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电池质保到期,首批新能源车车主困惑,换下的电池干嘛去了?

8年电池质保到期,首批新能源车车主困惑,换下的电池干嘛去了?

2025年,第一批买新能源车的车主们,最近都在愁一件事——车子开了8年,电池的质保期刚过,续航就跟漏气似的往下掉。以前满电跑400公里,现在顶多跑200多,出门办事总怕半路趴窝。

8年电池质保到期,首批新能源车车主困惑,换下的电池干嘛去了?-有驾

想换块新电池吧,一问价格,好家伙,差不多够买半辆新车了;不换吧,这车留着跟鸡肋似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更让人犯难的是,真换下来的旧电池,到底该往哪儿送?总不能当垃圾扔垃圾桶吧?

其实这事儿不是某个人的麻烦,而是成了个普遍问题。到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140万辆,退役的动力电池正以每年百万吨的量往市场上涌。这些曾经带着车主跑遍城市乡村的电池,最后都去了哪儿呢?

说起来,动力电池退役可不是简单扔了就算的。就拿咱们常见的磷酸铁锂电池来说,按理论算,充放电3000次不成问题,足够跑30万公里。但实际开下来,8到10年之后,电池的健康度就会掉到80%以下,续航直接打对折。这时候车子开着闹心,但电池本身还没彻底“歇菜”。

8年电池质保到期,首批新能源车车主困惑,换下的电池干嘛去了?-有驾

更让人揪心的是环保问题。每块退役电池里都藏着锂、钴、镍这些重金属,要是处理不当,一吨废电池能污染60万升地下水——这相当于30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而且这污染能持续上百年。

反过来想,咱们国家的钴、镍、锰这些资源,90%以上都得靠进口,从退役电池里把这些宝贝疙瘩找回来,不光是环保的事,还能省不少进口钱,所以回收这事儿真得抓紧。

现在正规的回收企业已经行动起来了,正在搭一套“检测-梯次利用-再生”的全流程体系。在上海的老港工业园,就有国内第一条智能拆解线,机器能自己找到电池在车里的位置,拆下来的时候还不会损坏里面的零件。拆下来的电池先得做个体检:容量还在60%以上的,还能接着用,比如改成家庭储能电源、低速电动车的电池,或者给通信基站当备用电源,再用个1到5年没问题;

8年电池质保到期,首批新能源车车主困惑,换下的电池干嘛去了?-有驾

要是容量低于60%,就用化学方法把里面的金属提出来,现在镍、钴、锰的回收率能到99.6%,锂也能收回91%以上,这些材料提纯后还能重新做电池正极,一点不浪费。

政策也在跟上。2024年国家要求车企给每块电池建“身份证”,从生产到退役都得有记录。现在工信部的“白名单”上有148家正规回收企业,但这些企业能处理的退役电池还不到25%,剩下的一大半都流进了黑市。

说起黑市就气人。正规企业守着规矩却赚不到钱,小作坊倒是靠着“低成本高收益”抢了不少生意。正规企业得花钱盖厂房、买设备、处理环保问题,成本摆在那儿;小作坊呢,不用交税,拆解全靠锤子砸、开水烫,收旧电池的价格还比正规企业高30%。

这种干法不光浪费资源,还因为瞎拆引发了不少安全事故。2023年,因为非法拆解闹出的污染案子比上一年多了40%,这说明监管上确实有漏洞。

8年电池质保到期,首批新能源车车主困惑,换下的电池干嘛去了?-有驾

那咱们车主该咋办?2025年第一批过了质保的车主,专家建议先找专业机构测测电池健康度。要是健康度还在70%以上,平时就市区代代步,接着开也没啥问题;要是衰减太厉害,有三个选择:一是自己掏钱换电池,就是价格肉疼,差不多是新车价的40%到50%;

二是参加车企的“以旧换新”,旧车抵给厂家换辆新车,能省点钱;三是试试“车电分离”,比如蔚来的换电服务,电池坏了直接换块新的,不用自己操心回收的事。

往远了看,动力电池回收不光是环保问题,还是个千亿级的大市场。等柔性智能拆解技术再成熟点,梯次利用的地方再多些,加上能和车子同寿命的长寿命电池研发出来,这个行业肯定会越来越规范。

8年电池质保到期,首批新能源车车主困惑,换下的电池干嘛去了?-有驾

估计到2030年,退役电池总量能突破350万吨,到时候可能就有一套完整的链条了——从检测、维修到回收、再制造,让每块电池的“二次生命”都能绿色又高效地利用起来。

说到底,买新能源车是为了绿色出行,退役电池的处理更得跟上趟。咱们车主能做的,就是别把旧电池随便卖给小作坊,多留意正规的回收渠道。毕竟这事儿不光关系到钱包,更关系到咱们住的这片水土,真不能马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