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你就是编都编不出来。
想象一下,你刚把攒了许久的钱换成了一台崭新的硬派越野,那股新车的味道还没散干净,里程表上的数字小得让你每次上车都心潮澎湃。提车才12天,连牌照都还是临时的。然后呢?然后在高速上开着开着,时速一百公里,你的车,突然就变成了敞篷的。
不是那种按个钮,车顶优雅收起的敞篷。是“砰”的一声巨响,整块车顶,像个被人扔飞了的frisbee,直接脱离车身,在你身后翻滚、跳跃。
车主黄先生的经历,听起来就像电影里最扯淡的喜剧桥段,但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得让人后背发凉。
10月5号那天上午,天好,路况也好,广洪高速上车流平稳。黄先生开着他的北京BJ40,就是那辆花了近13万,车里座椅保护膜都还舍不得撕的新家伙。他可能还在琢磨着国庆假期结束前再去哪儿野一把,毕竟,买这车图的不就是个“自由”嘛。
突然,头顶上传来一声闷响。第一反应,爆胎了?可感觉又不对,那声音更像是从上边来的。
还没等他脑子转过来,一股狂风就从头顶灌了进来,整个驾驶室瞬间成了风洞,头发被吹得倒竖。车顶的内饰布,就是那层软软的顶棚,像块失控的幕布一样被掀开,疯了一样在他眼前拍打,有一瞬间,他什么都看不见了。人最本能的反应就是去看后视镜,就这一眼,黄先生说他感觉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自家的车顶,一整块,就那么孤零零地在后面的快车道上,翻滚,弹跳,像个巨大的、黑色的、致命的玩具。
万幸,真的只能说是万幸。后面的车反应都极快,一连串的刹车灯亮起,大家纷纷减速避让,才没让这块“天外来物”酿成更可怕的连环事故。黄先生自己也争气,在极度的惊吓中死死攥住方向盘,硬是把这辆“敞篷版”新车稳稳地停进了应急车道,打了双闪。
下了车,他看着自己那辆光秃秃的车顶,连接处就那么暴露在空气里,密封条断了,车里还掉着几个塑料卡扣,估计是哭都哭不出来,只剩下一种荒诞感。这车最大的卖点之一,就是那个可以拆卸的三片式车顶,广告里说,这叫拥抱自由。可谁能想到,这自由的代价,是随时可能变成一件从天而降的“空中凶器”。
半小时后,救援来了,在那片高速旁的草丛里,找到了那块“离家出走”的顶棚,距离事发地大概50米。居然还没散架,就是表面多了些和柏油路亲密接触后留下的划痕。救援人员把它塞进后备箱时,那沉甸甸的分量让每个人都心有余悸。
当天下午,车被送回了门店。门店倒是很重视,三个人围着车和那块顶棚,里里外外,叮叮当当地检查了一个多小时。他们拿着工具,一个卡扣一个卡扣地测,试图找出问题。
可结果呢?结果让黄先生一口气差点没上来。门店给出的初步结论是:所有卡扣都完好无损,没有断裂。
这言下之意,简直不要太明显——车,是没问题的。
黄先生当场就炸了,他指着车里崭新的一切,那些还没撕掉的保护膜,那个连一次人都没坐过的后排,反驳道:“我提车回来就没动过那个顶棚!说明书我都还没来得及看!”他反复强调,自己根本不可能有什么误操作。
然后,事情就开始往更离奇的方向发展了。面对黄先生的愤怒,门店的说法开始变得飘忽不定。一会儿猜是不是路上颠簸震松了?一会儿又问,您是不是自己都没意识到,不小心碰了开关?到最后,话里话外甚至开始暗示,有没有可能是黄先生自己在高速上图好玩,故意打开了卡扣。
这种拉扯是最消磨人的。黄先生的诉求其实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任何一个正常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提出的要求:换车。这已经不是修不修得好的问题了,这是心理阴影,是安全信任的彻底崩塌。“就算你给我修好了,我以后开着它上高速,能不哆嗦吗?我怎么知道它不会再飞一次?”
然而,门店给出的解决方案,却让这场闹剧的荒诞程度,攀上了新的高峰。
他们说,可以免费把顶棚的划痕喷好漆,再给车做个全面的漏水检测。然后,他们抛出了一个堪称“年度最勇”的提议:“要不这样,我们出油费路费,您再开上高速,用同样的速度,咱们再飞一次试试?”
“你们这是拿我的命开玩笑!”黄先生当场就拒绝了。他觉得这帮人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挑战他的理智。那块刚刚从天上砸下来的铁疙瘩,在他们眼里,好像不是一个致命的隐患,而是一个可以重复实验的道具。
事情当然没有解决。车和那块顶棚,就那么被扔在检测区,无人问津。门店的回复永远是“在等上面的指示”。
但网络时代,没有什么是能被捂住的。当时在现场看热闹的人拍了视频,发到了车友群,一传十,十传百。“会飞的顶棚”成了车圈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梗,浏览量很快破了百万。网友们比门店的专业人员看得透彻多了: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是车主忘了锁卡扣,那仪表盘上难道不应该有个警示灯或者提示音吗?这么基础的安全冗余都没有,这本身不就是设计缺陷吗?
这事儿也戳中了很多人的焦虑。现在的车功能越来越多,天窗、自动驾驶、智能互联……可大家最担心的,反而是最基本的东西。怕漏水,怕异响,现在好了,连车顶都可能说没就没。而比产品缺陷更让人寒心的,是企业那种冰冷、推诿,甚至带着一丝嘲弄的态度。那个“再飞一次”的提议,被网友骂作“视人命如草芥”。
法律上怎么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白纸黑字写着,经营者有责任保证商品安全。一块顶棚,可能压不垮一辆越野车坚固的底盘,但它从天而降的那一刻,和事后企业那副“与我无关”的嘴脸,足以压垮一个消费者对一个品牌全部的信任。
直到现在,那辆“身首异处”的新车,和它那块“向往自由”的顶棚,还静静地躺在4S店里,等待一个裁决。对黄先生来说,这已经不只是一辆车的事了,这是一场关乎尊严和安全的战斗。如果道理讲不通,那就只能让法律来讲。这块顶棚最终会飞向何方,考验的早已不是空气动力学,而是人心与良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