的下摆臂衬套,使用了一种新型的油脂材料,这种油脂在高温环境下,有可能会出现偶然性的异响。
他还提到,厂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进行了技术升级。
针对葛先生的车辆,服务中心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直接为他更换两个全新的下摆臂总成。
之所以不单独更换小小的衬套,是因为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不如直接更换整个总成来得彻底和稳妥。
为了弥补给葛先生带来的不佳体验,服务中心还承诺,将为车辆的下摆臂部件提供延长保修服务,从标准的五年十万公里,延长到八年十六万公里。
从表面上看,理想汽车的这个解决方案似乎很有诚意。
发现问题后,没有推诿,而是直接承认是自身存在的设计缺陷。
在处理方式上,也没有小修小补,而是直接更换整个核心部件总成,并且给出了超长延保的承诺。
这在很多品牌的售后服务中,已经算是比较积极和负责任的态度了。
但是,葛先生却当场拒绝了这个方案。
他的理由,也正是这次事件中消费者和厂家之间产生分歧的核心所在。
在葛先生看来,这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技术维修的问题了。
首先,心理上无法接受。
他买的是一辆全新的商品,而不是一辆有瑕疵需要马上进行大修的车辆。
新车开了不到一个月,就要对底盘这样的核心部位进行拆解和更换,这严重影响了他作为车主的用车心情和对产品质量的信任。
他坦言,如果这辆车是开了一年半载之后出现问题需要维修,他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但新车蜜月期就动“大手术”,这让他感觉自己买到的产品在出厂时就存在品质问题。
更关键的一点,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
葛先生作为一个从事汽车行业的人,他非常清楚车辆维修记录对二手车价值的巨大影响。
服务中心提供的“延保”,对于他这样可能开一两年就会把车卖掉的用户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他真正担心的是,当他未来出售这辆车时,车辆的维修记录上会清清楚楚地写着“购车一月内更换下摆臂总成”。
任何一个二手车商或者下一任买家看到这样的记录,都会对车况产生疑虑,并以此为由进行大幅度的压价。
这种因为车辆出厂品质问题而导致的未来资产贬值,是服务中心提出的更换零件和延保方案完全无法弥补的。
因此,葛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诉求:第一,他希望能够退车或者换一辆新车,因为他认为这辆车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第二,如果退换车无法实现,那么理想汽车方面需要就此事对他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以弥补车辆因本次维修而产生的贬值损失。
面对葛先生的诉求,服务中心的周店长也表达了他的立场。
他一方面表示非常理解葛先生的心情,承认新车出现这种问题的确会给用户带来很差的体验;但另一方面,他也明确指出,关于退换车,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汽车三包法》的规定来执行,并非是消费者或者店家单方面就能决定的。
至于葛先生提出的经济赔偿等诉求,他表示需要上报公司,双方再进行后续的沟通和协商。
这件事发展到这里,其实反映出了当前汽车消费领域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
厂家往往习惯于从技术和法规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认为只要我按照规定维修好了,提供了补偿,就已经履行了义务。
而消费者则更多地从情感体验和资产价值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他们购买的不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是一份对品牌的信任和一笔不小的家庭资产。
当产品质量问题触及到这两点时,单纯的技术维修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理想汽车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之一,它的成功毋庸置疑。
它用“冰箱、彩电、大沙发”重新定义了家庭用车的场景,这种创新值得我们肯定和骄傲。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无论汽车被赋予多少智能和舒适的功能,它首先必须是一辆性能可靠、品质过硬的车。
底盘、悬挂这些看不见的地方,恰恰是一辆车最根本的“骨架”。
如果“骨架”不够扎实,那么再华丽的“装修”也难以让用户真正安心。
这次事件也给所有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品牌提了一个醒: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更要对传统汽车制造的核心技术和品质控制保持敬畏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网红”品牌成长为值得用户长久信赖的“百年老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