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展厅的灯还亮着,我站在银隆车身旁,手指在车标上不自觉地多停了几秒。五个圆环交叠,像极了奥迪刚从民政局搬出来的亲戚,又带点儿梅花的神韵。若是深夜的急救现场,我的职业本能会揪住这抹“标志性的线索”不放——可此刻“证据”变成了设计,自带一股悬疑气氛。现场气味里混杂着新车的塑料清香和一丝空调的冷冽,无论你相不相信,董明珠——格力空调女王——真的亲自拉来了自己的新能源MPV“银隆艾菲”,并用43万元的价格点了一桌“天价菜”。
不明真相的群众很快围观:43万的国产电动MPV,车标能占20万?产品一亮相就冲上热搜,梅花标像五环之歌的新成员。一些老车友半夜里在群里发消息:“疯了吧,这车是董明珠亲自开去珠海机场的吗?”也有人很快抛出问题:“如果让你花43万买国产MPV,你会下单吗?”
回溯事件脉络,董明珠的造车路不是一时头脑发热。2015年,格力掌门人无数次在董事会摔过拳头,带着近30亿现金杀入新能源车领域。她赌上一切,只为证明‘有些事不试试不知道结果。’这是典型的董明珠——永远拒绝“用空调挣钱养电池亏钱”,即便身边的声音都说她疯了。
银隆艾菲自带不少硬核参数:450公里续航,120码极速,两小时快充,宁德时代电池,二排航空座椅,超大全景天幕。甚至,极度“董明珠式”的细节——车内必须配有格力专供空调出风口,仿佛一场母亲为孩子打包带来的家乡味。产品像是按照“董小姐自己的生活理想”组装的,属于典型中国式中产精英的舒适出行范本。MPV的空间和豪华配置一应俱全,一时间,有专家直言:“这是一台用心造的车。”
可现实的残忍,大多数人心里都有数。43万的价格摆出来,几乎等于国产车的新天花板。国内市场,新能源MPV刚刚起步,埃尔法的顶配尚且有面子,腾势D9、极氪009这些新贵也还在抢蛋糕。但银隆的圈层认知,困在“格力=空调”的固有印象里。董明珠这回把自己的职业标签和品牌基因塞得满满当当,像在餐厅门口挂了一块“家乡厨娘”的招牌,但卖的是瑞士火锅。
销量的数字不会说谎,一年下来,只有两千多台银隆艾菲卖出去。舆论更直接,调侃与质疑齐飞:“这是董明珠用空调利润补贴电车梦?”“是不是买车送十年家电维修?”梅花车标被网友评为“绝版工艺”:贴在奥拓能卖成奥迪价,贴在五菱直接变成小库里南。小白领开上这车,回社区总要挨一句:‘你家空调肯定不差吧?’这不是冷嘲热讽,更像中国式邻里之间略带亲昵的“人情调侃”,表面揶揄,骨子里多少有点“懂你”与“算你狠”。
对于董明珠来说,这场造车之旅,是实验也是自我革命。她很清楚汽车圈不比家电行业,技术、供应链、渠道、用户心智缺一不可。特斯拉重技术,蔚来重服务,华为主打智能,而银隆呢?“董式执拗”和“格力式品质”或许是底色,但市场从不发慈悲奖。展厅里,售后师傅还没修完车,可能顺手递给你一张家电促销单。很多用户的第一反应是亲切,但第二反应往往是恍惚,“我到底买的是车还是家电?”
回头想想,银隆艾菲的诞生,相当于一次权力的自发试探——想用一个企业的文化,跨界扛起另一个行业的大旗,内核是“我就是要让中国制造更有底气”。但身处现场,我总觉得董明珠造MPV,更像一位急于证明自己胆识的企业家,站在风口浪尖,用尽全力把格力招牌刻在机械外壳骨子里,这种执念,在空调领域无往不利,但在车圈,可能更像一枚未知的硬币扔进瀚海。
值得承认的是,银隆这套“全家桶”工艺并不差,技术参数、舒适配置都可交答卷,问题主要出在品牌基因的错位和定价策略的勇敢。43万的定价也许用来堵住董事会的嘴,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是一道带刺的红线。中国市场的“价格敏感”是职业病,任何新东西一旦过界,连我的法医同行都忍不住要在微信群里点评:“这不是溢价,这简直是在考验IQ。”
可谁又敢说,董明珠“错”得彻底呢?在一个只信算账与数据的时代,还有人敢动用自己的几十亿做一场造车赌局,值得鼓掌。如果你问我作为旁观者怎么评价——她是看清了现实,还敢往前走的人。这种人虽不多,但也许世界就靠他们,时不时来一回逆流翻舟。
当然,某种意义上这也是职业病患者的自嘲:每次见证“勇敢者的失败”,总觉人性里有一种底层的温柔。就像处理刑案,有时你明知再缜密的证据也挡不住人心里的执念,却仍坚持每一步查清楚。董明珠造车,也是这么一条看不到终点的路。“不做,你怎么知道不行?”
市场的选择不相信眼泪,43万的银隆艾菲到底是信仰加持,还是定价失足?下一场中国新能源MPV的风口,会不会真撑得起“董氏梦想”?五环梅花标还能不能站稳下个热搜?
你怎么看,这个价格到底是勇敢、是豪赌,还是另一本“制造业自传”的注脚?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会下单,还是愿意为“董明珠式的执着”鼓掌三秒,然后继续等她下一个“惊艳”?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