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电4.99万起 京东首款车上市,打工人通勤新选择

2025年11月9日,京东正式跨界造车,联合广汽集团与宁德时代推出首款车型——埃安UT super。这款小型纯电轿车以“国民好车”为定位,最引人注目的是其4.99万元的“租电”购车方案,叠加补贴后实际到手价低至4.54万元。相比8.99万元的整车购买价,这一价格几乎腰斩,迅速引发市场热议。消费者不禁要问:这到底是真优惠,还是营销噱头?电池租用模式,真的适合普通人吗?

埃安UT super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京东造车”,而是由广汽埃安基于成熟平台打造,搭载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电池,配备华为云车机系统,CLTC续航500公里,支持99秒极速换电和75千瓦快充。车辆仅在京东平台销售,用户可通过APP预约试驾或下单。其核心创新在于“车电分离”模式:消费者可选择全款购车,或支付4.99万元购车款,再以每月399元(限时优惠)租用电池。这一模式将电动车最昂贵、最易衰减的电池从整车中剥离,试图重构用户的购车与使用成本。

为何京东会选择此时入局汽车销售,并力推租电模式?背后是电动车普及的最后一道门槛——成本与焦虑。尽管电动车使用成本低,但动辄数万元的电池价格仍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更关键的是,电池衰减带来的二手车贬值问题,让不少消费者担心“买得便宜,卖得更便宜”。埃安UT super的租电模式,正是瞄准了这一痛点。电池归宁德时代所有,由其统一维护、更换,用户始终使用健康电池,规避了衰减风险。同时,京东以平台身份介入,提供补贴、价保、租金抵扣等权益,增强了消费者信心。这种“车企造车、电池厂供能、平台销售”的三方协作,是当前电动车下沉市场的一次重要尝试。

那么,这种租电模式到底划不划算?我们以3年和5年使用周期进行测算。若选择租电方案,购车净支出4.54万元,月租399元,3年租金1.44万元,加上保险、充电、保养等费用,3年总成本约7.28万元。而8.99万元整车购买,叠加补贴后实际支出8.59万元,加上其他费用,3年总成本近9.89万元。相比之下,租电方案节省超过2.6万元。即使用户在3年内选择买断电池(预估4万元),已付租金可全额抵扣,最终总成本约8.54万元,仍略低于整车购买。更重要的是,租电用户享有“180天价保”和“10倍差额赔付”,若未来降价,可获补偿,进一步降低了决策风险。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一模式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显著降低了购车门槛,让预算有限的家庭也能轻松拥有一辆续航500公里、支持换电的电动车。尤其对于无家用充电桩、依赖公共补能的用户,99秒换电比快充更高效,体验更接近燃油车。另一方面,租电模式改变了车辆的资产属性——你买的是一辆车,但电池是“租”的。这可能影响部分消费者对“完全拥有”的心理认同。但从实际使用看,只要换电网络稳定,这种模式反而更省心:无需担忧电池老化,二手车交易时残值也更稳定,因为买家面对的是一辆“永远用新电池”的车。

展望未来,埃安UT super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换电网络的覆盖与体验。截至2025年11月,宁德时代已建成777座换电站,覆盖全国45城,计划年底突破1000座。在重庆、深圳、青岛、长沙等城市,用户已实现“10分钟找站、99秒换电”。网约车司机反馈,换电比充电多跑两单;家庭用户则看重夜间换电的便利与安心。尽管三四线城市覆盖仍需时间,但“有车就有站”的协同布局正在推进。可以预见,若该模式跑通,或将推动更多平价电动车采用换电方案,真正实现电动车从“买得起”到“用得好”的跨越。对行业而言,这不仅是京东的一次跨界尝试,更可能是电动车普及模式的一次重要变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