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这么一件事,在网上引起了特别大的讨论,说的是在2025年8月5号那天,广西北海的铁山服务区,发生了一件挺吓人又挺神奇的事。
当时天气不好,电闪雷鸣的,一辆正在服务区里慢慢开着的比亚迪宋PLUS EV,突然就被雷电给劈中了,而且还不是一下,是接连劈了三次。
车里当时还坐着一位女车主,这要是换了谁,估计都得吓得不轻。
可结果呢,这位车主一点事儿没有,毫发无损,甚至连惊吓都谈不上,事后检查完车子,人家还挺淡定地表示要继续自己的旅游计划。
这事一出来,大家就炸开锅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觉得电动车浑身都是电路和电池,这不是最怕雷电的吗?
被雷劈一下那还了得,不得立马起火或者报废?
这车子和人都能安然无恙,到底是真的运气好,还是说这车子的安全性真有那么厉害?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件事背后的门道,看看这辆国产电动车是怎么办到的。
事情发生后,这辆“渡劫”成功的比亚迪车,第一时间就被送到了4S店去做全面检查。
这可是大家最关心的环节,毕竟外表看着没事,不代表“内脏”没受伤。
检查结果出来后,确实让很多人吃了一惊。
车辆最核心、最金贵的三大件,也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经过专业设备检测,全都是完好无损的,根本没有发现任何因为雷击导致的短路迹象。
整车除了车顶上留下了两个被雷电烧出来的黑色小疤痕以外,车窗玻璃、轮胎、车里的内饰,也都好好的。
这说明那几道威力巨大的雷电,基本上是被车子给“扛”过去了,没有对车辆的核心功能和结构造成实质性的破坏。
这时候,很多人心里的问号就更大了:凭什么?
这不科学啊!
其实,这背后是一整套科学的安全设计在起作用,并不是什么玄学。
首先,咱们得说一个大家可能在初中物理课上听过的词,叫“法拉第笼”。
这个原理说白了很简单,就是一个由金属外壳做成的笼子,可以把外部的电场给屏蔽掉。
当雷电这种强大的电流打在金属笼子上时,电流会顺着金属表面流到地下去,而待在笼子里面的人和东西是绝对安全的。
咱们平时坐的飞机也经常在万米高空被雷击,但乘客都没事,就是这个道理。
汽车的金属车身,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法拉第笼”。
所以,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在雷雨天,待在车里都比待在树下安全得多。
雷电击中车顶后,巨大的电流会顺着金属车身,通过潮湿的轮胎传导到大地,形成一个回路,车里的人因为被这个金属壳子保护着,所以不会受到伤害。
但问题来了,电动车和燃油车不一样,它内部有一个非常庞大且敏感的高压电系统。
如果只是靠一个普通的车壳子,万一电流没导好,或者从某些缝隙“钻”了进去,那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比亚迪宋PLUS EV能硬扛三次雷击,肯定是有它的“独门绝技”的。
这就得说到它的两个核心技术了。
第一个,是它的车身结构,也就是比亚迪一直在宣传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这个技术听起来有点复杂,咱们可以把它想象成盖房子。
以前的电动车,车身是车身,电池是电池,就像是盖好了一座房子的框架,然后再把一个大大的“电池箱”给吊装到底盘下面。
而比亚迪的CTB技术,是直接把电池和车身大梁、底板融合在一起盖。
它取消了传统电池包的那个上盖板,直接把刀片电池的顶部当成了车厢的地板,整个电池包和车身就成了一个整体,像一个非常扎实的三明治结构。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车身变得异常坚固,抗撞击和抗扭曲的能力大大增强,安全性提高了。
更关键的是,对于防雷击这件事来说,这种设计让整个车身下部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密封性更好的金属结构。
这就等于把那个“法拉第笼”做得更严丝合缝,没有了明显的薄弱环节。
当雷电电流下来的时候,能更顺畅、更均匀地沿着这个强化过的“笼子”表面传导,大大降低了电流侵入内部的可能性。
可以说,这个CTB技术,从物理结构上就给车辆内部的核心部件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金钟罩”。
光有坚固的“外壳”还不够,还得有聪明的“大脑”来主动防御。
这就涉及到它的第二个法宝:多层级的高压安全防护系统。
比亚迪的工程师们在设计这套系统的时候,肯定已经把雷击、碰撞、涉水这些最极端的意外情况都考虑进去了。
这套系统就像一个反应极快的哨兵,全天候监测着车辆的电流情况。
当雷电击中车辆的那一瞬间,系统会检测到一个极其异常的、远远超出正常范围的巨大电流。
这时候,都不需要人来反应,系统的高压接触器会在千分之几秒的时间内,立刻“跳闸”,瞬间切断电池包和电机之间的主回路电源。
这就好比在你家电路马上要被烧毁前,总电闸以你眨眼都跟不上的速度自动断开了。
不仅如此,系统还会立刻对高压回路里残留的电荷进行“泄放”,把电压降到对人体绝对安全的范围之内。
这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快到你根本感觉不到,但它却在最关键的时刻,保护了电池不被反向击穿,也保护了车内的人员和设备安全。
所以你看,这辆比亚迪宋PLUS EV能安然无恙,不是偶然,也不是运气,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实力在背后支撑。
它是物理层面的“法拉第笼”效应,加上更先进的CTB一体化车身结构,再配上一套反应神速的智能高压保护系统,这三者结合起来,才造就了这次“硬扛雷击”的奇迹。
这件事之后,比亚迪方面的处理方式也挺圈粉的。
他们表示,会为这位车主免费维修车辆顶部的灼痕。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售后服务,更是对自己产品质量的一种自信宣言。
这也得益于比亚迪一直以来推行的“三电系统终身质保”政策,敢做出这样的承诺,说明厂家对自家电池、电机、电控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是有着充分底气的。
这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买车的时候也更踏实。
最后,这件事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
很多人在雷雨天有个误区,觉得车里不安全,或者看到车被雷劈了就想赶紧下车看看。
这是非常危险的。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正在开车时遇到雷暴,应该继续待在车里,关好门窗,手不要去触摸车门把手、方向盘金属部分等导电体。
千万不要贸然下车,因为雷电击中物体时,瞬间释放的能量会把周围的空气加热到一个恐怖的温度,高达几千甚至上万摄氏度,这时候下车很可能被高温空气灼伤。
而且,雷电往往不是单独一次,可能会有二次放电,你下车时,一只脚在车里,一只脚在地上,你的身体就成了连接车和地的导体,反而大大增加了触电的风险。
所以,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在车内静静等待,等雷雨过去或者救援人员到来。
这次比亚迪宋PLUS EV的事件,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也实实在在地给我们普及了重要的安全知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