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在东京国际展示场里走到腿快没知觉的时候,我脑子里就剩下一个想法:这届东京车展,与其叫车展,不如叫“大型魔幻现实主义行为艺术现场”。
真的,你没法想象那个画面。
一边是丰田、本田、日产这些日本本土“地头蛇”,跟开了个家庭派对似的,把各种稀奇古怪、仿佛从科幻片里直接开出来的概念车摆满全场;另一边,就只有一个孤零零的中国选手——比亚迪,像个单刀赴会的侠客,杵在那儿,眼神里全是戏。
整个场子里的气氛特别诡异。
欧美那帮大厂,什么福特、通用,影子都见不着。
奔驰宝马倒是来了,但展台小得跟临时搭的似的,摆的也都是些老面孔,毫无新意,感觉就是来“签个到”,给主办方面子。
这就导致本该是全球汽车工业“华山论剑”的顶级盛会,硬生生搞成了一场日系品牌的内部年会。
直到你看到那个大大的“BYD”logo,画风才突然一转。
比亚迪这次来,根本不是来“交流学习”的,那架势,明摆着是来“踢馆”的。
而且踢得特别讲究,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让你不能不服。
最绝的一招,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全球首发了一款纯电动的K-Car,名字叫RACCO。
这叫什么?
这就好比一个美国厨子跑到成都,当着所有川菜大师傅的面,做了一道他自己改良的麻婆豆腐,还告诉你这才是未来的味道。
K-Car是日本汽车市场的灵魂,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文化符号,市场份额占了快一半。
比亚迪用一款纯电动的K-Car直插心脏,这其中的挑衅意味,简直拉满了。
我挤进去看了看那台小车,方方正正,空间魔术师,内饰科技感在线,心脏还是那颗我们熟悉的刀片电池。
发布会更是重量级,直接现场播放碰撞测试视频,明明白白告诉你:哥们儿不仅玩花活儿,基本功也扎实得很。
这还没完。
在展台的另一头,他们还放了个“大杀器”——仰望U9。
当那台超跑用它的“云辇”悬架在台上开始原地蹦迪的时候,全场的日本记者跟疯了似的,快门声响得跟机关枪扫射一样。
这已经不是在展示一台车了,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技术炫耀,用最直接、最震撼的方式告诉你:别再用老眼光看中国车了,我们能造的,是你想象不到的东西。
看完比亚迪这边的“肌肉秀”,再回头看看日系主场军团,那种感觉就更奇妙了。
他们好像集体进入了一个“造梦空间”。
丰田的展台,不像卖车的,更像个未来交通博物馆。
一会儿给你看个比特斯拉皮卡还科幻的卡罗拉概念车,一会儿又整个取消了副驾驶座、专门给后排老板躺平的顶级豪华SUV。
雷克萨斯更夸张,直接搞了个六轮MPV,说灵感来自月球车。
我的天,车还没在地球上玩明白,已经开始惦记外太空了。
本田、日产、斯巴鲁、马自达,也都没闲着,各种概念车一个比一个大胆,一个比一个脱离现实。
他们仿佛在进行一场关于“未来”的想象力竞赛,但却集体忽略了一个问题:当下呢?
整个逛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日系车企在“仰望星空”,而比亚迪在“脚踏实地”。
日本的巨头们沉醉在对未来的宏大叙事里,从固态电池到飞行汽车,饼画得一个比一个圆。
他们的技术储备毋庸置疑,但展台上能让消费者立刻掏钱买单的成熟纯电产品,却凤毛麟角。
这恰恰是这场“魔幻”车展最值得玩味的地方。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日本汽车工业在新时代的焦虑与迷茫。
他们手握着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专利,却在全球电动化的浪潮中,显得迟缓而犹豫。
他们不是看不见门口的“野蛮人”,而是长久以来的市场惯性,让他们习惯了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路。
但江湖已经变了,当唯一的中国挑战者以如此咄咄逼人的姿态杀到家门口时,那份从容还能维持多久?
所以,这不仅仅是一场车展那么简单。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旧秩序的捍卫者,在自己的后花园里,一边做着星辰大海的美梦,一边不得不面对门口那个只信奉“快”字诀的挑战者。
好戏,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