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以下卖一台亏一台"的豪言犹在耳边,华为余承东却突然亮出16.98万起售的王牌新车,1小时订单飙破2.5万!这到底是技术突破带来的成本奇迹,还是赔本赚吆喝的商业阳谋?
定价逻辑的惊天逆转
去年6月,余承东在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的断言仍历历在目:"20万以下市场现在做就亏死了"。如今鸿蒙智行首款20万内车型尚界H5横空出世,16.98万的起售价直接击穿心理防线。这种定价策略的急转弯背后,藏着三重深意:
其一,用规模化对冲亏损。鸿蒙智行全系7月交付近4.8万辆,累计交付即将破百万,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其二,智能化技术降本取得突破,余承东坦言"挑战巨大"却仍敢出手;其三,对标比亚迪7万级智驾车型,抢占下沉市场刻不容缓。
越低价越爆单的消费密码
尚界H5预售即爆的现象,完美诠释了中国车市的"价格敏感定律"。当华为将激光雷达、鸿蒙座舱等高端配置下放至20万内区间,形成的"技术降维打击"彻底点燃消费热情。
消费者算的是明账:用合资燃油车低配的价格,买到华为高阶智驾+鸿蒙生态,这种"捡漏心态"形成滚雪球效应。更关键的是,16.98万的锚定价格重构了市场认知——原来华为技术可以这么"便宜"。
赔本买卖背后的战略野心
表面看这或是场流血竞争:东方证券测算,华为单车智能化成本超3万元,尚界H5毛利空间极薄。但深层次看,华为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通过低价车型快速扩大鸿蒙汽车生态用户基数,为后续软件服务订阅蓄水。就像当年手机业务"硬件搭台,软件唱戏"的路径,未来车机订阅服务、智慧出行生态才是真正的利润奶牛。余承东赌的,是智能汽车终将复刻智能手机的商业模式革命。
新能源汽车战场已进入"贴身肉搏"阶段,当技术标杆开始俯身做价格屠夫,说明真正的行业洗牌才刚刚开始。尚界H5这柄刺向20万市场的利剑,既是华为向规模要效益的成人礼,更是智能驾驶普惠化的冲锋号。这场亏本生意里,藏着未来十年出行生态的门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