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月销过万!理想i6实车曝光,迎战小米YU7能成吗?
理想i6的谍照,终于没了伪装。
就那么静静地停在广告拍摄场。阳光洒下来。轮廓清晰可见。家族化的设计语言,玩出了新高度。这不仅仅是一台车。更像是一封写给市场的挑战书。一封投向小米YU7和特斯拉Model Y的战书。
月销万台。这个数字,轻飘飘三个字。背后是多少工厂的轰鸣,供应链的调度,用户订单的堆积如山?李想说,i6的稳态目标是9000到10000台每月。不是网传的3万。可即便如此……压力依旧巨大。你知道吗?20万以上的纯电SUV市场里,真正能做到月销过万的,只有特斯拉Model Y一个。孤身一人。独占鳌头多年。
现在,理想想挤进去。带着i6。带着家庭用户的期待。带着“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升级版理念。
实车图曝光了。没有遮遮掩掩。车头短促。子弹头般的流线型车身划破空气。风阻系数一定很低。隐藏式门把手弹出。低风阻轮毂静静旋转。贯穿式星环灯亮起——那是理想的标志。分体式大灯。双色车身。尾灯也是一条光带。熟悉的味道。但又有点不一样。
你看那车顶线条。从B柱之后开始下压。溜背角度更大。D柱倾斜得近乎决绝。后侧窗变小了。运动感突然强烈起来。这不是i8那种方正的实用主义。这是在说:我也能跑。我也可以年轻。甚至……有点狠劲。
尺寸呢?长4950毫米。宽1935。高1655。轴距3000毫米。比Model Y大一圈。比自家的i8略紧凑一点。中大型SUV的定位稳了。五座布局。后排空间?必然奢侈。腿部?头部?横向?通通不会委屈。理想最懂中国家庭对“宽敞”的执念。
内饰还没公布。但猜都不用猜。大概率是i8的缩小精致版。中控屏加副驾娱乐屏,双悬浮设计。四辐方向盘。电子怀挡。HUD可能也不会缺席。智能化座舱?那是基本操作。关键是舒适性配置——座椅通风加热按摩,后排靠背调节,甚至……车载冰箱还在不在?
动力系统有据可查。工信部申报信息显示:单电机后驱。双电机四驱。后驱版功率250kW。四驱综合400kW——前150,后250。性能不弱。百公里加速估计在5秒区间。够用了。日常通勤?周末远行?都能Hold住。
电池是87.3075kWh的磷酸铁锂。注意,不是三元锂。成本控制?寿命考量?还是为了支持超充?后驱续航710或720km。四驱660km。数据不错。但更关键的是——支持5C超充。这意味着什么?15分钟补能超过400公里。充电焦虑?正在被技术一点点瓦解。
价格呢?传闻低于23万。可信度多高?李想没否认具体数字。只说消息不实。但逻辑上说得通。如果定价25万以上,怎么打Model Y?怎么拦小米YU7?小米的性价比攻势太猛。雷军的粉丝基础太广。YU7一旦产能跟上,交付提速……市场风云突变。
所以理想必须出招。i6就是那张王牌。精准卡位。空间比Model Y大。舒适比小米强。智能化不输任何一家。设计还带点运动杀气。它不像传统理想那么“奶爸”。多了几分锐利。
但问题来了。消费者买账吗?纯电市场已经卷成红海。每一分钱都要掰开算。每个功能都被拉出来对比。理想的品牌力足够支撑i6冲进万辆俱乐部吗?要知道,L系列的成功建立在增程无焦虑的基础上。而i6是纯电。没有发动机。续航再长,也有边界。
用户会问:为什么选你?而不是Model Y的驾驶质感?不是小米的生态联动?不是比亚迪的刀片安全?理想需要给出更强的理由。情感连接?服务网络?还是那个“移动的家”的承诺?
还有产能。爬坡期最怕断供。小米YU7初期交付慢,口碑受损。理想能避免重蹈覆辙吗?供应链准备好了吗?常州工厂的节拍能不能跟上?
我们盯着。市场也在盯着。
i6的出现,不只是多一款车。它是理想全面电动化的关键一步。i8试水高端。i6攻占主流。后面可能还有i5、i7……产品矩阵正在成型。电动时代,不能再靠增程单腿走路。
所以这场战役必须赢。至少,不能输得太难看。
月销万台。听起来遥远。但并非不可能。Model Y做到了。未来也可能属于理想。前提是——产品过硬。价格合理。交付顺畅。口碑不崩。
实车已现。宣传将启。9月上市。时间不多了。
你觉得呢?在Model Y的统治下,在小米的冲击中,理想i6……能杀出一条血路吗?
它的机会在哪里?
家庭用户的心,还能被打动几次?
答案,藏在第一个季度的销量报表里。
也藏在每一个走进门店的眼神中。
全部评论 (0)