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别把自己玩死

车友们,最近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刷到不少关于新能源车的奇葩新闻? 开着开着车,突然屏幕一黑提示要升级系统;想打开座椅加热,结果跳出来个二维码让你先付个费;甚至连四驱功能都要额外花钱“解锁”。 更夸张的是,有车主反映连紧急刹车功能都要先开通会员才能用——这到底是买车还是买了个“半成品”?

还有更闹心的。 有些车企在电池上加把锁、把螺栓规格做得五花八门、大灯设计得复杂到一般维修店根本拆不了,明摆着就是逼你去官方售后。 不去? 那整车质保说没就没。 结果就是一点小毛病你也得往4S店跑,费钱费时间不说,价格还全是他们说了算。

造车新势力,别把自己玩死-有驾

说实话,这些操作真让人心里发毛。 明明花了几十万买的车,却总觉得它不完全属于自己。 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要交一笔功能费,也不知道行车数据有没有被悄悄上传。 车跟厂家绑得死死的,就像脖子上挂了根绳,人家稍微一拉,你就得跟着走。

当然喽,咱们也得说句公道话,有这些行为的终究是少数品牌,不能一竿子打翻所有新能源车企。 我绝不是否定电车,更不是说油车就更靠谱。 只是看着这几年某些新势力拼命在“冰箱彩电大沙发”上做文章,外观一台比一台酷炫,传统燃油车在他们面前都显得有点“土”。 可车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呢? 是安全,是质量,是开得放心。

遗憾的是,有些品牌似乎已经忘了这一点。 新车没开多久断轴了、悬架被叫“筷子悬架”、明明标称能载重500公斤实际300公斤就下沉……还有更离谱的,车一出事,厂家第一反应不是救车救人,而是赶紧抠掉车标免得被拍到。 这些魔幻操作,正在一点点消耗我们对国产车刚刚建立起来的好感。

你说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有人说,没办法啊,现在车市价格战打得这么凶,不降本增收活不下去。 别人都减配你不减,别人都收费你不收,那可能先倒的就是你。 于是有些品牌就开始动歪脑筋:悬架材质铝换钢、车机软件里塞付费模块、维修必须用原厂高价件……说白了,就是从车主的体验和安全上抠利润。

但我说啊,这种把车主当成“韭菜”甚至“猴子”来耍的做法,真的能长久吗? 也许短期内财报是好看了,可信任一旦丢了,再想捡回来就难了。

造车新势力,别把自己玩死-有驾

咱们回头看2024年,其实是中国新能源车扬眉吐气的一年:全年卖了1286万辆,占全球70%以上,渗透率突破40%,出口也涨了6.7%,真是形势一片大好。 可偏偏从今年二月开始,行业画风突变。 某品牌推出一款八万内的电车,彻底点燃价格战,一堆新势力被迫迎战,甚至有车企大佬公开警告:再这么打下去,整个行业可能要出“恒大式”危机!

价格战一开打,就没有赢家。 你降三万,我降五万;你送保养,我送终身质保。 结果就是大家都别想赚钱,最终只能在看不见的地方动手脚。 更离谱的是,有些品牌不光拼价格,还学起了互联网那套“资本游戏”。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0公里二手车”,说白了就是车企把新车批量卖给二手车商冲销量、做高股价、骗投资。 这哪还是造车? 这根本就是一场金融游戏。

但车友们要知道,互联网玩得起垄断,车企可未必。 平台经济天生强者恒强,用户迁移成本高;而造车门槛并没高到别人进不来。 你这一代车坑了用户,下一代人家就直接用脚投票、转头别家了。

有人说得挺形象:中国人做生意,看谁开了奶茶店火爆,我就立马隔壁也开一家,最后整条街八家奶茶店,一起倒闭。 这不就是我们熟悉的“内卷”吗? 从家电到小商品,从光伏到咖啡、直播、外卖,再到如今的新能源车……哪个行业火,就卷哪里,卷到利润薄如纸,卷到谁都活不好。

有人说,卷是因为人多,是因为我们太勤劳。 可我觉得这不是根本原因。 我们又何尝不想轻松点生活? 看看现在节假日景区人挤人的场面,大家是想消费、懂生活的。 老一辈确实特别能吃苦,但年轻人更追求的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说到底,内卷的本质是产能过剩、消费跟不上。 西方在一百年前也经历过这个阶段。 他们怎么解决的? 一方面拼命开拓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回头建设国内福利社会:提高工人工资、强制八小时工作制、完善社保体系。 老百姓有钱有时间了,自然敢消费,产能也就消化掉了。

那我们呢? 还靠低价出口? 这条路越来越难了。 西方现在一看中国电车就警惕,关税一提再提,甚至还有人嚷嚷“必须缩短中国工人工作时间,否则我们不进货”。 听起来离谱,但背后其实是他们怕了我们这种“不要命”的卷。

所以我说,是时候把目光转回国内了。 只有让大家收入提上去、后顾之忧降下来,才能安心买车、换车,行业才能真正良性循环。 如果总在硬件上减配、软件上收费、售后上设套,那再好的技术、再酷的外观,也架不住口碑崩塌。

尤其让我担心的是,某些新势力动不动就宣传“原地调头”、“整车弹跳”、“能涉水多深”,听起来很黑科技,可这些真是我们日常需要的吗? 有钻研这些的功夫,不如好好研究一下三电系统怎么更安全、车身结构怎么更扎实、售后服务怎么更透明。

车不只是科技产品,更是承载一家老小的出行工具。 信任一旦碎了,再拼起来就难了。

所以各位车友,你们觉得:一辆好车到底应该是什么样? 是功能炫酷但要不断充值,还是踏实靠谱让你用着省心? 你会为什么样的车买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