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市场呀,你说大六座新能源SUV到底有多热?我感觉就是一片红海。你不做个至少5米长、空间够用的大六座,其实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新能源车厂。最近关注到上汽的智己汽车,推出了他们的旗舰车型——智己LS9。这个名字一听,就有点高大上,尤其是看外形,整体还算过得去,比智己之前那种杀马特式的夸张设计要稳不少。把套壳换个凯迪拉克风格,觉得会好卖点。
但这个品牌,确实有点叫好不叫座。就拿销量说话吧,智己LS6之前还能在月销3000台左右晃悠。你3000台在自主品牌里算还行的,算是坚持在中游。上个月换了个大电池,月销量一下子冲到6000多,说明消费者还真对大电池感兴趣,但别的车型就惨得很,有的都不到三百台,有更夸张的,平台上还能偶尔刷出来卖的0公里二手车。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觉得智能化、续航、空间的售点都得拼。智己LS6的66度大电池,名字叫超级增程,感觉挺土,但在电池容量上还是算大。对比零跑D19,它的80度电池,差距一下就出来了。难怪这次LS9还不敢搞个100度电池包,估计是在 afraid零跑的80度先把风头抢了过去。你说,25左右的电池容量我估算,青春版车用起来还行,但够不够走心?这次LS9定价33万多,其实这价位我看没啥竞争力。
我在想,他们要不要学深蓝S09那一套,把价格降低点?深蓝S09最后走了个走量的路子,说白了就是拼销量,结果最后还是被市场抛弃。价格低点也不代表就能成功。你不能只盯着问界M8、M9系列,虽然说它们在技术上比智己顶了一头,但价格涨上去,有多少人能接受?毕竟那可是高端路线。
我觉得,如果要做大六座SUV,不能只看外壳漂亮,得真拿出硬核实力。续航得爆表,价格不能让人捏把汗。你要问我,像问界问界和领克900的那些车,哪个更吃香?其实我觉得,除非你能把价格压到25万左右,不然都差不多没戏。这几个品牌都在争抢那波想买大六座的家庭用户。
其实我在想,市场是不是还有点潜规则?消费者预算其实大概在25-30万区间,超出这个范围,销量就显得说不清。我还记得有个朋友说:买辆SUV主要看空间、油耗(虽然是新能源)和价格,其他的都可以接受。这让我觉得,虽然AI、智能化、品牌影响力重要,但大家还是真的挺实在的。
再说回智己这次打算上量这件事,也许是真的想稳扎稳打,从去年开始,就感觉他们的市场布局其实也没少动,尤其是新款LS9出来,虽然还是定位高端,但我猜里面的刀法是想先拼销量,再杀个回马枪涨一波价格。
对了,说到电池。你有没有想过,电池容量是不是其实没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要?我自己心里有个粗糙的心算,假设百公里用电大概15度,60度能跑不到400公里,80度甚至可以跑到540公里,算得不算也挺不错?但我又有个猜测:可能厂商还没细想过,用户到底觉得续航够用的底线在哪个点。这个25左右的区间,是不是刚刚好?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续航多花几万块。
咱们不妨想个问题:你会在意问界900的价格,还是更看重它空间布局和品牌影响力?我挺好奇,许多消费者到底是用脚投票,还是听味道买。
有时我会觉得,市场上的新车像是拼拼拼,但真正能站得住脚的,又能让普通家庭心甘情愿掏腰包的,还是少数。像我这次看到智己LS9,虽然技术硬,也有一些创新点,但能不能真正叫座,还得看品牌厮杀中,谁能真正站稳脚跟。
你觉得,接下来大六座新能源上量的关键在哪?或者说,哪些细节,能帮它们赢个好收场?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