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万电车底盘PK!谁在暗处下功夫?

底盘用料对比

大家在选电车的时候,通常都盯着续航、智能驾驶和中控屏的大小,但其实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经常被忽视——那就是“底盘用料”。最近,理想i6、小米SU7、小米YU7、极氪001、华为智选车R7、问界M9这几款热门车型的底盘用料对比,在车友圈里火了。有人晒出了后副车架用的是什么材质,有人在争论“铝和钢哪个更靠谱”,甚至还有人直接说:“降价的车是不是偷偷减配了?”这场关于“底盘诚意”的讨论,其实背后反映的是车企到底有多重视你的驾驶体验。

20-50万电车底盘PK!谁在暗处下功夫?-有驾
20-50万电车底盘PK!谁在暗处下功夫?-有驾

后副车架用料对比

咱们先来看看这几款车的后副车架用料,差别还挺大的。极氪001、华为智选车R7、问界M9这几个表现都不错,后副车架都是全铝的——这可不简单啊,全铝比钢制轻,能减轻整车重量,省电还更环保,而且在减震和操控方面也更有优势。尤其是极氪001,价格降到20多万了,居然还坚持用这种高规格的材料,难怪有网友说:“20多万的001,真舍得下本。”

理想i6虽然没直接说后副车架是啥材质,但明确提到“摆臂都是全铝”,结合它主打的舒适性,全铝摆臂确实能更好地过滤路面颠簸,也算是挺符合它的定位。

20-50万电车底盘PK!谁在暗处下功夫?-有驾

底盘用料引发争议

小米SU7和YU7的底盘用料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这两款车的后副车架都是钢制的,只有SU7 Ultra这个顶配版本才用了全铝材质。有网友就吐槽说:“同价位的国产车里,小米的用料可以说是最差的。”他们觉得小米把钱都花在了外观和智能配置上,而在那些看不见的底盘部分,就有点“省成本”了。

也有人替小米说话,说“极致的资源整合是优势”,而且小米的毛利率达到了26.4%,说明他们在成本控制上做得不错,底盘只要够用就行。

不过从客观角度看,钢制的后副车架虽然便宜,但重量更大,长期使用的话,在能耗和操控的细腻度上可能会比全铝材质差一些。对于那些特别在意“驾驶体验”的用户来说,这可能就会觉得不太“香”。

20-50万电车底盘PK!谁在暗处下功夫?-有驾

底盘用料与驾驶感受

除了材质,网友们还在纠结“底盘用料不等于开起来的感觉”。有懂车的朋友就说了:“铸造铝、锻造铝、冲压铝差别可大了,不能光看是不是‘全铝’,而且钢的强度也不一定比铝差,高端车用铝主要是为了减重。”还有人说:“调校比用料更重要,有的车材料一般,但开起来特别舒服;有的车全铝一大堆,但调校不好,开起来反而硬邦邦的。”

比如问界M9,网友评价说“底盘那些看不见的地方没偷工减料”,但也提到“鸿蒙系统车型价格有点高,智能驾驶还要多花1.2万”。这说明,就算车子用料扎实,价格和配置也还是影响用户选择的重要因素。

20-50万电车底盘PK!谁在暗处下功夫?-有驾

降价与减配之争

这次的争议还延伸到了“降价和减配”之间的关系。有网友说:“以前极氪001卖30多万,现在降价了,反而显得用料好。”但也有人担心,“降价肯定是要减配的,资本家没良心”。不过也有反对的声音,认为“极氪001的底盘用料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降价是因为市场竞争,不是因为减配”。

类似的话题也出现在理想i6上。有用户觉得“i6的舒适配置给得很足,底盘表现属于正常水平,没有偷工减料”,但也有人好奇:“为什么前车架的用料一直没公布出来?是不是有些车糊弄了?”这说明现在消费者对“底盘完整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

20-50万电车底盘PK!谁在暗处下功夫?-有驾

全铝底盘选择指南

其实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买车的时候没必要一味追求“全铝底盘”,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实际用什么。比如说,如果你经常跑长途,或者特别在意车子的操控感和能耗表现,那像极氪001、R7这种全铝底盘的车就比较适合你;要是你更看重舒适性,平时主要是上下班代步,那理想i6的全铝摆臂也够用了;如果预算有限,又喜欢小米的设计和生态,SU7、YU7这些钢制底盘的车其实也完全够用,毕竟日常开个车,对底盘材质的要求没那么高。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是什么底盘,车企还是应该更透明一点,把用料讲清楚,让消费者买得明白。毕竟那些看不见的地方,才最能体现一个品牌的诚意。

这次关于底盘材料的对比,不只是在比谁用料好,更是大家对品质越来越重视的表现。现在大家对电动车了解多了,光看表面配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真正能在底盘这种基础部分下功夫的车,才会赢得更多人的信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