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警告?加拿大燃油车或被征2万加元税,10年后全面禁止上牌?
01
有个事儿,这几天在加拿大车圈闹得挺大。
说的是卡尼有可能要对燃油车开刀,征2万加元的‘重税’。
再加上还有‘10年内燃油车全面禁止上牌’这种说法。
我最开始也是一脸懵。
心想,这加拿大是真不带喘气地往电动车逼啊。
讲真,我身边有亲戚就在温尼伯开车。
冬天动不动零下十几度,随手一摸冰冷的车门都能让你手抽筋。
这环境,电动车电池能不能抗住,大家都心里没谱。
结果这回政策一出来,朋友圈全炸了。
甚至还有加拿大朋友跑来问我,‘我这本来还琢磨着明年换辆SUV,现在咋整,直接多两万税?’
其实,像这种‘重税+强制禁燃’的组合拳,换谁听了都得头大。
02
但仔细研究,这事没表面上那么简单。
先说2万加元的税,这个数字咋来的呢?
我查了原始文件,其实真正的政策来自加拿大自由党现在力推的零排放车辆销售标准(ZEV Mandate)。
政策核心是——从2026年开始,你作为厂家,卖的所有轻型车(轿车、SUV、卡车)里,至少要有20%是纯电动车或者插混。
到2035年,这个比例要干到100%。
打个比方,假如一家车企一共卖100辆,20辆得是新能源,剩下的可以燃油。
少一个新能源,就会被收处罚款。
罚多少呢?每‘缺’一个积分就是2万加元。
说人话就是,如果一家企业没完成“电动车占比”的最低线,不是‘直接给燃油车’加税,而是厂家要补钱给政府。
每缺一个新能源名额,大概等于罚这家车厂2万加元。
那车厂会不会把这波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理论上肯定是有可能的。
不过现实会更复杂一点。
有的车厂可能会变着法儿优惠新能源车型,刺激大家买。
有的就花式提价,套在所有非新能源车型上。
归根结底,2万加元‘可能’变成大家买车要多掏的钱,但也不是一上牌就让你直接去交。
03
再谈谈‘十年内全面禁止燃油车上牌’这事。
我特意扒了自由党政策文件。
原文要求是,到2035年,加拿大市场上新卖的轻型车辆,必须全部零排放。
也就是,新车必须是纯电或者混合动力。
老车呢?目前没说要强制报废。
换句话讲,2035年后你还能开燃油车,但可能就买不到新的燃油车了。
想起前几年欧洲也搞类似,结果不少车主抱怨油站慢慢撤,配件也难买,二手车市场价格天天蹦迪。
到时候加拿大会不会复制这个剧本,暂时还不好说。
04
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政策落地咋影响咱老百姓。
我给你算笔账——现在加拿大工薪家庭买辆RAV4或者CR-V,落地基本要三四万加元。
要再多加2万,家用买车成本直接超标。
别小看加拿大家庭压力,供房、养娃、冬季取暖都费钱。
结果你再看统计,加拿大每年严寒天气电动车续航能缩水30-40%。
温尼伯、Thunder Bay这些地方,零下七八度都是家常便饭。
不是没人冲新能源,只是大环境下电动车代替燃油,实际体验真不咋地。
如果车厂扛不住罚款关闭工厂,像奥沙瓦、温莎这些老工业区工作岗位肯定要掉。
《加拿大经济学杂志》的研究提到,政策如果硬推,汽车行业能丢掉3.8万个岗位,总损失冲上1387亿加元。
这些数字,可不是网络段子。
05
聊到这,我理解保守党高层为啥紧张。
他们喊出来要‘立刻废除卡尼税’,要求恢复大家自由选车的权利。
说实话,这口号赢得了不少人心。
不过我也得实话实说——现在卡尼并没有直接推出‘买一辆燃油车就交2万加元税’的政策。
真正的罚金对象是厂家。
但政策底层逻辑其实还是逼着所有人往新能源方向走。
是利是弊,这事儿见仁见智。
对开惯油车的北方人来说,这倒逼转型的感觉,多少有点像被‘背刺’。
但站在行业和环境角度考虑,车厂慢慢优化新能源也是大趋势。
纯电也有不少好处,比如动力响应快,维护简单,不用换机油啥的,冬天暖风来的快。
可问题来了,买车没得选,谁心里都难受。
我自己就遇到过,想买手波柴油皮卡,愣是选不到合适车型,最后只能妥协。
唉,说到底,希望政策别一刀切,让大家还有选择的空间。
要不然,卡尼的新能源政策,怕是还得掀起不少波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